般湼槃品第二十五
共 236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6 01:37
般湼槃品第二十五
佛至湼槃處,鞞舍離空虚,
猶如夜雲?,星月失光明。
國土先安樂,而?頓凋悴,
猶如䘮慈父,孤女常獨悲。
如端正無聞,聰明而薄福,
心辯而口吃,明慧而乏才。
神通無威儀,慈悲心虚僞,
高勝而無力,威儀而無法。
鞞舍離亦然,素榮而?悴,
猶如秋田苖,失水悉枯萎。
或斷火滅烟,或對食忘餐,
悉廢公?業,不修諸俗緣。
?佛感恩深,黙黙各不言。
時師子離車,強忍其憂悲,
埀泣?哀聲,以表?戀心:
“破壞諸邪徑,顯示於正法,
巳䧏諸外道,遂往不?還。
世絶離世道,無常爲大病,
世尊入大寂,無依無有救。
方便最勝尊,潜光究竟處,
我等失強志,如火絶其薪。
世尊捨世蔭,羣生甚可悲,
如人失神力,舉世共哀之。
逃暑投涼池,遭寒以慿火,
一旦悉廓然,羣生何所??
通達殊勝法,爲世陶鑄師,
世間失宰主,人䘮道則亡,
老病死自在,道䘮非道通。
能壞大苦機,世間何有??
猛?極?盛,大雲雨令銷,
貪欲火熾然,其誰能令滅?
堅固能譬者,巳捨世間住,
?何智慧力,能爲不請友。
如彼臨刑囚,爲死而醉酒,
衆生迷惑識,惟爲死受生,
利鋸以解材,無常解世間。
癡闇爲深水,欲愛爲巨浪,
煩惱爲浮沬,邪見摩竭魚,
惟有智慧船,能度斯大海。
衆病爲樹華,衰老爲纎條,
死爲樹深根,有業爲其芽,
智慧剛利刀,能斷三有樹。
無明爲鑚燧,貪欲爲熾?,
五欲境界薪,滅之以智水,
具足殊勝法,巳壞於癡?。
見安隱正路,究竟諸煩惱,
慈悲化衆生,怨親無?想,
一切智通達,而?悉棄捨。
輭美淸淨音,方身纎長臂,
大仙而有邉,何人得無窮?
當覺時遷速,應?求正法,
如險道遇水,時飮速進路。
非常甚?逆,普壞無貴賤,
正觀存于心,雖眠亦常覺。”
時離車師子,常?佛智慧,
?離於生死,歎慕人師子。
不存世恩愛,深崇離欲德,
折伏輕躁意,棲心寂靜處。
?修行惠施,遠離於憍慢,
樂獨修閑居,思惟眞實法。
?時一切智,圓身師子顧,
瞻彼鞞舍離,而說長辭偈:
“是吾之最後,遊此鞞舍離,
住力士生地,當入於湼槃。”
漸次第行,遊至彼蒲伽城,
安住堅固林,敎誡諸比丘:
“吾?巳昇天,當入於湼槃,
汝等當依法,是則尊勝處。
不入修多羅,亦不順律儀,
眞實義相違,則不應攝受。
非法亦非律,又非我所說,
是則爲闇說,汝等應速捨。
執受於明說,是則非顚倒,
是則我所說,如法如律敎。
如我法律受,是則爲可信,
言我法律非,是則不可信。
不解細微義,謬隨於文字,
是則爲愚夫,非法而妄說。
不别其眞僞,無見而闇受,
猶鍮金?肆,誑惑於世間。
愚夫?淺智,不解眞實義,
受於相似法,而作眞法受。
是故當審諦,觀察眞法律,
猶如鍊金師,燒打而取眞。
不知諸經論,是則非智慧,
不應說所應,應作不應見。
當作平等受,句義如說行,
執劒無方便,則反傷其手。
辭句不巧便,其義難了知,
如夜行求室,宅曠莫知處。
失義則忘法,忘法心馳亂,
是故智慧士,不違眞實義。”
說斯敎誡巳,至於波婆城,
彼諸力士衆,設種種供養。
時有長者子,其名曰純陀,
請佛到其舍,供設最後飯。
飯食說法?,行詣鳩夷城,
度於菜蕨河,及熈連二河。
彼有堅固林,安隱閑靜處,
入金河洗浴,身若眞金山。
告勑阿難陀:“於彼?樹間,
掃灑令淸淨,安置於繩牀。
吾?中夜時,當入於湼槃。”
阿難聞佛敎,氣塞而心悲,
行泣而奉敎,布置訖還白。
如來就繩牀,北首右脅臥,
枕手累?足,猶如師子王,
?苦後邉身,一臥永不起。
弟子衆圍繞,哀歎世?滅,
風止林流靜,鳥獸寂無聲。
樹木汁淚流,華?非時零,
未離欲人天,皆悉大惶怖。
如人遊曠澤,道險未至村,
但恐行不至,心懼行怱怱。
如來?竟臥,而告阿難陀:
“往告諸力士,我湼槃時至。
彼若不見我,永恨生大苦。”
阿難受佛教,悲泣而隨路,
告彼諸力士:“世尊巳畢竟。”
諸力士聞之,極生大恐怖,
士女奔馳出,號泣至佛所,
弊衣而散髪,?塵身流汗,
號慟詣彼林,猶如天福盡,
埀淚禮佛足,憂悲身萎熟。
如來安慰說:“汝等勿憂悴,
?應隨喜時,不宣生憂慼。
長劫之所䂓,我?始?得,
巳度根境界,無盡淸淨處。
離地水火風,寂静不生滅,
永除於憂患,云何爲我憂?
我昔伽闍山,欲捨於此身,
以本因緣故,存世至于?。
守斯危脆身,如毒蛇同居,
?入于大寂,衆苦緣巳?。
不?更受身,未來苦長息,
汝等不?應,爲我生恐怖。”
力士聞佛說,入於大寂靜,
心亂而目?,如覩大黒闇。
合掌白佛言:“佛離生死苦,
永之寂滅樂,我等實欣慶。
猶如被燒舍,親從盛火出,
諸天猶歡喜,何況于世人?
如來既滅後,羣生無所覩,
永違於救䕶,是故生憂悲。
譬如商人衆,遠渉於曠野,
惟有一導師,忽然中道亾,
大衆無所怙,云何不憂悲?
現世自證知,覩一切知見,
而不?勝利,舉世所應笑。
譬如經寶山,愚癡守貧苦。”
如是諸力士,向佛而悲訴,
猶如人一子,悲訴於慈父。
佛以善誘辭,顯示第一義,
告諸力士衆:“誠如汝所言,
求道須精?;非但見我得。
如我所說行,得離衆苦網。
行道存于心,不必由我。
見猶如疾病人,依方服良藥,
衆病自然除,不待見醫師。
不如我說行,空見我無益。
?與我相遠,行法爲近我;
同止不隨法,當知去我遠。
攝心莫放逸,精?修正業。
人生於世間,長夜衆苦迫,
擾動不自安,猶若風中燈。”
時諸力士衆,聞佛慈悲教,
內感而抆淚,強自抑止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