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

共 4170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12-08 00:16

城郭

本府《南寜府志》宋朝元豐三年修築大城。六年而備。元豐八年修築城東羅城。元朝於舊基上以土築爲城墻。凡有崩壞。止是補築。本朝重修城垣一新。週圍一千零五丈。各門月城池。週圍丈數不等。 城門五座。 鎮江門至長塞門。長八十二丈七尺。 安塞門至新東門。長三百一十一丈五尺五寸。月城池一十九丈。 新東門至朝京門。一百九十七丈五尺五寸。月城週圍二十丈。 朝京門至鎮邊門。長三百零二丈四尺五寸。月城池週圍二十七丈。 鎮邊門至鎮江門。長一百一十丈七尺五寸。月城池週圍一十九丈。南北城壕二處。《建武志》據舊志羅城元周一千丈。高一丈五尺。上廣一丈三尺。下廣二丈。環遶二壕。並廣一丈五尺。深一丈。唐開元二年司馬吕仁築。盖州古城。在今之城南二里。其故址僅存。社稷在焉。今城之築。自皇祐間。經兵火。碑刻不存。遂無稽考。耆老相傳經營之初。隨築隨壞。董役者苦之。夜夢有蛇環地而行。若示其址。遂誌所夢。即其地而築焉立。青龍烏龍廟于城隅。至今祀之。即所夢之神也。元豐三年得旨修築。六年而城備。周二千五百二十歩。高三丈五尺。下廣六丈。上廣二丈六尺。環之以屋。三面爲壕。而西因長江焉。子城在其内。其制惟稱城備之。明年太守西上閤門。使和公斌。以甘泉隔於城外。兵民爲夙夜之阻。遂上其事。展城以便汲者。週圍四百一十有六歩。髙二丈五尺。上廣一丈九尺。而基倍之。復作兩門城於外。各長一十有五歩。其髙如新城之制。總周九里三十歩。城門之舊。曰朝天。曰望京。曰長泰。曰鎮逺。曰安塞。曰威濟。與長橋門而七。長橋在城之東北隅。於八卦爲艮。隂陽家以艮爲鬼戸。由是戸則有咎證。且其門與朝天望京密邇。視二門爲僻。左既非市廛通衢輿梁乆廢。門爲之不開者多歴年。閽人不設。守禦無尸。其責難以戒不虞。司城官屢以爲言此。得旨修城。遂築其門。與合門之外。有小甕城瞰叢生荆棘。併徹去之以墮其外。今爲門惟陸。自城之築經始者。以其土性緩散。從而屋之。嵗月既深。材蠧壞坼。連楹越雉十隳其七八。舊植之存者。皆朽株危立。草莽殆生于隍。而甘泉之小城尤其木存拱於墜壁者。狐兎之跡相尋。公私俱病之。分守者以之財用。憚於大役。歴十餘政。皆未遑也。安撫任分兩持使者節。屈臨是邦。下車未幾。慨然興嘆。以是爲邊藩二廣四十餘州。所是以爲安。其爲阻固不可以不謹。乃戒司城約所費。言于帥府經略使司業劉公以聞于朝。有旨賜緍錢一萬併修軍器。遂命陶人埏埴于三廟。掌灰鍜石于可盧。攻木之工。凡一百八十有三。版築之功。凡九百十有四。雜以壯城之卒。甃城之摧毀者。凡一十有六所。計三百三十有一丈。治女頭凡二千二百六十有三。爲新屋一千五百有一間。外團樓四。敵樓馬面三十有六。甲仗庫一。備城庫二。城門之樓重建者四。曰譙門。曰安塞。曰望京。加葺者三。曰鎮逺。曰威濟。曰長泰。鳩工於六年十月之吉。迨七年盡正月而告成。 本州城。自元豐修築三面爲壕。而西因長江舊矣。厥後以年深頽圮。自任安撫任内復修築。一仍元豐制。乃損女頭城面之磚。以增修其城身。遂易以土塹爲之。故屋之以庇風雨。嵗月既深。材蠧楹朽多壓焉。會朝廷以西南幹腹爲憂。謀師當一面閤使王舍人雄實。自宜易鎮于邕。公。山陽人也。有大勳勞于江淮。素諳備禦事。環視惻然。曰。西廣所恃以爲藩籬者邕耳。而城圮塹堙。且不合古制。以矮屋覆于上。緩急孰與禦。遂亟申臺閫。及樞宻行府。量事期。計丈尺。具畚鍤市木於北山。鍜灰於可盧。造塼於馬務三廟。及東北諸徭率土丁戌軍壯。城之卒咸執斯役。盡撤用磚灰就城身鼎砌。女頭環布團敵馬面樓。一如淮襄之城制。總創團樓四座。馬面樓三十六座。甕城樓五十四間。敵樓二座。幫砌城之頽圮者十餘所。覆砌城面二千一百九十歩。女墻雀臺稱是。重甃城門兩座。東門外倚壕施釣橋。鄉老云。正合武襄公之故址。環城又築羊馬墻。以爲捍敵之防。乂築南壕壩三十五丈。浚東城壕五百餘丈。溝深壘固。穩若敵國。有來自特磨者陸。南詔以西。諸蕃皆有相戒不可犯之語。一時盛觀。誠邕筦振古之所木見。是役也。樞宻大使陳韚撥十七界。㑹七萬貫帥漕工侍董公槐撥經司錢五千貫。運司錢五千貫。運司錢萬貫。提刑楊unicode编码權漕日撥塩二百籮。又撥錢一千貫。用猶不給。公復撙節一切浮貫。銖積寸累。以濟支遣。總用磚五百萬有竒。灰一百萬觔。木三萬株。竹二萬竿。鐵三萬觔。工費二萬三千緍。鳩工於淳祐八年夏五月。越明年六月吿成。 坊《南寧府志》武勝坊。在衛門之南。 爾清坊。在按察司之東南。 仁和坊。在府門之西。宣明坊。在府之西南。《建武志》待賢坊。在城之東。 慶䦨坊。在城之南。永定坊。在城之西。 長樂坊。在城之北。 右坊肆在羅城外。乃舊所建。永寧坊。在州治之前。 景行坊。在子城之南。 徳化坊。在子城之南。 泮宫坊。在長泰門内。 逍遥坊。在子城東北。 勝遊坊。在安塞門内。 迎軺坊。在朝天門内。 崇善坊。在子城之北。 仁和坊。在子城之北。 勝業坊。亦在子城之北。 右坊一十在羅城内。於紹聖三年立。 来逰坊。在城之東。 迎恩坊。在城之東。 金坊坊。在城之東。 衣錦坊。在城之南。 飛騎坊。在城之南。 連渚坊。在城之北。 鎮逺坊。在城之西。 輝武坊。在城之北。 宣化坊。在城之西北。 右坊九在羅城外。亦於紹聖三年立。 互市《建武志》紹興三年二月五日。臣寮上言。乞於邕州買馬司收買綱馬。得旨依奏於邕州置司。差提舉買馬官李預。六年罷所置。令本路帥司兼提舉買馬邕州知州兼提㸃買馬司。三十二年。帥臣余良弼奏。本司幹辦公事一貟。乞依元豐指揮。於邕州置廨宇處居住。檢察博馬錢物同措置買馬。得旨依乾道七年帥臣李浩申。乞依舊復置提㸃綱馬驛程二貟。徃来檢視綱馬一貟。静江府置廨宇一貟。撫州並從本司踏逐大小使臣。奏辟其請給人從合依本司屬官體例得旨依淳熈十二年有聖旨令川廣漕臣依元降指揮兼帶提舉本路綱馬驛程。其提㸃使臣。並攺作幹辦稱呼。橋津《南寧府志》魚歩津在城南 上津在城北。《建武志》徐歩橋。在籌邊樓之前。宣化縣《南寧府志》鄉隅 本縣。仍舊見管五隅九郷二里。 五隅 東南隅。 西隅。 北隅。 中隅。 九鄉。 上東鄉。 下東鄉。 上南郷。 下南鄉。 西鄉。 北鄉。 思龍鄉。 如和鄉。 太平鄉。 二里。 封陵里。 武仕里。《邕州志》上東鄉。在縣東管一十八村。 下南鄉。在縣西管一十三村。西鄉。在縣西管一十九村。 北鄉。在縣北管二十五村。 太平鄉。在縣南管一十五村。 如和鄉。在縣西南管三十村。 思龍鄉。在縣西管三十村。 上南鄉。在縣南管一十五村。 下東鄉。在縣東管一十七村。 如洪里。在縣西管一十四村。《南寧府志》墟市 三床墟。 張墟。 南墟。 咘嘘。韋墟。 古潭墟。 古隷墟。 合羅墟。 叚僕墟。 那同墟。 那龍墟。 那篱墟。 零灣墟。 羅文墟。 新墟。 安吉墟。 武崗墟。 鮑墟。 長山墟。鄧墟。 新庄墟。 梁頼墟。 思回墟。 石廣墟。 髙屯墟。 水路 上至右江田州府菓化州四百五十里。 左江太平府五百里。 下至潯州府三百里。 陸路 上至右江田州府歸徳州二百二十里。 左江太平府羅陽縣一百九十里。 下至潯州府三百里。 橋 元亨橋。 龍溪橋。津渡 鎮江門渡。 魚歩津渡。 大灘城。武縁縣《南寧府志》城 宋朝立縣以来。別無城池。元朝爲因土宼斑天瑞作耗。本縣主簿兼尉吳清寧。始督鄉民修築土地。其基址稍寛闊。未附之前。又因峒賊黄郎道譚布盈等。連年作耗。居民逃倚山寨。前項城墻。俱各崩懐。洪武元年冬。有權知縣陳鼎重乃閱舊裁减荒餘之地。從新築土爲之。今其城髙一丈三尺。周圍三百九十二丈八尺。 坊 徳政坊。在縣門正街。 淳熈坊在縣東街 禮義坊在縣西街。 鄉里。 止戈鄉。在縣東北管七里。 羅和里。 富昌里。 右明里。 賢良里 上富里。 謂隆里。大小武静里。 鳯化鄉。在縣正北管三里。 羅倖里。 沒里。 古叅里。永寧鄉。在縣西北管武顒里。 樂昌西鄉。在縣東南。 述昆鄉。在縣正北管大小安定一里。 墟市 陸幹。 龍母。 陶胡。 䭾纜。 鄧魯。 小陸。 譚黄。 小楊。 蘇排。 蠟塘。 樂昌。 平洪。 下黄。 葛墟。 伊嶺。膺墟。 舊墟。 鋪墟。 橋墟。 都暗 定羅。 蘇梁。 古浪。 楊墟。龎墟。 片墟。 蓮塘。 平林。 古天。 程墟。 古木。 仙胡。 生料。 橋利。 小莫。 敢矅。 思坊。 小黄。 橋 東橋。 羅庇。 浮排。 平安。蘇豐。 武崗。 暗橋。 銀橋。 閉忙。 韋朗。 民橋。 思馬。 渡 南渡。硃砂。 六祖。 洪水。 冷水。横州《南寧府志》城 宋朝以来。巳有土城。爲因土宼作耗。人民居於山谷。多有頽懐。本朝歸附以来。重新整治。今其城高一丈八尺。周廽三百二十五丈。

《横州志》城周圍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宋末太守謝榘伯環城三面。濬濠闊三丈深八尺許。至元二十四年。太守張垓又重修之。復増廣於舊云。 郡城周三百四十二丈。髙一丈八尺。闊五尺。太守謝公榘伯一新修治。尽復頽圮。太守張公垓再行繕治。今復廢壊。郡壕闊三丈。深八尺。嵗乆淤塞。東北隅皆涸。遂爲犬豕之場。舊有溝泄水南入于江。郡人患其甲庚失次。因循未改。今太守張公垓浚其流。自乾亥逹香稻水入于江。壕水三面。遂復環遶。 坊 文明坊。在縣東正街。 崇儒坊。在城外西街。 嘉政坊。在城外大市街。 衣錦坊在城東。《南寧府志》鄉里 從化鄉在縣北。 北鄉在縣西。 南鄉在縣南。 修徳鄉在縣西 武羅鄉在縣北 靈竹鄉在縣北。 南里鄉在縣西。 東北西里在城内 中南里在城内。 思恩里在縣東。 端峯里在縣東。 髙登里在縣東。《横州郡志》樂山鄉在縣東。《横州志》墟市 大市街在州之東。 博合墟。 蓮塘墟。 前永淳縣墟。《輿地紀勝》快活墟。《南寧府志》橋 翔雲橋在縣北。 渌水橋在縣北。 方水橋在縣之北。 太平橋在縣西。 稻水橋在縣之西。永東橋在縣西。 海棠橋在縣之西。《輿地紀勝》秦少游次題海棠橋。舊皆海棠。有書生祝其姓家其間。少游甞醉宿焉。明日題一詞而去。所謂通津橋。在縣北十里。營水橋。在縣西三十五里。《横州志》津 東津縣東五里。 西津縣西一十里。 南津在縣門。 北津縣北七里。《横州郡志》渡 南渡在州之南通欽州。 前永淳縣門渡。 東津渡。 西津渡。 古文渡縣北。永淳縣《横州志》城 土城周圍二百二十四丈。髙八尺。南城樓三間。髙一丈五尺。 鄉里 武羅。 脩徳。 零竹。 南里。 縣廓 上里。 中下里。墟 大市墟在縣城南。 渡 南渡。在縣南通南寧府。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