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譚明經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1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8 20:39

答譚明經

聞聲悟道,見色明心,觀音菩薩將錢買胡餠放下,云:原來是饅頭。若委悉得者,則公案方知大海裏渴殺多少人、大倉中饑殺多少人,奚必區區求空逃空耶?門下所云:枳江之魚豈能吞海底之月?未審鈎頭之意向何處識取?山野把箇?實鈎竿爲求負命,原非限定枳江大海,只要肯圍圍洋洋,攸然而來,自爾在在鈎線,滿口香餌,何愁不一釣便上?來書謂大地本一法王身,胡餅依舊是饅首,山野不作者般見解。然雖如是,門下性命巳在山野手中,又愁箇甚麼?秪愁洪波浩?,白浪滔天,難得?實委悉耳。不見船子問夾山云:垂?千尺,意在深潭;離鈎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船子一橈打落水中。山纔上,船子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子又打,山豁然大悟,乃㸃頭三下。子曰:竿頭?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抛綸擲釣,師意如何?子曰:?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子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子曰:如是!如是!付囑巳,山乃辭行,頻頻囘顧。子復喚云:闍黎!山乃囘首,子䜿起橈曰:汝將謂别有,乃覆船入水而逝門下,向那離鈎三寸處進步,自有豁然大悟底路頭出來。會得㸃頭三下底意旨,必知覆船入水而逝底消息。還知?實公案麼?口說無憑,做出始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