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雱撰

共 66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23:38

王雱撰

昔老子當道術之變,故著書九九篇,以明生生之理。而末世爲學,蔽於前世之緒餘,亂於諸子之異論,智不足以明眞僞,乃或以聖人之經與楊墨之書比,雖有讀者,而燭理不深。乃復高言矯世,去理彌遠。今世傳注釋,王弼、張說兩家,經文殊舛,互有得失,害於理意者不一。今輒參對,定於至當,而以所聞,句爲之解。聖人之言,既爲難盡,而又知之所及,辭有不勝。覽者以意逆志,則吾之所發,亦過半矣。書成於熙寧三年七月十二日,竊嘗論曰:聖人雖多,其道一也。生之相後,越宇宙而同時。居之相去,異天壤而共處。故其有言如首之有尾,外此道者,皆邪說也。然而道一者言固不同,言同者道固不一。而世儒徒識其言,故以言同者爲是;不知其道,故以道一者爲非。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誠知是,則推五行之殊,觀四時之變,視形度志,以參萬物,則聖雖不言,吾其知之矣。故道,歲也;聖人,時也。自堯舜至於孔子,禮章樂明,㝢之以形名度數,而精神之運,炳然見於製作之間。定尊卑,别賢否,以臨天下,事詳物衆,可謂盛矣。蓋於時有之,則夏是也。夏反而爲秋,秋則斂其散而一之,落其華而實之,以辨物爲德,以復性爲常,其志靜,其事簡,夫秋豈期於反夏乎,蓋將以成歲而生物也。於是時也,動植之死者過半,然豈天命之至,果非小智之所及邪。秋蓋非歲之終也,則又有至者焉,故四時之變,於吾有之,則幼壯老死是也。傳曰: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其是之謂乎。嗚呼!學道而不期於死之說,則亦何以學爲哉。朝聞道,夕死可矣,則所謂道者,貴乎可以生死也。誠知道德之誠,而遡其所歸,則死生之說盡矣,故余盡心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