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槃品第二十六
共 3691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12-06 01:37
大般?槃品第二十六
爾時有梵志,名須䟦陀羅,
賢德悉備足,淨戒䕶衆生。
少禀於邪見,隨外道出家,
欲來見世尊,告語阿難陀:
“我聞如來道,厥義深難測,
世間無上覺,第一調御師。
?欲般湼槃,難?可再遇,
難見見者難,猶如鏡中月。
我?欲奉見,無上善導師,
爲求絶衆苦,度生死彼岸。
佛日欲潜光,願令我暫見。”
阿難情悲感,兼謂爲譏論,
或欣世尊滅,不宜令佛見。
佛知彼希望,堪爲正法器,
而告阿難言:“聽彼外道前,
我爲度人生,汝勿作留難。”
須䟦陀羅聞,心生大歡喜,
樂法情轉深,加敬至佛前。
應時隨順言,輭語而問訊,
和顔合掌請:“?欲有所問。
世有知法者,如我比甚多,
惟聞佛所得,解脫?要道。
願爲我畧說,沾潤虚渇懷,
不爲論議故,亦無勝負心。”
佛爲彼梵志,畧說八正道,
聞?虚心受,猶迷得正路。
覺知先所學,非爲究竟道,
?得未曾得,捨離於邪徑。
兼背癡闇障,思惟先所?,
?恚癡?俱,長養不善樂。
愛恚癡等行,能起諸善業,
多聞慧精進,亦由有愛生。
恚癡若斷者,則離於諸業,
諸業既巳除,是名業解脫。
諸業解脫者,不與義相應,
世間說一切,悉皆有自性。
有愛?恚癡,而有自性者,
此則應常存,云何而解脫?
正使恚癡滅,有愛還?生,
如水自性冷,緣火故??,
?息歸於冷,以自性常故。
常知有愛性,聞慧進不增,
不增亦不减,云何是解脫?
先謂彼生死,本從性中生,
?觀於彼義,無得解脫者。
性者則常住,云何有究竟?
譬如然明燈,何能令無光?
佛道眞實義,緣愛生世間,
愛滅則寂滅,因滅故果亾。
本謂我?身,不見無作者,
?聞佛正教,世間無有我。
諸法因緣生,無有自在故,
因緣生故苦,因緣滅亦然。
觀世因緣生,則滅於斷見,
緣離世間滅,則離於常見;
悉捨本所見,深見佛正法。
宿命種善因,聞法能?悟,
巳得善寂滅,淸淨無盡處。
心開信增廣,仰瞻如來臥,
不忍觀如來,捨世般湼槃,
及佛未究竟,我當先滅度。
合掌辭聖顔,一面正基坐,
捨壽入?槃,如雨滅小火。
佛告諸比丘:“我最後弟子,
而?巳湼槃,汝等當供養。”
佛以初夜過,月明衆星?,
閑林静無聲,而興大悲心,
遺誡諸弟子:“吾般湼槃後,
汝等當恭敬,波羅提木乂,
?是汝大師,巨夜之明燈,
貧人之大寳。常所敎誡者,
汝等當隨順,如事我無?。
當淨身口行,離諸治生業,
田宅畜衆生,積財集五榖,
一切當遠離,如避大火坑。
墾土截草木,醫療治諸病,
仰觀於曆?,推歩吉凶象,
占相於利害,此悉不應爲。
節身隨時食,不受使行術,
不和合湯藥,遠離諸謟曲。
順法資生具,應當知量受,
受則不積聚,是則畧說戒。
爲衆戒之本,亦爲解脫本,
依此法能生,一切諸正受。
一切眞實智,緣斯得究竟,
是故當執持,勿令其斷壞。
淨戒不斷故,則有諸善法,
無則無諸善,以戒建立故。
巳住淸淨戒,善攝諸情根,
猶如善牧牛,不令其縱?。
不攝諸根馬,縱逸於六境,
現世?殃禍,將墜於惡道。
譬如不調馬,令人墮坑䧟,
是故明智者,不應縱諸根。
諸根甚凶惡,爲人之重怨,
衆生愛諸根,還爲彼傷害。
深怨盛毒蛇,暴虎及猛火,
世間之甚惡,慧者所不畏。
惟畏輕躁心,將人入惡道,
以彼樂小甜,不觀深嶮故。
狂象失利鈎,猨猴得樹林,
輕躁心如是,慧者當執持。
放心令自在,終不得寂滅,
是故當制心,遠之安靜處。
飯食知節量,當如服藥法,
勿因於飯食,而生貪恚心。
飮食止饑渇,如膏朽敗車,
譬如蜂採蕐,不壞其色香,
比丘行乞食,勿傷彼信心。
若人開心施,當推彼所堪,
不籌量牛力,重載令其傷。
朝中晡三時,次第修正業,
初後二夜分,亦莫著?眠,
中夜端心臥,係?在明相。
勿終夜?眠,令身命空過,
時火常燒身,云何長?眠?
煩惱衆怨家,乘虚而隨害,
心惛於?眠,死至孰能覺?
毒蛇藏於宅,善呪能令出,
黒蚖居其心,明覺善呪除,
無術而長眠,是則無慚人。
慚愧爲嚴服,慚爲制象鈎,
慚愧令心定,無慚䘮善根,
慚愧世稱賢,無慚禽獸倫。
若人以利刀,節節解其身,
不應懷恚恨,口不加惡言,
惡?而惡言,自傷不害彼。
節身修苦行,無過忍辱勝,
惟有行忍辱,難伏堅固力,
是故勿懷恨,惡言以加人。
?恚壞正法,亦壞端正色,
䘮失美名稱,?火自燒心,
?爲功德怨,愛德勿懷恨。
在家興?恚,多惱故非怪,
出家而懷?,是則與理乖,
猶如冷水中,而有盛火然。
憍慢心若生,當自手摩頭,
剃髪服?衣,手持乞食?,
邊生裁自活,何爲生憍慢?
俗人依色族,憍慢亦爲過,
何況出家人,志求解脫道,
而生憍慢心?此則大不可。
曲?性相違,不俱猶霜?,
出家修?道,謟曲非所應,
謟僞幻虚詐,惟法不欺誑。
多求則爲苦,少欲則安樂,
爲安應少欲,況求眞解脫?
慳悋畏多求,恐損其財寶,
好施者亦畏,愧則不供足,
是故當少欲,施彼無畏心。
由此少欲心,則得解脫道,
若欲求解脫,亦應?知足。
知足心常歡,歡喜?是法,
資生俱?陋,知足故常安。
不知足之人,?得生天樂,
以不知足故,苦火常燒心。
富而不知足,是亦爲貧苦,
?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
其不知足者,五欲境彌廣,
猶更求無猒,長夜馳騁苦。
汲汲懷憂慮,反爲知足哀,
不多受眷屬,其心常安隱。
安隱寂靜故,人天悉奉事,
是故當捨離,親疎二眷屬。
如曠澤孤樹,衆鳥猨猴悽,
多畜衆亦然,長夜受衆苦,
多衆多?累,如老象溺泥。
若人?精進,無利而不?,
是故當晝夜,精?不懈怠。
山谷微流水,常流故決石,
鑚火不精?,徒勞而不?,
是故常精進,如壯夫鑚火。
善友?爲良,不及於正?,
正?存於心,衆惡悉不入。
是故修行者,常當?其身,
於身若失?,一切善則㤀。
譬如?猛將,被甲禦強敵,
正?爲重鎧,能制六境賊,
正定檢覺心,觀世間生滅,
是故修行者,當?三摩提。
三昧巳寂靜,能滅一切苦,
智慧能照明,遠離於攝受。
等觀內思惟,隨順趣正法,
在家及出家,斯應由此路。
生老死大?,智慧爲輕舟,
無明大闇?,智慧爲明燈,
諸?結垢病,智慧爲良藥,
煩惱?剌林,智慧爲利斧,
癡愛駃水流,智慧爲橋梁,
是故當??,聞思修生慧。
成就三種慧,?盲慧?通,
無慧心虛僞,是則非出家。
是故當覺知,離諸虚僞法,
逮得微妙樂,寂靜安隱處。
遵崇不放逸,放逸爲善怨,
若人不放逸,得生帝釋處,
縱心放逸者,則墮阿修羅。
安慰慈悲業,所應我巳?,
汝等當精進,善自修其業,
山林空閑處,増長寂靜心。
當自?朂勉,勿令後恨。
悔猶如世良醫,應病說方藥,
抱病而不服,是非良醫過。
我巳說眞實,顯是平等路,
聞而不奉用,此非說者咎。
於四眞諦義,有所不了?,
汝?悉應問,勿?隱所懷。”
世尊哀愍敎,衆會黙然住。
時阿?律陀,觀察諸大衆,
黙然無所?,合掌而白佛:
“月温日光冷,風静地性動,
如是四種惑,世間悉巳無。
苦集滅道諦,眞實未曾違,
如世尊所說,衆會悉無?。
惟世尊湼槃,一切悉悲感,
不於世尊說,起不究竟想。
正使新出家,情未深解者,
聞?慇懃敎,疑惑悉巳除。
巳度生死?,無欲無所求,
?皆生悲戀,歎佛滅何速?”
佛以阿那律,種種憂悲說,
?以慈愍心,安慰而告言:
“正使經劫住,終歸當别離,
?體而和合,理自不常俱。
自他利巳?,空住何所爲?
天人應度者,悉巳得解脫。
汝等諸弟子,展轉維正法,
知有必磨滅,勿?生憂悲,
當自?方便,到不别離家。
我巳然智燈,照除世間?,
知世不牢固,汝等當隨喜。
如親遭重病,療治脫苦患,
巳捨於苦?,逆生死海流,
永離衆苦患,是亦應隨喜。
汝等善自䕶,勿生於放逸,
有者悉歸滅,我?入湼槃。”
言語從是斷,此則最後敎。
入初禪三昧,次第九正受,
逆次第正受,還入於初禪,
?從初禪起,入於第四禪,
出定心無?,便入於湼槃。
以佛湼槃故,大地普震動,
空中普雨火,無薪而自?。
又?從地起,八方俱熾然,
乃至諸天宮,熾然亦如是。
雷電動天地,霹靂震山川,
猶天阿修羅,撃鼓戰闘聲。
狂風四激起,山崩雨?塵,
日月無光暉,淸流悉沸涌,
堅固林萎悴,華葉非時零。
飛龍乘黒雲,?五首淚流,
四王及眷屬,舍悲興供養。
淨居天來下,虚空中列侍,
觀察無常?,不憂亦不喜。
歎世違天師,泯滅一何速?
八部諸天神,徧滿虚空中,
散華以供養,慼慼心不歡;
惟有魔王喜,奏樂以自娛。
?浮提失榮,猶山頺嶺崩,
大象素牙折,牛王?角摧。
虚空無日月,蓮華遭嚴霜,
如來般湼槃,世間悴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