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貢東陵考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11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3:18

禹貢東陵考

余昔在浙,已攷浙江,卽禹貢三江之南江。禹貢東迆北會于滙,乃自池州石城東迆,會于震澤,至餘姚入海。稽之漢以前古籍,無不合者。漢以後各家之誤,可指諸掌矣。嘉慶十一二年間,予在墓廬爲卜葬之事,西上冶山,見所謂廣陵者矣。十三年,由汴梁過臨淮踰,淸流關嶺,更見所謂廣陵者矣。十八年,由江寕溯江至池州九江,乃曉然于禹貢至于東陵,東迆六字爲確不可易。廣陵卽東陵,晉以後人誤之久矣。

晉以後人誤解北會於滙之滙爲彭蠡,勢不得不在湖口彭澤以上。求東迆,求東陵,不知大江之勢,自武昌至彭澤皆正東流,惟過彭澤,由望江向安慶、池州蕪湖以至江寕,皆東北流。此禹貢所以稱爲北江也。東迆之處,卽在池州古石城,由石城而趨震澤,實是正東流。禹貢于東迆之上,書曰:至于東陵。是以東陵定東迆之地。後人旣見東迆之地,卽當于相近之地求所謂東陵者。晉人誤以東迆在彭蠡之上,遂失東陵之名。不知漢書地理志廬江郡下班氏自注云:金蘭西北有東陵鄕,淮水出,屬揚州,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此乃漢人之說,最爲明白可據者也。

計東陵之大,非一二邑所可盡。陵之爲形,乃長山之形,其脊棱棱然緜延而行,水分兩地而流,方稱其名。今廬州府舒城縣應卽,是東陵之首。過此以東,爲滁州淸流關,嶺脊最高。再東則六合、天長,以至揚州甘泉、江都,始爲東陵盡處。試觀此陵緜延數百里,其脊分南北。脊南之水皆入于江,脊北之水皆入于淮。界限分明。雖起伏高低,或有平衍之處,而以分水之法測之,則瞭然可見者也。予出揚州西門,至古井寺陳家集、横山、冶山,見一路皆有嶺脊之形,問之農民,皆言嶺脊雨水,南則入江,北則入湖。再由冶山至棠山以上,直接滁山皆然。滁之淸流,其形最顯。此揚州之所以名曰廣陵也。此江都東鄕所以有漢東陵亭廟也。後漢書郡國志,江都廣陵有東陵亭,卽此地也。統而言之,皆禹貢之東陵也。

禹貢于彭蠡之下書曰:東爲北江,入于海。又書曰:至于東陵東迤。是明以東陵爲北、中兩江分路之處,而北江千里,僅以東爲北江入于海七字畢之,是明以東陵數百里與北江同起止矣。東陵盡處卽北江盡處也。或曰:東陵之脊,水分南北流,東陵之尾將至東陵廟方止。今邵伯湖水曷由過揚州府城而入江也。曰:此陵脊在今府城北灣頭,鎭禪智、山光兩寺之間,爲最低之處,乃吳夫差溝通江淮之故,非禹貢東陵本來之形勢也。

予嘗讀爾雅各陵矣,注者唯以西隃雁門爲北陵可攷,餘皆不能確有所指。予于十七年至山西稽問,西隃雁門之陵,橫亘塞門數百里,是非一二邑地所可盡,與東陵同。東陵二字,見于爾雅,又見于禹貢,必非舒、廬之間一山所能當此。此非今由廬州至滁州、揚州之廣陵而何?爾雅曰:東陵  之一字,迷失數千載,乃吾鄕大山之主名。北江之北,東陵之東,吾所居也。故攷定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