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

共 132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18:03

論三

或人:敢問大衍之數五十,諸儒異論?何如?曰:京房、馬季長、荀爽之釋,吾無取焉耳。至於鄭康成、姚信、董遇,以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减五而用之。劉氏亦同此說,吾有取焉耳。此章上言大衍之数,下言乹、坤之䇿,中言天地之数,非衍之用而何也?然?以减之之意,或謂减五行,或謂减六畫,或謂减天五,盖未之思矣。夫五行六畫、天五减之之可否,不足復詰。吾直謂天地之數雖五十五,至揲蓍之法止可用五十,故取其整數而巳也。只如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而乹坤之策三百六十當期之日,又豈可言無六策以當六日者,别有意也。聖人揲蓍虗一分二掛,一揲,四歸竒再扐,確然有法象,非苟作也。故五十而用四十九分扵。兩手掛其一,則存者四十八。以四楪之,十二揲之數也。左手滿四,右手亦滿四矣,乃扐其八而謂之多。左手餘一,則右手餘三,左手餘三,則右手餘一。左手餘二,右手亦餘二矣,乃扐其四而謂之少。三少則扐十二,并掛而十三,其存者三十六,為老陽,以四計之,則九揲也,故稱九。三多則扐二十四,并掛而二十五,其存者二十四為老隂,以四計之,則六揲也,故稱六。一少兩多則扐二十,并掛而二十一,其存者二十八為少陽,以四計之,則七揲也,故稱七。一多兩少,則扐十六,并掛而十七,其存者三十二為少隂,以四計之,則八揲也,故稱八?。謂七、八、九、六者,盖取四象之數也。以是五十之策不可増損,増一損一,則不可揲之矣。故康伯述輔嗣之㫖曰:演天地之數,?頼者五十也。苟謂聖人以五行天五之故,特减其五,則未知不减之時如何揲也。以五十五而虗其一,又掛其一,則兩手五十三十三揲之數而餘一也。左手雖得四,右手尚餘一,左手三則右手二,左手二則右手三,左手一則右手四。終無平時,雖童子亦知不可為也。五十之上,唯五十四可矣。虗一掛一,則兩手五十二十三揲之數也。然三少則存者四十三,多則存者二十八。一少兩多則存者三十二,一多兩少則存者三十六。乹元當用十,坤元當用七,少陽八而少隂九矣。其下唯四十六,虗一掛一,則兩手四十四十一揲之數也。然乹元當用八,坤元當用五,少陽六而少隂七矣。不徒不應四象之數,陽反而耦,隂反而竒矣。吾故謂揲蓍之法,止可用五十,故取其整數而巳也。或曰:虗其一者,康伯以為太極,劉氏以為天一,何如?曰:䆒觀繫辭以四十九分而為二以象兩,則是虗一在兩儀之前也。下文太極生兩儀,則又太極在兩儀之前。太極與虗一相當,則一非太極而何也。且其謂大衍後天地之數,則太極不可配虗其一之位,此又不思之甚矣。作大衍之法,誠在數之後矣。然其?取象,固在數之先。?謂分而為二,以象兩者也,盖有兩儀而後有數也。既可象兩儀,扵數之先,豈不得配太極扵兩儀之上㢤。若以一二三四便為兩儀,則天非一天,地非一地而巳也。是知天地者,其體也,一二三四之?,其氣也。苟虗一以象天一之氣,而分四十九以象兩儀之體,則是逸其末而勞其本,於義乖矣。又破康伯之注無不可以無明,必因扵有,以謂太極其氣巳兆,非無之謂噫。其氣雖兆,然比天地之有,容體可見,則是無也。又稱聖人之辭易有太極,既言有,則非無之謂也。吾以為天地之先,強名太極。其言易有太極,謂有此名曰太極者耳,非謂太極便有形也。如老子之言,恍忽中有物有象,不可一見。有字便指為實物實象也。凡此皆巧詆先儒,不自知其罪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