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一百一十五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64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11:03

第六章一百一十五言

神生眞,眞生神,神合眞變化定無神。神入眞,致一後得入神至眞,吾歸無極。

眞神相合,雖有變有化,而無變無化,皆本自然。神神入眞,不見其變化,由是致一得一,雖千變萬化,而皆出於無有,是謂吾歸無極。

太始眞一未生,恍惚之數,在毫末之始。元始得其妙數,守一不變,定無固始,守神不離,一眞守神,神不見守。

易曰: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原吾未生,吾從何來。及其旣終,吾從何去。若知其自來,即可知其自去矣。太一之始,未生之初,恍惚之數,在毫末之端。方是時一全而不分,元始得其妙數。妙數者,一之謂也。元始能守一不變,定無固始,故能獨立於天地之先。人所以流浪生死,由其不能全一在於無中,不能自持太始之一,分爲六用,攬塵成根,故有形象無不可定始,不能固根結形,成喜怒易其性,哀樂動其情,去本逐末,遂乖元始。至人則不然,知塵虚妄,塵不能縁,塵旣不縁,則六不分一,一全於無,内瑩發光,故無無之用,定始始之道,固自然神不離一,一不離神,以眞守神,神不見守,何以故本不離,故本自不離,守亦無用。

吾不爲無無之用,不在有有之形。妙谷含眞,妙眞含虚,妙元眞一之元,吾眞自得。

知神之生於眞,即是爲無無之用。知眞之可生神,即是生有有之形。無無之用而吾爲其用,有有非形而吾爲其形,皆由知始。故楞嚴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眞淨,但於無用之用,用而不用,於有有之形,形而不形,知見不生,知見無見,即是妙谷含眞,妙眞含虚,眞眞自得,吾不知其得。

得一無得眞得。眞元妙,眞一無有。

學道有纖毫所得,即爲塵勞,故清淨經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佛書云:於法實無所得。若云有得,得必可失。可得可失,所見不眞。若得一而實無得,一不可離。我即一,一即我。是名眞得,眞一無有。

第七章一百五十三言

皓皓眞元,冥冥妙一,洞然元谷,恍生玉室,吾方抱元素,含黄極,定其丹檏,無色無聲,寂然眞體,與吾爲一。

眞元妙一,皓皓其素,冥冥其深,如谷之虚,如室之温。抱元素者,天之色也。含黄極者,地之象也。抱元含黄,包括天地,以爲丹檏。所謂丹檏,無色無聲,寂然眞體。若以有檏爲檏,乃元黄之分,非其全也。抱元含黄,則天地未分,自未始有天地,而眞體與吾爲一矣。此之眞體,本與吾一,由吾不一,與一自異,故散失元常。元常之道,一者自得。

吾元始得一眞之道,元黄大象,妙一清淨,虛中化一,眞元未變,道不可得。

元黄大象,未始有象。唯妙一清淨而已。自虚中化一,而大道生若,眞元未變,妙妙無形,元元無體,神神無數,眞眞無變,則道不可得。

大道隱眞,眞元無作,神眞一定,興逝不去,眞名乃乆,是謂信。流眞逺眞,還一返。

眞散爲道,道隱至眞,道在天下,大而妙元,小而仁義,則道有小大。得道者生,失道者死,則道有得失。人存道興,人亡道廢,道有興廢。若眞一妙元,則無作無止,無去無來,湛然常存,興逝不去,故眞爲常道,眞名乃乆,眞從道降,流不失信,逺不失初,道散爲物,去本逺矣。而眞未甞䘮一,未甞離若,能還一返眞,復歸元初,則未甞散,未甞亡也。

吾太始神符,妙不可得,與物同名,吾一無名,眞名不去。

易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宻,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智以藏徃。心者七情之根,有喜有怒,有哀有樂,皆非心體。去情純性,謂之洗心。心不雜情,精純自住,謂之退藏於宻。在我如此,則渉世而未甞渉世,與民同患,而實未甞同患。故退藏於宻,則無我。與民同患,則無物。内無我,外無物,則其始無始,故曰神以知來。其終無終,故曰智以藏徃。至人神符於太始,妙不可得,然出而能與物同名,雖與物同名,而吾一無名。所謂妙不可得者,即退藏於宻也。與物同名者,即與民同患也。雖與物同名,而吾一無名,則名可同而一不可同,名可名而一不可名。即無始無終,眞名不去之義。

守名名離,執檏樸散,建檏立名,失吾眞矣。守無名,鎭無檏,是謂元檏,妙眞長生乆視之道。

有名即同物,可執即同器。唯守無名,鎭無檏,無物與器,即無得無失,是謂長生乆視。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