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義第四十八
共 7254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23-12-06 03:29
聘義第四十八
正義曰案鄭目録云名曰聘義者以其記諸侯之國交相聘問之禮,重禮輕財之義也。此於別録屬吉事。此聘義釋儀禮聘禮之義,伹儀禮聘禮者,謂大聘使?,故經云及竟張旜。旜是孤?所建也。聘禮謂侯伯之?,故經云上介奉束錦,士介四人,?奉玉錦,介凡五人,故知侯伯之?。此聘義所釋,包五等之?,故此經云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謂其?也。
聘禮至賤也。
正義曰:此扁揔眀聘義,各顯聘禮之經於上,以義釋之於下,從首至末,又眀聘所執玉,又因明有諸德之義,今各依文解之。今此一經以介數不同,明貴賤有異。?謂使?出聘之介數也。
上公七介者,若上公親行則九介,其?降二等,故七介,侯伯。子男以次差之,義可知也。
介,紹至,至也。
正義曰:此一節眀聘禮之有介,傳逹,賔主之命,敬之至極也。
三讓至讓也。
正義曰:上經眀設介傳命致敬之義,此經明欲傳命之時,先須三譲,又傳命之後,入廟門及升階揖譲之節。眀賔所以尊讓,主人三讓而后傳命者,謂賔在大門外,見主人陳?,以大客之禮待己,已不敢當,三度辭讓,主人不許,乃後傳聘君之命。
三讓而后入廟門者,謂賔旣傳命之後,主君延賔而入至廟,將欲廟受賔,不敢當之,故三讓而后入廟門。主君在東,賔差退在西,相嚮三讓,乃入廟門也。三揖而后至階者,初入廟門,一揖也;當階北面又揖,二揖也;當碑又揖,三揖也。
三讓而后升者,謂主君揖賔至階,主君讓賔升,賔讓主君,如此者三。主君乃先升,賔乃升也, 所以致尊讓也。言如此致其尊敬,譲主人之心也。
注此揖至其辭。
正義,賔者以三讓而后傳命,及三讓而后入廟門,?賔先讓也。三揖至階,三讓而后升?,主人爲首,?賓讓而後至於主人。若賔不譲,則不至於三。是揖讓之事,?賔爲主,故云此揖讓主。謂賔也。云三讓而後傳命,賔至廟門,主人請事時也者,鄭解三讓而後傳命之節,正當賔至主人大門,主人請事之時。案聘禮賓至大門,主人陳介而請事,此云廟門者,有廟字者誤也。案鄭注郷飲酒云:事同日讓,事異日辭。此主人以大客禮賓,賔不敢當大客之禮,乃是事異,應云三辭,而云三讓者,但鄭於儀禮自上下爲例,此云三讓,記者之言,辭之與讓,其義亦通也。云乃傳其君之聘命也,解經傳命之言。案聘禮注云:賔至未介,上?至末?,亦相去三丈六尺,賔乃傳聘君之命於上?也,故云傳其君之聘命也。案司儀職兩君相見則交?,若臣聘於君,則旅?。交?傳命者,聘禮注云:其傳命,各郷本受命,反面傳而下,及未則郷受之,反靣傳而上,又受命傳而下。其旅?之時,不上下相傳,直賔及上?相對而語,交?與旅??別,揔而言之,?是傳命,故注聘禮引此介紹而傳命,謂時交?而傳命也。今此聘義介紹傳命,論相聘也。及三讓而后傳命,?聘之旅?,亦是傳命也。熊氏、皇氏?以此介紹傳命爲朝之交?。今此聘義不釋朝,乃於聘義之中而記朝之傳命,理爲不可。又鄭此注傳其聘君之命,其義分眀?熊氏、皇氏之說未盡善也。云三讓而後入廟門者,案聘禮入廟門之時,無三讓之文,不備也。云讓,主人廟受也者,解入廟門三讓之意。主人於廟受賔之禮,言賔不敢當其廟受,故云讓主人之廟受也。引小行人職者,證大客來,主人有?迎之法,君使至敬也。
正義曰:前經明賔致尊讓於主君,故此經眀主君尊敬聘客,所以致敬於彼君之命也。君使士迎於竟,謂主君使士迎客於竟,故聘禮賔及竟張旜,君使士請事,遂以入是也。
大夫郊勞,聘禮云:賔至于近郊,君使下大夫請行,君又使?朝服用束帛勞。此大夫郊勞者,即?也。
君親拜迎于大門之内而廟受。案聘禮賔入門左,公再拜,是君拜迎於大門之内。聘禮又云及廟門,公揖入,納賔,賔入門左,賔升,西楹西,東面。是廟受也。北面拜貺者,君於阼階之上,北面再拜,拜聘君之貺。貺,謂惠賜也。聘禮云公當楣再拜是也。
拜君命之辱者,釋此北面拜貺之義也。言主君所以北面拜貺者,拜聘君之命來屈辱也。
所以 □致敬於聘君, 敬讓至侵陵。
正義曰:此一經揔結上賔致尊讓於主君,主君又致敬於聘君,故賔主交相敬讓者,是君子所以相接待也。敬讓則不相侵陵者,以主人致敬賔致讙,同心以禮相接,故不相侵陵,?爲至義也。
正義曰:主國之卿爲上?,接迎於賔。
大夫爲承?者,承副上?也。
士爲紹?者,紹,繼也,謂繼續承?。案聘禮注:其位相承繼。又聘禮注云:主君,公也,則?者五人。侯伯也,則?者四人。子男也,則?者三人。其待聘客及朝賔,其?數?然。故大行人云上公?者五人,侯伯四人,子男三人。謂迎朝賔也。若?者五人,則士爲紹?者三人。若?者四人,則士爲紹?者二人。若?者三人,則士爲紹?一人。
君親禮賔者,謂行聘己訖,君親執醴以禮賔,故聘禮賔。行聘訖,宰夫徹几改筵,公岀迎賔以入,公側受醴,賔受醴,公拜送醴是也。
賓私面,私覿者,私面,謂私以己禮面見主國之?大夫也。私覿者,私以已禮覿主國之君,以其非公聘正禮,故謂之私。案聘禮私面在後,此先云私面者,記者便文,無義例也。面亦見也,以其於臣禮質,故以面言之,故聘禮注云:面亦見也。其謂之面,威儀質也。此於臣謂之面,而司儀云:諸公之臣相爲國客,私面私獻。注云:私面,私覿也。又以私面爲私覿者,以司儀之文,但云私面,私獻,不云私覿,故以私面爲私覿也。昭六年左傳,楚公子棄疾見鄭伯,以其乗馬八匹。私面於君,而稱面者,因行過鄭而面鄭伯,非正禮,故?君亦稱面也。
致饔餼者,謂行聘之日,主君使?致饔餼之禮於賔館。案聘禮,君使?韋弁歸饔餼五牢。注云:牲殺曰饔,生曰餼。又曰:飪,一牢鼎九,設于西階前;腥,腥牢鼎二七,設于阼階前。餼,二牢,陳于門西,北面東上是也。案聘禮餼旣爲生,而左傳僖三十三年云餼牽竭矣,服䖍云死曰餼者,以餼與牽相對,牽旣爲生,餼則爲死,故詩瓠葉篇云牲牢饔餼,鄭注云腥曰餼者,以牲牢饔餼相對,以牲牢旣爲生,饔又爲熟,故以餼爲腥也。
還圭璋者,謂賔將去時,君使?就賔館,還其所聘之圭璋,故聘禮云君使?皮弁,還玉于館是也。賄贈者,因其還玉之時,主人之?并以賄而往,還玉旣畢,以賄贈之,故聘禮還圭璋畢,大夫賄用束紡是也。
饗食燕者,謂主君設大禮以饗賔,設食禮以食賔,?在廟也。又設燕以燕之,燕在寢也。故聘禮云公於賔,壹食再饗,燕與差俶,獻無常數是也。君臣之義也,謂君親禮賔賔用私覿,及致饔餼饗食之屬,或主人敬賔,或賔荅主人,或君親接賔,或使臣致之,是顯明賔客君臣之義也。注設大至臣也。
正義曰:鄭解賔客君臣之義也。設大禮謂饗食之屬,則以賔客禮待之。使人延賔於館,則主君親待之,是賔客其使人也。云或不親而使臣,則爲君臣也者,謂主君或不親饗,則使人致禮於賔,若致饔餼、致饗、致食及還圭贈賄之屬?。主君不親使臣致禮於客,客是臣,故使臣敵之,是君臣之義也, 故天至具也。
正義曰:此經明諸侯交相聘問,相厲以禮,則内崇敬讓,外不相侵陵,是自爲正之具。
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者,謂天子立制,使諸侯相於比年使大夫小聘,三歳使?。大聘, 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謂來聘使者行聘之時,禮有錯誤,則主國之君不親自饗食以接賔,所以使賔恥愧,自勉勸厲, 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用者,謂天子制此禮,使諸侯自相親,是存養諸侯,無兵革之患,而諸侯自爲正之具也。正,謂國無患難。國家得正,由其外親。諸侯所以如此,是自爲正之具也。
注比年至聘也。
正義曰:案大行人云:諸侯之邦交,歳相問也。案聘禮記云:小聘曰問。故知此比年小聘,是歳相問也。大行人又云:殷相聘也。殷,中也。謂三年之時,中而無事,故稱殷也。案昭九年左氏傳云:孟僖子如齊,殷聘禮也。服䖍法云:自襄二十年叔老聘於齊,至今積二十年,故脩盛聘之禮。鄭引之以解大行人殷相聘也。鄭以殷爲中,惟取殷聘之文。以解殷相聘之義。正取殷文是同,其年數則異,故以此三年之聘爲殷聘也。此經所云,謂諸侯自相聘也。而王制云:諸侯之於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與此不同者,此經諸侯相聘,是周公制禮之正法,王制所云,謂文、襄之法,故不同也。
以圭至讓矣。
正義曰:此一經明旣聘還圭璋,輕財重禮,敎民廉讓之意。
以圭璋聘,重禮也者,玉以比德,故以圭璋而聘,貴重其禮也。言此禮可貴,與玉相似。
巳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謂旣聘之後,賔將歸時,致此圭璋,付與聘使,而還其聘君也。凡行聘禮之後,享君用璧,享夫人用琮。圭璋,玉之質,惟玉而巳。壁琮則重其華羙,加於束帛。聘使旣了,還以圭璋之玉,重其禮,故還之。□財,是輕其財,故留之。重者難可報覆,故用本物還之,輕者□更以他物贈之。此是輕財重禮之義也。
則民作讓矣者,言諸侯既能相厲以輕財重禮之義,君旣行之於上,人則效之於下,故民?作其廉讓矣。
注圭瑞至是也。
正義曰:云圭瑞者,以器言之謂之圭,執以行禮謂之瑞。瑞,信也,謂與人爲尊卑之信驗也。云尊圭璋之?也,用之還之?爲重禮者,言尊敬此璋同於圭,則璋是圭之等?,用之以聘,聘訖又還?爲尊重,此禮以圭璋所以行禮,故重之也。云禮必親之,不可以已之有遥復之也者,言行禮之義,必親自爲之,若己親往彼國,則可以已國之有執注行禮。今主國之君,旣,不親往彼國,則不以已國所有寳玉,遥復償他國所來圭璋,故還歸之也,故云不可以已之有遥復之也。復,償也。云財謂璧琮享幣也,受之爲輕財者,案聘禮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享,獻也。謂所獻之幣,主人受而不還,是謂輕財也。云財可遥復者,解受璧琮之意,璧琮是財輕,可得以己物遥而復償於彼國。賷來者,己得受之伹。聘禮圭璋與璧琮相對,故圭璋爲聘,璧琮爲享。若諸侯之朝天子,圭璋與壁琮?爲享也。?爲財,故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二王之後享天子用圭,享后用璋,則?圭璋亦受之不歸也。云重賄反幣是也者,案聘禮云:無行則重賄反幣。注云:無行,謂獨來復無所之也。
主國至禮也。
正義曰:此一經明待賔之厚,所以尊重聘禮之義。
主國待客,出入三積者,此謂上公之臣,故出入三積。若侯伯以下之臣,則不致積也。故司儀云:諸公之臣相爲國客,則三積。注云:侯伯之臣不致積。知者,謂聘禮是侯伯之臣,故文無致積也。此岀入三積者,謂入三積,出亦三積,故司儀云:遂行,如入之積。是去之積,如來時積也。
餼客於舎,五牢之具陳於内者,案聘禮致客有饔有餼,今直云餼客者,略言之。於舎,謂於賔館也。五牢之具,謂飪一牢在賔館西階也,腥二牢在賔館東階也,餼二牢,在賔館門内之西,是?陳於内也。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陳於外者,案聘禮米三十車設于門東,東陳,禾三十車設於門西,西陳。薪芻倍禾也。鄭注薪從米,芻從禾。乗禽曰五雙者,謂乗行羣匹之禽,鴈鶩之屬。聘?則每日致五?也。羣介?有餼牢者,鄭注掌客云:爵?也,則飧二牢,饔餼五牢。爵大夫也,則飱大牢,饔餼三牢。爵士也,則飱少牢,饔餼再。饗燕與時賜無數者,此謂聘?也。一爲之設食歡燕,與當時之賜無常數也。
所以厚重禮也。言備 賔之物,所以豐厚尊重行聘之禮。其天子待諸侯之禮,及諸侯相待之法,賔主玉帛之節,饔餼飧積之差,米禾薪芻多少,饗食牲牢隆殺,?文具掌客,義見聘禮,可以㝷文取實,故於此略而不言也。
古之至焉爾。正義曰:此一經明聘禮用財之厚。務行禮讓,則君臣内外不相侵陵,所以諸侯務焉。
古之用財不能均如此者,言古之費用,其財不能悉?均平,常能如此之厚。言厚則從其豐,無則從其實, 然而用財如此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者,言古之用財,旣有隆有殺,而相聘之事,費用其財如此豐厚者,言用財盡極於禮,言以禮則止,?有冨者,不得過也。
盡之於禮,則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者,言若能豐厚,用財在於禮,謂以禮自制,不得過,則於國内上下和睦,君臣不相陵也。謂四鄰歸懷,外不相侵也。
故天子制之,諸侯務焉爾者,言行禮使君臣内外不相侵陵,故天子制此聘禮,而諸侯務而行焉。注不能至過也。
正義曰:言無則從其實也者,言國若豐厚,則盡其財以行禮;國若乏無,則從其當時之實。猶如國新殺禮,凶荒殺禮,計財而行禮,故云從其實。云欲令冨者不得過也者,謂豐財以行禮,盡禮而用財。?有其財,唯盡極於禮,不可禮外更多用其財。使貧而及禮,冨者不得奢,使上下得冝,内外無怨也。
聘射至安也。
正義曰:以前經說聘禮旣畢,此一節又申明行聘之時,禮儀旣大,日晩始罷,故記者引唯勇敢之人能成禮事,故於此眀之。此是聘義,兼云射者,以強有餘力之士,非伹聘而行禮,又能射爲武事,故此揔眀之也。
聘射之禮,至大禮也者,言此聘之與射,至極繁大之禮,非如冠昬之屬暫時助異。
曰幾中而后禮成者,幾,近也。曰:近在於中,而後禮成畢。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言非強有德力而行禮,則禮事不成也。
酒清人渴,不敢飲也者,此謂射禮也。言欲射之時,先行燕禮,唯以禮獻酬,不敢恣意醉飽,但行禮而巳,非謂全不得飲之聘禮。行聘之時,但酌醴禮賔,無酒肴之事,故知此唯據射也。肉乾,人飢而不敢食也,亦言不敢全食而令飽也。
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者,謂日莫晚,人斯懈倦,猶齊莊而自整齊也。以成禮節者,所以日莫猶自整齊者,以不敢懈倦。成謂射禮也。故此以下即云以正君臣,以親父子,以和長幼。?謂射也。前文云日幾中而后禮成,聘射揔陳,特謂聘也,故日幾中而禮成。此云日莫者,謂射禮也。酒清肴乾,特據於射,故曰莫而成禮節也。
以正君臣者,謂射前行燕禮,謂君在阼賔升成拜稽首之屬,及受君賜再拜稽首之等,是以正君臣也。
以親父子,以和長幼者,此謂郷射之前,行郷飲酒之禮,有齒於父族之事,故云以親父子,以和長幼。但此節揔結聘射,則前篇射義在其中也,故射義云:諸侯之射,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必先行郷飲之禮。故燕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郷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故此經揔結之也。故酒淸肴乾之屬,燕禮與郷飲酒禮初行之時,事同於饗,?有此也。至說屨升坐之後,乃盡歡飲食也。此衆人之所難,而君子行之者,言以上之事,凡衆人所難行,君子之人特能行之, 故謂之有行者。以君子有能行,故謂此君子爲有行之士。身旣有行,則事得冝,故云有行之謂有義。有義則臨敵果斷,故云有義之謂勇敢。此揔覆說聘之與射也, 故勇敢強有力者,勇敢明射之所湏,强有力明聘之所湏,故前文論聘止稱強有力者,此經論射則云勇敢,故知然也。
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者,無事,謂兵革休息,故用之於聘射之禮義。
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者,有事,謂軍旅數起,故用之於戰?必得勝也。
勇敢強有力,而不用之於禮義,戰勝,而用之於爭?,則謂之亂人者,戰勝謂公義而戰勝,則前經戰勝,是謂以戰而勝也。比云用之於爭?者,謂私爭忿?,與前經不同也,故云不用之禮義戰勝,而用之於爭?,子貢至之也。
正義曰:以聘用玉,因論玉有諸德,而結成聘義之篇也。
爲玉之寡而䃉之多與者,子貢之意,所以貴玉者,豈不爲玉之寡少故貴之,䃉之饒多故賤之與?疑辭也。
孔子曰至玉焉, 言貴玉由其有德,非爲少故貴之。謂昔者君子之人於玉以比道德,所以貴玉者,爲其有德。君子之人比德堪敬重如玉,故貴之。有德,即下云温潤而澤仁等是也。
温潤而澤,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潤而光澤,仁者亦温和潤澤,故云仁也。
縝宻以粟,知也者,縝,緻也。栗謂堅剛,言玉體宻緻而堅剛,人有智者,性亦宻緻堅剛,故云知也。
廉而不傷也,言王體?有㢘稜,而不傷割於物,人有義者,亦故云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言玉體垂之而下墜,人有禮者,亦謙恭而卑下,故言禮也。
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者,越,揚也。詘,謂止絕也。言玉體以物叩擊,其聲淸冷發越以長逺而聞其擊之終,音聲則詘然而止,不如鐘聲擊罷猶有餘音也。其爲樂之法,初作聲而發揚,樂罷則止,如槁木,言玉體亦然,故云樂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瑕謂玉之病處,瑜謂玉中羙處,言玉之病處,不揜映羙處,玉之羙處不揜映病處。?以忠實見外,如人之忠者,亦以忠心見外,故云忠也。
孚尹旁,逹,信也。孚,浮也。浮者,在外之名。尹讀如筠,筠者,若竹箭之筠,筠亦潤色。在外者,旁者,四面之謂也。逹者,通顯之名也。信者,内不欺隱者也。玉采色彰逹,著見於外,無隱掩,如人有信者,亦著見於外,故云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白虹,謂天之白氣,言玉之白氣似天白氣,故云天也。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精神,謂玉之精氣,徹見於山川。謂玉在山川之中,精氣徹見於外,地氣含藏於内,亦徹見於外,與地同,故云地也。
圭璋特,達德也。行聘之時,唯執圭璋,特得通逹,不加餘幣,言人之有徳,亦無事不通,不須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同人之有德,故云徳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道者,通也。言萬物無不由道而通,故天下無不貴之。玉者,亦天下貴之,與道相似,故云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詩秦風小戎之篇,羙秦襄公之詩也。言襄公出兵征伐西戎,婦人思念其夫,言我念此君子,顔色温然如玉。引之者,證玉以比德之事。言貴玉者,以其似君子,故云君子貴之也。注䃉石似玉。
正義曰:案吕諶字林云:䃉,美石。以其石之美者,故云似玉也。
注栗,堅貌。
正義曰:案詩大雅云:實穎實栗。栗是禾之堅熟,故云栗,堅貌也。
注樂記日:止如槀木。
正義曰:引之者,證樂聲之止,似擊枯槀之木,無餘聲也。言玉擊止之時,其聲即絕,與樂相似也。
注瑕玉至忠也。
正義曰:瑕,玉之病也。吕諶字林云:瑕,玉小赤,而云病者,以瑕與疵瘕義同,故云玉之病也。云瑜其中閒美者,案字林云:瑜,美玉,是瑕之中閒美善者。
注孚讀至信也。正義曰:案字林云:琈,玉別名,玉旁孚也。此讀爲浮者,取浮見於外,非字林琈,玉之名也。
注有德者無所不逹,不有湏而徳者,得也,萬物?得,故無所不通, 不更湏待外物□之。禮有圭璋璧琮,壁,琮則有束帛,加之乃得逹。圭璋則不用束帛,故云特逹。然璧琮亦玉,所以璧琮則加於他物。圭璋得特逹者,但玉旣比德,於禮重處則特逹,於禮輕處則加物。以玉可重可輕,美其重處言之,故云特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