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51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6 05:57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䟽:上者,舉時也。德者,辯用也。謂上古淳樸,無爲而理,體道之主,任物自然,是上古之淳德,故云上德。至德潜運,人無能名,故云不德,而淳風和暢,物遂生成,德用常全,故云有德。注云物得以生之謂德者,莊子雜篇之文。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䟽:此言淳,風漸散德。亦下衰。故聖人美無爲之風,而百姓尚無爲之迹,尚迹爲劣,故云下德。迹著,則有德可稱,故云不失。稱德不失,則迹涉矜有。矜有之弊,淳樸不全,故云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䟽:此覆釋上德也。夫上德潜運,無爲而理,淳樸不散,故無名迹。今言上德無爲者,但含孕淳樸,適自無爲,非知無爲之美,而爲此無爲,故云而無以爲,豈惟無迹可矜,抑亦無心自化,故注云此心迹俱無爲矣。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䟽:此覆釋下德也。下德爲之者,爲心美無爲之化,而爲此無爲,故云爲之。語心雖欲無爲,論迹即涉矜有,故云而有以爲。言下德之爲,有所以爲也。故注云心無爲而迹有爲爾。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䟽:此下明道廢則仁義遂行,言上仁者謂以仁爲上,他皆效此。仁者兼愛之名,大道之行,物無私惠,淳風漸散,兼愛遂存,今明所以爲兼愛之仁,故云上仁爲之,行仁而忘仁,雖有施而不求報,兼愛則難遍,終是小惠未孚,是以語心常爲有事,故云爲之。論迹即近無爲,故云而無以爲。注云此則心有爲而迹無爲也。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䟽:義者宜也,謂裁制斷割,令物得宜。夫淳樸已殘,是非斯起,將欲裁非就是,令得所宜,故云上義爲之,謂心欲裁非就是,有所以而爲,故云而有以爲。注云此則心迹俱有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䟽:禮,履也,謂可履而行之也。莊子曰以禮爲翼,所以行於世也。失制禮者,所以救衰弊也。故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曲爲之防,而事爲之制,淳源一失,衆務爭馳,且存檢外之迹,非曰由中之數,故揖讓崇其禮文,玉帛昭其報施,往而不來,非禮;來而不往,亦非禮。今上禮爲之,往而莫應,則攘臂而怒,以相仍之,故云攘臂以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䟽:此却明致弊之由也。失道者,夫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爾。上經云大道廢,有仁義。莊子曰道隱於小成,道無不存。而此云失者,約人而言爾。故時淳則大道公行,俗澆則小成遂作。小成作而大道隱,仁義行而至德衰,此則世俗澆漓之殊。聖人適時之務,淳樸漸散,則失道而後德,德又下衰,則失德而後仁,兼愛迹存,則失仁而後義,裁非不足,則失義而後禮。且論禮於淳樸之世,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旦,非愚則誣。是故聖人救世之心未嘗有異,而夷險之迹,不得一爾。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䟽:夫者,發語之端也。言末代聖人行於禮教者,由救忠信之衰薄爾,若使人懷忠信,復奚假於禮法乎?而亂之首者,以禮防亂,則但可爲治亂之首爾,而非道德之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䟽:前識者,制禮之人也。謂之前識者,言在人性識之前而制此檢外之禮。道順人性,禮存外迹,以之比道,乖失質素,所以爲道之華也。而愚之始者,夫禮以靜亂,因亂救之,貴在協和,歸乎淳樸。而世之行禮者,不務由衷之性,唯務形外之飾,敬愛不足,幣帛有餘,非達觀所存,誠爲愚者之首。故云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䟽:大丈夫者,有道之君子,即前上德之君也。道德無爲,謂之厚實,禮義有爲,謂之薄華。言聖人先道德之化,故云處厚處實,後禮義之教,故云不居華薄。

故去彼取此。

䟽:彼謂禮義也,此謂道德也,聖人去禮義之浮華,取道德之厚實,故云去彼取此。確論聖人百慮同歸,二際俱泯,豈有彼此,而去取耶?設教引凡論之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