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志

共 140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10:25

漕志

明運粮法三變。一海運。一水陸並運。一漕運。洪武?蘓松、浙江運船、由海道至直沽。又從登州新河運至遼東。是為海運。永樂九年、開㑹通河海運。?用遮洋船。十三年、増造淺船三千餘。?罷海運遮洋船。其六分之一入天津倉。餘從直沽海運至薊州。内運則越江由淮入河、?陽武、陸運至衛輝。沿衛、

泝、潞水運至通州。是為水陸並運。十三年、竟行漕運。而漕又四變。一支運、一轉運、一兊運。一改兊?。民運至淮、徐臨徳四倉軍船、接入京通、是為支運。永樂十二年、以平江伯陳瑄議、蘓州等處及徐兖送濟?倉。河南、山東送臨清倉。浙江并直?官軍、自淮安運至徐州。京衛官軍、于徐州運至徳州。山東、河南官軍、于徳州運至通州。一年四轉、是為轉運。永樂中、民運至?淮、?給脚費、兊與運軍領運、是為兊運。宣徳八年、從?将胡亮議、江浙、湖廣、江南船、各囘附近水次領兊。南京、江北船、于江淮領兊。其淮徐臨徳諸倉、仍支兊十之四。蘓松等船、各就本司府領兊。不?者、仍于?淮領兊。其北邉一?、如河南彰徳于小灘、山東濟南州縣于濟?。其餘水次倣此。正統七年、詔南京造遮洋船、由海道運粮至薊州。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議罷?淮交兊裏河官軍、将江船于江南水次交兊,民加過江之費,視逺近為差。十年、議淮、徐、臨、徳四倉支運粮七十萬石,改就水次兊軍,是為改兊。漕

属七大籓。逺者五千餘里,江以南居十之七。自上江者入儀真,自下江者入?洲,並逹淮南為南河,由黄河逹豊沛為中河。由山東逹天津為北河。凡海運最忌秋風。定二月入遼。三月囘空。河運自宿遷則?徐邳涸。由豊沛則?隄易壊。 按洪武三十年、海運赴遼七十萬石零。永樂五年、海運六十五萬石零。十二年、北京五十萬石由衞河。通州四十萬石。由海道。十六年、以㑹通河成。内運四百六十萬石。宣徳中、五百餘萬石。正統中、四百五十萬石。景泰中、四百九十萬石。天順中、

四百三十餘萬石。成化中、四百餘萬石。又江南蘓松常嘉湖白粮十八萬石。大約漕船一萬二千一百四十三?裏河淺船、遮洋船、十年一造。江南船皆五年一造。役官軍十二萬有竒。嘉靖四十五年、始通天津海運、轉漕永平。隆慶六年、督漕王宗沐以漕道淤塞、條上海運七事。請自太倉嘉定而北、自淮南而東、引登萊以洎天津。如議行。崇禎中、漕米額数、南直共一百七十六萬四千四百石、浙江、江西、湖廣、山東、河南五省共一百七十九萬八千八百六十五石零。通共三百五十六萬二千二百六十五石零。歴朝治漕績最著者,陳平江瑄、宋尚書礼、夏忠靖原吉、周文㐮忱、潘尚書季馴、徐武功有貞、劉尚書大夏、共七人。

洪熈中、許附?什物以䘏運官。成化中、許?土儀、免稅課。弘治中、許每船附?不得過十石。正徳中、准餘米置買弓箭。嘉靖中、許每船?上儀四十石。隆慶中、每附?臨青城磚四十八塊。萬暦中、由儀真閘、每帶光禄寺應用酒瓶三十個。㝷許浮?米六十石、以偹軍旗撥淺。凡奉差督漕、洪熈中、以縂兵官?鎮守。宣徳中、以工部尚書掛督漕之印。㝷又以右左副搃兵同管㦯以?將?管。景太中、以左右僉都御史為搃。皆漕運、自王竑始。浚以為例。

按洪武中、不止海運、?命航海矦張赫?江隂衞官軍八萬二千餘,運米遼東,此二十一年事。閲五年,又命崇山矦、李新?視有司開曄脂河,且諭之曰:江南賦税水運,丹陽登陸,轉輸甚劳。大江上流 瀦可慮。欲白畿甸,䟽鑿河流,使輸者不劳,商旅獲便。尔其董之。頋金?取道,易若邉餉。?遂不頼江南一粒乎。而北漕未闻議及。三十年有谕海運且停止。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