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五【六模】

共 11475字,需浏览 23分钟

 ·

2023-12-08 00:04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五【六模】

湖州府

親領縣六 烏程 歸安 安吉 德清 武康 長興圖建置沿革分野至到城也鄉里橋梁風俗形勝渡堰陂塘户口田賦土貢物産山川宫室寺觀祠廟壇壝官制管鎮公廨學校軍營宦蹟墳墓着姓烈婦碑碣釋道文章建置沿革《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 》親領縣六。烏程歸安安吉 德清 武康 長興禹貢揚州之域。斗牛之分。古防風氏之國也。周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爲菰域。即春申君之邑也。秦置烏程縣。界於㑹稽故章兩郡之間。漢髙帝六年屬荆。十二年又屬呉。景帝二年屬江都。元狩二年。江都國除屬㑹稽故彰二郡。東漢屬呉郡。三國爲呉地。孫皓立呉興郡。晋太康三年。分烏程西郷爲長城。東郷爲東遷。又改永安爲武康。永興元年。分長城之北鄉爲義興郡。宋復分故彰郡置綏安縣。齊因之。梁紹泰元年。改爲震州。陳罷震州復爲呉興郡。隋開皇九年。東遷長城復入烏程屬蘇州。遂省呉興郡。仁夀二年。置武康分烏程長城置湖州治於烏程縣取太湖爲名。大業二年。州罷以所領縣屬蘇杭。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天寳元年。又改爲呉興郡。乾元元年復爲湖州。乾寧三年。陞爲忠國軍節度。五代呉越王四年。改長城爲長興。周顯徳四年。攺忠國軍爲宣德軍。宋景祐元年。攺宣德軍爲昭慶。寳慶三年。改爲安吉州屬淛西路。元至元十三年。改陞湖州路屬江淛行省。國朝丙午年。改爲湖州府。今屬淛江布政司。

路逹魯花赤緫管府。隷江淛等處行中書省。而江南淛西道肅政廉訪司按治焉。仍領六縣。元貞二年。陞長興爲州。在城置録事司。至正十六年。髙郵張士誠。竊據攺呉興郡。僅得德清武康烏程歸安四縣之地。罷録事司。以西南廂隷烏程。東北廂隷歸安。至正十七年歸于元。仍復湖州路總管府。而録事司。不復再設。丙午年。守將以城歸附。皇朝攺爲湖州府。呉元年併長興安吉仍復六縣之舊。洪武二年。復以長興爲《呉興志》上湖州吳興郡昭慶軍節度治烏程歸安二縣。實禹貢周職方楊州之域。防風氏國在焉。後屬勾呉。太伯犇荆蠻。自號勾呉。皇覽曰。太伯冢。在梅里聚。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呉亡入越。越滅入楚。秦并諸國。罷封建爲郡縣。及定荆并越。置會稽郡。又以其地置縣。曰烏程隷㑹稽。曰故彰隷彰郡。㑹稽郡。二十六年李斯議曰。今海内一統。皆爲郡縣。置諸侯不便。始皇是杜佑。謂彰呉興郡之西境。㑹稽呉興郡之東境是也。漢髙祖平秦取楚。六年統建荆國。十二年更名呉。月。以故東陽郡。呉郡。彰郡。立劉賈爲荆王。注。呉郡本㑹稽也。十一年。賈爲景帝四年。以屬江都。國廢隷郡仍秦。呉。呉破徙玉江都治故呉國。元狩二年。子建謀反自殺國除。傳云。地入漢元封二年。更彰郡曰丹陽。永建元年。分㑹稽浙江以西爲呉郡。三國分漢孫氏霸有江南。皓侯烏程。入嗣呉統。寳鼎元年。適明陵有㓂。令以呉郡之永安餘杭臨水陽羡。丹陽之故鄣安吉原郷於潜。漢書。作替。水悉注于烏程。乃合九縣爲郡而以烏程爲治。所名曰呉興。鎮山越。藩陵邑。且志所自起也。上鼓吹曲。丁固等討敗之。分呉丹陽爲呉興郡。詔曰。古者分土建國。因事制冝。今呉郡陽羡永安餘杭臨水。及丹楊故鄣安吉原郷於潜。諸縣地勢水流之便。悉注烏程。既宜立郡以鎮山越。且以藩衛明陵。奉承大祭。其亟分出九縣。爲呉興郡治烏程。南史。沈約傳云。寳鼎二年誤也。又按漢志。及通典。烏程陽羡故鄣於潜。本秦舊縣永安漢初平中分烏程置。臨水呉時呉興之郡。昉於此矣。晋太康元年平呉。三年析烏程西郷爲長城。東郷爲東遷。志。又按晋志。呉興郡統縣十。有東遷長城。無陽羡。舊圗經云。晋平呉。加領又攺永安爲武康。永興元年。割陽羡。及長城之北郷。爲義興郡。宋復分故鄣置綏安縣。齊因之。梁置震州。皆曰。梁攺爲震州。陳後爲呉興郡。紹興中。續圗經辨之曰。自秦置郡至陳。未嘗攺革。隋氏一統。始攺郡爲州。太守爲剌史。按梁書杜龕傳。龕爲震州剌史。呉興太守。後遂以郡兵拒陳文帝軍。是梁分浙西數郡爲震州治。呉遐閏。多有析置。太同中。有州一百七。郡縣亦稱。此謂隋始攺郡非也。以隋志考之。自梁以來。徃徃以郡爲州。以縣爲郡。又别置諸縣。紛紛不一。如同安郡置豫州。而屬縣宿松爲髙塘郡。懷寧爲晋熈郡。望江後爲大雷郡。同安爲樅夏侯。諸州郡所置。大率如此。故自天監官多兼領。如史領亶爲司州剌史領安陸太守。馬道根爲豫州刺史領汝隂太守。據隋志安陸郡梁置。南司州安陸縣舊置。安陸郡廬江郡梁置。南豫州合肥梁置。汝隂郡即此可見。盖當時以呉興郡爲震州。而烏程爲呉興郡。初未嘗廢郡名也。舊唐志曰。梁置震州。取震澤爲名是矣。父統記云。梁敬帝置震州。陳高祖廢。陳廢州名。隋開皇三年。罷天下諸郡。九年平陳大加併省。乃以餘杭臨安。於潜又併武康立杭州。併故鄣安吉原郷入綏安。隷宣州以東遷長城復入烏程。隷蘇州郡廢。仁壽二年。置武康割烏程。又分長城爲湖州。取太湖爲名也。湖州之名昉於此。大業二年。

州復廢。三縣仍屬蘇杭。唐高祖取隋。武德四年復置湖州。領烏程一縣。僅存州名而已。又以豪傑來歸。權創州縣。就拜守宰以寵之。而武康長城安吉皆自爲州。匹年置。又是年長城置雉州。安吉置桃州。武康仍爲武州。湖州領烏程一縣。六年復没于輔公祐。七年平賊復置。統記云。大業末沈法興值隋亂。引兵守江上。于舊州立呉興郡。唐武德三年。爲李子通所陷。四年杜伏威平之。復置湖州。六年又爲輔公祏所陷。七年李孝恭爲剌史復置州。叅考諸傳。沈法興。大業初爲呉興太守。後爲李子通所敗。自後别無更置。又唐㑹七年太宗即位。州縣權置者。併省畧盡。始以武康長城來屬。又併安吉原郷入長城。州。以武康來屬。又省雉州及原郷併入長城來屬。又廢桃州以安吉入長麟德元年。復置安吉。天授二年。析武康東郷置武源。定爲五縣。天寳元年。又攺州爲呉興郡。武源再攺爲德清。乾元元年。復州名。乾寧二年。以錢鏐爲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兼領二浙。三年賜軍號忠國升節度置使。以授剌史李師恱。州於是始爲節鎮。梁開平元年。封鏐爲吳越王。四年鏐始以錢鏢爲剌史。世家。乾寧二年。鏐爲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兼有二浙。光啓三年。取蘇常。唐刺史題名云。乾寧四年髙彦授招討使。天祐四年卒官。其子濃襲位七年。爲衆所逐。鏐至州安撫以錢鏢爲剌史。是鏐雖在乾寧中領二浙。其刺史尚是唐置。至髙澧見逐始以其親爲之據有其地。按唐紀天祐四年遜于梁。梁太祖攺元開平。是時後唐李克用存朂。仍唐年號稱天祐。至十九年題名。蓋仍唐年號稱天祐七年。即梁開平四年也。梁太祖即位。封鏐爲吳後割武康。隷杭州。改長城爲長興。周顯德四年。改忠國軍爲宣德。以錢偡爲節度使。宋混一區宇。僣僞畢臣。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王錢俶納土。四年復以武康來屬。七年析烏程置歸安。景祐元年二月。宣德軍。改爲昭慶軍。德。長春。等八殿。癸亥移御延福宫。十一月甲戍修内成。大赦改元。二年十一月甲寅。改正陽門曰宣德。明年爲景初元年。二月壬辰。改宣德軍爲昭慶軍。事不相屬。又按大内南三門。中曰宣德。東西門曰左右。長慶宣德門。本梁建國門。興國七年。改丹鳳門。祥符八年。改正陽門。景祐初。改宣德。是正陽門改宣德。謂兩易其名非也。但修内之後。延燔八殿。名悉更改。次年又攺端明殿曰延和。攺繼昭堂曰繼聖。恐是火災之後。以湖郡多水。用其軍於是始名昭慶。自秦始皇二十五年。初置郡縣。越四百八十八年得。呉寳鼎元年。始爲呉興郡。又三百二十六年得。隋仁壽二年。始爲湖州。又二百九十四年。爲唐乾寧三年。始爲節鎮繇寳鼎元年。至慶元六年。凡九百三十五年。一爲震州。再爲呉興郡。三爲湖州。節鎮之名。亦三易州郡所隷。晋分天下爲十九部隷揚州。隋初隷掦州行臺。大業末隷徐州緫管。唐分道置使。屬江南東道。今爲縣六屬兩浙西路云。 吳初置郡。領縣九。烏程永安餘杭臨水陽羡故鄣安吉原郷於潜。晋析烏程。置長城。東遷。爲縣十一。後以陽羡。置義興郡。爲縣十。宋以故鄣屬丹陽。歴齊梁陳仍九縣。隋平陳郡廢縣或併省各他屬。仁壽二年。以武康烏程。長城三縣置湖州。未幾復廢。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止領烏程一縣。七年始以武康長城來屬。又併安吉原郷入長城。麟德中復置安吉。天授中析武康置武源。終唐之世凡五縣。梁開平中割武康屬杭州。又損其一。宋太平興國四年復武康。七年析烏程置歸安。今爲縣六。 望烏程 望歸安 望安吉 望長興 上武康 緊德清 廢縣四。菰城。郡國志云。春申君立菰城縣。在郡南二十五里。秦改爲烏程。至今有城因山。每嵗爲牧馬所。東遷在烏程縣東四十一里。輿地志云。晋太康元年。分烏程東卿置。隋平陳併入烏程原郷。漢中平年。分故鄣置。武德七年。併入長城呉興。太平興國七年。轉運使髙冕奏云。古呉興郡倚郭。管呉興烏程兩縣。今爲歸安。書。沈伯儀傳云。湖州呉興人。伯儀仕武后朝。則是時有呉興縣。但史失書縣舊隷本州。今隷别州者五。 於潜 餘杭 臨水右三縣。隋析置杭州。屬臨安府陽羡晋置義興郡。今屬常州。故鄣晋以屬丹陽。今屬廣德軍。《呉興續志》湖統六邑。二麗于郭。姑舉其凡。後復詳榷叙屬縣。 歴代屬縣。分合不一沿革已紀其詳。宋太平興國七年。始定爲六縣。烏程歸安安吉長興爲望。武康爲上。德清爲緊。元因之。元貞元年陞長興爲州。以烏程歸安爲上縣。德清安吉爲中縣。武康爲下縣。長興爲中州。皇朝仍以長興爲縣。且著於令。各縣以粮十萬石之上爲一等。五萬石之上爲一等。五萬石之下爲一等。設置吏卒各有差。洪武九年。同爲正七品。 烏程縣。歸安縣。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武康縣。烏程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周爲楚菰城地。秦置烏程縣屬㑹稽郡。漢置侯國屬荆。又屬呉。後屬江都。及國除復屬㑹稽。永建中。屬呉郡。三國呉地。孫皓置呉興郡。晋分其西郷爲長城。東郷爲東遷。梁以郡置震州。乃以縣置呉興郡。隋郡罷以縣屬蘇州。仁壽二年屬湖州。大業二年州罷。復以縣屬蘇州。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縣復屬之。宋屬安吉州。元屬湖州路。

本朝因之。《呉興志》望烏程縣。舊爲緊。大歴十二年。始升望。見顔真卿石柱記。據唐會要。烏程大歴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昇望。本縣有昇望記。大歴中尉陳萇撰。又據武德今五千户以上爲上縣。開元十八年增千户。其畿赤望緊不限户數。並爲上縣。三代楊州之域。戰國屬楚。時已爲縣。曰菰城。即春申君黄歇封邑也。立菰城縣在郡南二十五里。秦改爲烏程。左傳宣公十一年楚子縣陳。注城面溪澤。菰草彌望。故名。秦既併楚。改曰烏程。屬會稽郡。以烏巾程林二氏所居也。古者因生賜姓。後之郡縣。乃多因姓而命名。二姓以善釀。雄其郷音。又相恊。秦尚富疆。一時更革。至今仍其名也。云。古烏氏程氏居此能醖酒。因以爲名。綂記載顧長生三呉土地記云。縣有烏林氏。秦時程林烏巾二家。能釀羙酒。始皇二十六年。改菰城縣。爲烏程縣。屬㑹稽郡。縣有烏亭。即古之烏禾鄉。烏氏所居郷也。漢梁孝王兎園。㑹招文士鄒枚司馬賦烏郷酒。張景陽七命曰。酒則荆南烏程是也。又秦漢興參置侯國屬荆。屬呉。屬江都。江都國廢。復隷會稽。永建中。屬呉郡。三國屬呉。孫權分縣之餘不郷爲永安。後爲侯國。孫皓以侯居焉。皓後即作。寳鼎元年。以呉郡之永安餘杭臨水陽羡。丹陽之故鄣安吉原郷於潜。於水悉注。此乃合九縣。即其地置呉興郡。自是始爲郡治所。晋析其西郷爲長城。東郷爲東遷。梁以郡置震州。乃以縣爲呉興郡。隋平陳郡廢。併東遷長城復入而屬蘇州。仁壽二年。復分長城立湖州。大業二年州又廢。唐武德四年。復置湖州。自梁以來。州有廢置更革縣未嘗變也。宋太平興國八年。始析縣之東南十五里置歸安分治郡城之東。而縣之治所在州治之西一里。由今凖古爲縣始於楚。制名自於秦。置郡由於呉。治所創於晋。其屬湖州則肇於隋。定於唐。境界分畫。則自宋太平興國以後云。歸安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宋興國七年。分烏程縣地。置歸安縣。與烏程對治。俱爲倚郭。屬安吉州。元屬湖州路。本朝因之。《呉興志》望歸安縣。宋太平興國七年。分烏程縣置。據舊圗經。載轉運使髙冕奏云。古呉興郡倚郭。管烏程呉興兩縣。今烏程境太廣。請分置一縣從之。時呉越錢氏初歸命故以歸安爲名。析烏程之東南十二郷隷焉。置縣治于州治之東一百二十歩。與烏程對治爲倚郭。郭。不知何從得之。按唐書。沈伯儀傳云。湖州呉興人。伯儀當武后時。則武后時有呉興縣矣。又綂記。載南封記一卷云。齊呉興縣丘靈鞠撰考統記所載撰述類首載郡官所著文集甚多。恐是呉興縣令。但本傳止云烏程人。綂記之言必須有證。則齊有呉興縣未可知也。特齊梁郡縣。紛更至衆。史多畧之。無可稽考。又續圖經云。晋大唐中。當烏程東郷爲東遷縣。隋復併入。今縣東四十五里。尚以東遷名其地。盖縣治也。且晋初析烏程西郷爲長城。即今長興縣也。東郷爲東遷。即今東遷也。長興地界。在烏程之西數十里。則東遷縣界。亦當東遷不逺。今歸安縣界。乃自城中。與烏程分畫對治。北自後石橋。南至小市巷。過儀鳳橋。至甘棠橋。以路及溪中分爲界。長興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晋太康三年。分烏程縣之西境。置長城縣屬呉興郡。永興元年。分北郷置義興郡。隋開皇九年。併入烏程屬蘇州。仁壽二年。復分長城置湖州。大業二年。州罷復屬蘇州。唐武德四年。更置綏州。又攺名雉州。并置原郷。復爲長城縣屬湖州。麟德元年。分爲安吉。天寳元年。州仍爲郡。乾元初。郡復州名。而縣復屬湖州。五代呉越錢鏐改爲長興。宋屬安吉州。元改安吉州爲湖州路。縣仍屬焉。元貞元年陞爲長興州。仍屬湖州路。皇朝丁酉二月。兵克長興。改曰長安。以安吉縣來屬。壬寅年復合長興。呉元年收《呉興志》望長興縣。本烏程縣之西郷。晋太康三年。始分其地以置屬呉興。郡名曰長城。城縣。輿地志又云。呉夫槩扵呉西築城狹而長。因有長城之號。舊經云。縣因其地。有呉夫槩城狹而長也。永興元年。割其止郷爲義興郡。隋開皇九年。平陳以其地併入烏程隷蘇州。仁壽二年。復分長城。再置湖州。大業三年。州復廢。縣仍屬蘇。十四年。沈法興僞置長州。唐武德四年。更置綏州。又更名雉州。并置原郷縣隷焉。武德四年。土人張碩。於長州西巖山上立巖州。於常州置綏州。以古綏安七年始省雉州。及原郷復置長城縣屬湖州。又廢桃州以安吉入焉年。廢宣州原郷。綏安故鄣二縣入長興誤也。按綏安宋分故鄣置。舊唐志云。綏安唐改爲廣徳。隋志。宣州綏安縣。平陳省故鄣安吉原郷焉。唐志。宣州廣德本綏安。七年以縣來屬。則綏安未嘗併入長城也。縁平陳後。嘗併故鄣安吉原郷入綏安隷宣州。今則復析宣州綏安縣之原郷安吉入長麟德元年。復析爲安吉。天寳元年。州仍爲郡。乾元元年。郡復州名。而縣之所隷如故。呉越當梁時。避梁諱。乃改今名。自晋太康至今廢者一。名易者再。爲州者三。一屬震州。再屬蘇州。屬湖州。吳興郡者。各三焉。此縣沿革廢置之大畧也。武康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漢爲烏程縣餘不郷地。即古防風氏之國也。三國呉分置永安縣屬吳興郡。晋改爲武康縣。宋齊並屬呉興郡。隋初縣罷。仁壽二年。復置屬湖州。唐李子通置安州。又曰武州。武德七年。州罷以縣屬湖州。五代梁分屬杭州。宋太平興國四年屬湖州。寳慶三年。改州爲安吉縣仍屬焉。元屬湖州路。士誠所據。丙午年歸附。《吳興志》上武康縣。古防風氏國。汪芒氏之守也。注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注。封隅山。在呉郡永安縣。史記註。汪芒氏即防典。漢爲烏程餘杭之境。初平中。始分二邑。置縣名曰永安。屬呉郡。傳云。靈帝中平五年置。祥符圗經載漢末童謡云。天子當興東南三餘之間。吳大帝黄武元年。乃改會稽之餘暨爲永興分烏程餘不郷合餘杭之境置永安縣。餘英志。以沈約愽綜群書。世居武康。自吳至梁。歴年未逺。以約之言爲正。舊編則援圗經之言。綂記亦謂呉黄武元年置。今以年代考之。靈帝中平七年。爲獻帝初平元年。當魏黄初二年。沈約雖號愽綜。而自叙郷里族系。多與正史差齲。又黄武爲呉年號。使其爲黄武元年。則漢史呉寳鼎元年。始制呉興郡。以永安屬焉。

晋平呉興曰永康。後又改曰武康。康。惠帝永元九年改元永康。以年號同。始改曰武康。綂記作太康。三年攺隋平陳廢呉興郡。又併縣境入餘杭隷杭州。仁壽二年。復置武康縣又割烏程分長城立湖州。大業二年廢湖州。縣仍屬杭。唐武德初。賊李子通攻䧟郡縣。以武康爲安州。後又改曰武州。四年復置湖州。而武康仍爲武州。焉。唐武德三年。李子通賊攻陷郡縣。以武康置安州。取古永安爲義也。四年七月以安吉人。施世英使持節安州諸軍事。安州剌史征子通未行。其年八月呉王杜伏威遣其將王雄誕平子通。施世英攺杭州剌史。改安州爲武州。以武康爲義也。六年冬郡縣又爲輔公祐所䧟。七年春趙郡王李孝恭廢武州。又於舊呉興郡立湖州。縣仍屬焉。餘英志曰。大業十三年。復置呉興郡。武康又屬焉。唐武德四年。賊李子通攻䧟郡縣。以武康置安州。又攺曰武州。子通平唐因之。七年州廢。縣復隷湖州。按唐志。湖州武德四七年州廢復爲縣。隷湖州。天授三年。析東十七郷置武源縣。梁復割隷杭州。宋太平興國四年。復隷湖州。竊嘗榷之縣始置於漢之初平。而武康之名由於晋。自呉至今。更屬於湖杭者凡七。而定於太平興國之四年。今之邑境。即天授之舊。唐初擾攘。雖再立爲州。不數年而復爲縣云。德清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三國呉分武康縣之東境。烏程縣之餘不郷。屬永安縣。晋改永安爲武康縣。唐天授二年。分置武源縣。景雲二年。攺爲臨溪縣。天寳元年。改爲德清縣治。在百僚山之南。宋屬安吉州。元屬湖州路。志。至元十三年。收附爲中縣。至正十六年。爲張士誠所據。丙午年歸附《呉興志》緊德清縣。本武康縣之東境。烏程縣之餘不郷也。呉屬永安縣。晋改永安爲武康縣。唐天授二年。縣民戴德永。奏武康東界十七郷。枕溪澤。有舟楫之利。請析置一縣。以界内有武承塘。遂置武源縣。勑依所請。景雲九年。勑天下州縣。自天授以來。改爲武字者。並復舊。文新置者。議而改焉。二年改武源爲臨溪縣。天寳元年改今名。隷湖州。宋因之安吉縣《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漢丹陽郡。故鄣縣之南境。東漢靈帝時。分鄣之南郷置此縣。屬丹陽郡。晋屬呉興郡。宋齊並因之。梁陳屬陳留郡。隋郡罷。省安吉入廣德屬杭州。仁壽二年。復置湖州。仍以安吉屬焉。大業二年。以安吉武。康屬宣州。唐武德四年。以廣德縣置桃州。而安吉屬焉。七年省併入長城麟德元年。復置屬湖州。宋屬安吉州。元屬湖州路。收附。仍隷湖州路爲中縣。丙申歸附《呉興志》望安吉縣。本漢丹陽郡故鄣縣之南境。初平中。張角作亂。北郷守險助國。漢嘉元二年。分故鄣南郷。别爲一縣。因名之。爲安吉。隋開皇元年。廢入廣德縣隷杭州。仁壽二年。仍舊呉興郡置湖州。廣德縣又隷焉。大業二年。廣徳隷宣州。以安吉入武康又隷焉。義寧二年。沈法興據湖州復置縣。唐武德四年。以廣德縣置桃州。仍以安吉縣隷焉。七年省併入長城。麟德元年復置隷湖州。自漢中平至今。廢者三。一屬丹陽。三屬呉興。

一屬桃州。兩屬湖州。此縣㳂革廢置之大畧也。分野湖州府《呉興續志》粤初建國。分土畫疆。占星辨域。徴諸保章。斗牛之間厥。分惟揚。湖隷其區。舊志既詳。 叙分野舊志。載呉興隷掦州之域。其分野。在斗牛女三宿。或曰斗分野。或曰南斗須女之分。諸說不同。而舊志折衷。謂呉興在漢爲烏程故鄣。烏程屬會稽。故鄣屬丹陽。丹陽爲呉。會稽屬越。參呉越二境。則分野在斗牛之間。此爲可據。《呉興志》言分野者。權輿於周官。而紛綸於漢儒。自漢以後說益繁矣。然周有九州。春秋有十二諸侯。漢有一百三郡國。故論分野於震澤巨區之間者。於辰曰丑。次曰星紀。宿曰斗牛女。州曰掦。國曰呉越。郡曰㑹稽丹陽而已。故舊國經。據禹貢掦州有震澤。周職方。揚州有具區。爾雅。具區藪在呉越之間。且援漢志云。斗牛壄也。續圗經第曰。次爲星紀。統記第曰。星屬斗牛。至舊編。乃悉載歴代地志。及國史志。謂二浙當南斗須女之分。亦未嘗辨諸說之不同也。竊考保章氏有九州分星之說。鄭氏注援緯書云。牽牛流爲揚州。分爲越國。漢志言斗江湖牛婺女。又言斗爲呉會稽。晋志載星紀。班固言。自斗十二度至女七度費。直周易說起斗十度。蔡邕月令章句起斗六度。陳卓譙周等。入郡國宿度。丹陽入斗十六。㑹稽入牛一。唐志載大衍曆。起斗九度中斗二十四終女四。得漢會稽丹陽等郡。又曰。斗在雲漢間。當淮海下流爲呉分。牛去南河浸逺。自豫章。迄會稽。南踰嶺徼爲越分。竊謂呉興在漢爲烏程故鄣。烏程屬㑹稽。故鄣屬丹陽。丹陽爲呉。會稽爲越。叅呉越二境。則分野在斗牛之間。而衆說入宿不同者。一行有言曰。古今辰次。與節氣相繫。各據當時暦數。與歳差遷徙不同也。冬至在斗二十一度。星紀起斗六度。蔡邕據此。班固起十二度。用三綂暦數也。唐一行暦。以虚九度爲玄枵中。故星紀起十九度。又古暦係星度干今暦星紀入斗四度。天暦。起虚七度。比大衍暦本差二度。而入斗宿差五度者。一行星距南斗二十六度。牽牛入度須女十二度。本朝崇寧中。暦官姚舜輔。星距度斗二十五。牛七。女十一少。盖牽牛一行距上星。舜輔距中星。須女一行距苐二在五星爲熒惑。在北斗爲衡。而占以丁已日云。

地里湖州府《呉興續志》湖惟大邦。視古侯國。考其歩里。代有沿革。畧表四封。鄣其疆場。叙地理前代州縣。地理分合不一。故其地里。亦無定數。皇朝著令凡嵗遇閏月。以州郡山川道里之數。爲圗以獻。今老洪武九年。所定郡境。四至八到里數。與舊志所載頗異。當以定著於式者。録於編。府境東西。一百九十二里。 南北。一百五十六里。 東至。蘇州府呉江縣界震澤郷潯溪七十二里。自界首至呉江縣治九十四里。共一百六十六里。西至。長興縣界四安鎮一百二十里。自界首至廣德州治五十里。共一百七十里。 南至。德清縣九十里。自界首至杭州府治九十里。共一百八十里。 北至。蘇州府呉江縣界太湖水六十六里。自界首至蘇州府治一百一十三里。共一百七十八里。 東南至。嘉興府崇德縣界白馬村一百里。自界首至崇德縣治三十六里。共一百三十六里。 西北至。長興縣七十二里。自界首至常州府冝興縣治五十里。共二百二十二里。 西南至。安吉縣一百二十里。自界首至寧國縣治一百五十里。共二百七十里。 東北至。蘇州府呉江縣界因瀆六十里。自界首至呉江縣治八十里。共一百四十里。道路陸路五 東出迎春門。入蘇州府界。即運塘驛路。 南出定安門。入杭州府界。 西北出迎禧門。入廣德州界。 西出清源門。人廣德州界。 北出臨湖門。至太湖。 水路五。舊志迎禧門。水路今攺築城垣於上遂塞。 東出迎春門。入蘇州府界。即運河。 南出定安門。入杭州府界。 西出清源門。人廣德州界。 北出奉勝門。入太湖。 東北出臨湖門。入太湖。烏程縣《呉興續志》烏程爲縣最古。自立郡以來。皆爲倚郭。其疆里延袤。分析具載郡志。元之里數。與舊頗有不同。今以皇朝洪武九年。著于籍者。具列如後。縣境東西一百八里。 南北八十一里。東至。在城兩平橋一里九十七歩。入歸安崇新界。自界首至歸安縣治一百八十歩出迎春門。至本縣南潯溪。接蘇州府呉江縣震澤七十二里。自界首到平望鎮五十四里。共一百四十六里。 西至。長興縣界水瀆中三十六里。

自界首到長興縣治三十六里。共七十二里。 南至。歸安縣界橫溪水六十三里。自界首到德清縣治二十七里。共九十里。 北至。大錢太湖口一十八里。 東南到。歸安縣璉市村一百里。 東北到。蘇州府呉江縣界因瀆村六十里。自界首到呉江縣治一百一十一里。共一百七十一里。 西南到。歸安縣地接安吉縣界金竹關七十五里。自界首到安吉縣治四十五里。共一百二十里。 西北到。長興縣界卞山村三十里。自界首到長興縣治四十二里。共七十二里。道路陸路三 縣東到。兩平橋。入歸安崇新界。出迎春門爲運塘路。 縣西北出。迎禧門清塘。入長興縣界。 縣南出。定安門。入歸安縣界。 水路五縣東由。霅溪接運河。入歸安縣界。 縣西出。清源門。入長興縣界。 縣南出。定安門。入德清縣界。 縣北出。臨湖門。至太湖入蘇州界。 縣西北出迎禧門。入長興縣界。歸安縣《呉興續志》舊志歸安南北二境。皆距烏程北以運河中流爲界。南以餘不溪中流爲界。與今改革不同。當以皇朝洪武九年所定。道路逺近著於式者。録于編。

縣境東至。嘉興府崇德縣界錢莊八十二里。 西至。在城兩平橋分界一百八十歩。自界首到烏程縣一百九十七歩。 南至。德清界横溪水中分界八十三里。自界首到德清縣治二十七里。共九十里。 北至烏程縣地面太湖口一十八里。 東南至。含山塘分界九十里。自界首到嘉興府崇德縣治三十里。共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安吉縣金竹關分界七十五里。自界首到安吉縣治四十五里。共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迎春門外烏程縣界鎻條橋二里。 西北至。烏程縣地接長興縣界弁山村三十里。自界首到長興縣治四十二里。共七十二里。道路陸路二。 縣東出迎春門。入烏程縣界。 縣南入烏程界。出定安門。 水路五 縣東運河。出迎春門。經烏程。入呉江縣界。 縣南沂餘不溪。出定安門。入烏程經界。 縣西泝苕溪。入烏程縣界。出清源門。 縣北沿霅水。出臨湖門經烏程縣界。入太湖。 縣北入霅水支港。出奉勝門。入烏程界。長興縣《呉興續志》縣境地里。參考舊志。頗有不同。今以洪武九年。著於籍者。録于編。

縣境東西一百二十六里。 南北一百七十里。 東至。縣界水瀆中三十六里。自界首到烏程縣治三十六里。共計七十二里。 西至。廣德州廣陽縣界分界山九十里。自界首到廣陽縣治三十里。共計一百二十里。 南至本縣界湖南山杜村一百一十里。自界首到安吉縣治一十里。計一百二十里。 北至。常州府冝興界啄木嶺六十里。自界首到冝興縣治八十里。共計一百四十里。 東南至。縣界弁山村四十二里。自界首到烏程歸安縣治三十里。共計七十二里。 西南至。安吉縣界永定村一百五里。 東北至。蘇州府呉縣界太湖中小雷山七十六里。自界首到呉縣治七十八里。共計一百五十四里。 西北至。常州府冝興縣相王嶺界七十里。自界首至冝興縣立梅村界二十五里。自界首至溧陽縣治七十里。共計一百六十五里。道路陸路六。 東出成武門。入烏程縣界。 東北出冝春門。入烏程縣界。 南出嘉㑹門。入安吉縣界。 西南出四安門。入廣德州界。 西出長興門。入冝興縣界。 北出吉祥門。入冝興縣界。 水路五。 縣東㳂苕溪。入烏程縣界。 縣西至四安鎮。 縣西南遡苕溪。入安吉縣界。 縣西遡苕溪。入合溪。 縣東北入太湖。武康縣《呉興續志》地理逺近。參考舊志。頗有不同。今以洪武九年。著於籍者。編列如左。縣境東西七十二里。 南北五十里。 東至。德清縣界金鵝山二十四里。 西至。安吉縣銅峴山五十五里。 南至。杭州府餘杭縣界馬頭山三十里。北至。歸安縣界姚塢嶺一十五里。 東到。德清縣二十七里。 西到。安吉縣九十里。 南到。杭州府餘杭縣八十九里。 北到。歸安縣九十五里。東南到。杭州府錢塘縣界三十六里。 西南到。杭州府餘杭縣界盤石溪三十五里。 東北到。歸安縣界塘頭急逓鋪四十里。 西北到。歸安縣界方山嶺一十八里。道路陸路四。 縣東入德清界。 縣西南入杭州府餘杭界。 縣西入安吉界。縣北入歸安界。 水路三。 縣東入德清界。 縣西南遡德清縣餘不溪。入杭州府錢塘縣界。 縣北砂溪入歸安界。又北至本府。

德清縣《呉興續志》縣境叅考舊誌。頗有不同。今以洪武九年。著于籍者。録如左。縣境東西六十參里。 南北六十九里。 東至。嘉興府崇德縣南津郷一都七十二里。 西至。金鵝山三里武康縣界。 南至。杭州府仁和縣五林村三十六里。 北至。歸安縣渚前瀆中分二十七里。 東到崇德縣治九十里。西到。武康縣治二十七里。 南到。仁和縣治九十里。 北到。歸安烏程縣治九十里。 東南到杭州府海寧縣治一百二十里。 西南到。武康縣界塘涇一十八里。 東北到。歸安縣逸大村五十四里。 西北到。歸安縣界渚前瀆三十五里。道路陸路四。 縣東南鋪路。入杭州府。 縣西北入武康縣。 縣西入一二都縣北入三都。 水路四。 縣西由北流水。入湖州府。 縣東北由餘不溪。入湖州府。 縣西南遡餘不溪。入杭州府。 縣東洪橋下。入嘉興府。安吉縣《吳興續志》前代地理。逺近不同。今以皇朝洪武九年。著于籍者。開列如左。

縣境東西八十里。 南北八十里。 東至。武康縣界銅峴山三十五里。自界首到武康縣五十五里。共九十里 西至。廣德州廣陽縣界五嶺山四十五里。自界首到廣德五十五里。共九十五里。 南至。杭州府臨安縣界烏山關七十里。自界首到杭州府一百一十里。共一百八十里。 北至。長興縣界杜村一十里。自界首到長興縣一百一十里。共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縣界金竹關四十五里。自界首到府城八十里。共一百二十五里。 東南至。杭州府餘杭縣界獨松關四十五里。自界首到餘杭縣界七十五里。共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廣德州廣陽縣界五嶺四十五里。自界首到廣陽縣五十里。共九十五里。 西南至。杭州府於潜縣界水凝嶺一百五里。自界首到於潜縣九十里。共一百九十里。道路陸路四。 縣東出迎春門。入武康縣界。 縣西出承恩門。入廣陽縣界。縣南出朝陽門。入餘杭縣界。 縣北出拱辰門。入長興縣界。 水路一。縣東新橋順大溪。入府城。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五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