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第十七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75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6 05:55

誠信第十七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㫖,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徳?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如此,豈可堪為教令?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貞觀十年,魏徴上䟽曰:

臣聞為國之基,必資於徳禮,君之所保,惟在於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徳禮形則逺人斯格。然則徳禮誠信,國之大綱,在於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故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然則言而不行,言無信也。令而不徔,令無誠也。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則敗徳,為下則危身,雖在顛沛之中,君子之所不為也。

自王道休明,十有餘載,威加海外,萬國來庭,倉廪日積,土地日廣,然而道徳未益厚,仁義未益愽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盡扵誠信,雖有善始之勤,未覩克終之羙故也。昔貞觀之始,乃聞善驚歎,暨八九年間,猶悦以從諫。自兹厥後,漸惡直言,雖或勉强有所容,非復曩時之豁如。謇諤之軰,稍避龍鱗;便佞之徒,肆其巧辯,謂同心者為擅權,謂忠讜者為誹謗。謂之為朋黨,雖忠信而可疑;謂之為至公,雖矯偽而無咎。彊直者畏擅權之議,忠讜者慮誹謗之尤,正臣不得盡其言,大臣莫能與之爭。熒惑視聴於大道,妨政損徳,其在此乎。故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者,盖為此也。

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茍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茍在危人,則何所不至。今欲將求致理,必委之於君子;事有得失,或訪之於小人。其待君子也,則敬而踈,遇小人也,必輕而狎。狎則言無不盡,踈則情不上通。是則毁譽在於小人,刑罰加於君子,實興喪之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孫卿所謂使智者謀之,與愚者論之,使脩潔之士行之,與汙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恵,然才非經國,慮不及逺,雖竭力盡誠,猶未免於傾敗,况内懐奸利,承顔順㫖,其為禍患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雖竭精神,勞思慮,其不得亦已明矣。

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扵。内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昔齊桓公問於管仲曰。吾欲使酒腐於爵。 腐於爼。得無害覇乎。管仲曰。此極非其善者。然亦無害於覇也。桓公曰。如何而害覇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覇也。知而不能任,害覇也;任而不能信,害覇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覇也。晉中行穆伯攻鼓,經年而弗能下。餽間倫曰:鼓之嗇夫,間倫知之,請無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應。左右曰:不折一㦸,不傷一卒,而鼓可得,君奚為不取?穆伯曰:間倫之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可以不賞之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捨仁而為佞,雖得鼔,將何用之?夫穆伯列國之大夫,管仲覇者之良佐,猶能慎於信任,逺避佞人也如此,況乎為四海之大君,應千齡之上聖,而可使巍巍至徳之盛,將有所間乎。

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懐之以徳,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之以禮,然後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絶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逺之有?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於有罪,賞不加於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鍚祚胤,将何望哉?

太宗覽䟽,歎曰:若不遇公,何由得聞此語。

太宗嘗謂長孫無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書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任,不得委任羣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徴勸朕偃革興文布徳,施恵,中國既安,逺人自服。朕從此語,天下大寧。絶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於道。凢此等事,皆魏徴之力也,朕任用豈不得人?徴拜謝曰:陛下聖徳自天,留心政術,實以庸短,承受不暇,豈有益於聖明。

貞觀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傳稱去食存信,孔子曰:人無信不立。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房玄齡對曰: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廢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禆益。殷紂狎侮五常,武王奪之,項氏以無信為漢髙祖所奪。誠如聖㫖。貞觀政要卷第五。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