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學士承旨廿七年隆福太后在東宫以公
共 150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18:14
翰林學士承旨廿七年隆福太后在東宫以公
耆舊欲使公授皇孫以經,具奏,上以 上命命之曰:老人畏寒湏暄和,乃一至帳中授經,内侍視饌。公每講說經旨,必傳以國朝故實,丁寜譬喻,反覆開悟,故皇孫亦特加崇禮焉。三十一年, 上命公以其諸子入見,公曰: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何能爲,謹不敢以見。命至再三,終不以見。是歳世祖皇帝升遐,公望宫牆哀慟,㡬墜馬下,同列争持扶之。及致奠喪次,羣臣皆推公曰: 先帝漢人舊臣,唯公在矣。公宜前受酒行禮。皆相對哭失聲。今上将即皇帝位于上都, 太后命公從治裝,賜鈔百定以行。既即位,廵狩三不刺,公奏曰: 先帝新棄天下, 陛下逺狩不以時還,無以慰安元元,冝趣還京師。且臣聞人君猶北辰然,居其所而衆星拱之,不在勤逺略也。 上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 上毎召入帳中,問先朝故事,公亦盛言先帝時虚心納賢,開國經世之務,談說或至夜半。太后亦素知公,故多所顧問。公自 先帝時毎侍燕。與蒙古大臣同列。 ?宗甞就榻上賜酒、使母下拜跪飲、皆異數也。 上在東宫時、正旦受賀、於衆中見公,召使前曰、吾郷見 至尊甚憐汝。輙親取酒飮之。至是眷賚至渥、賜鈔三百定。至於金衣玉帶紫笠寳環之賜。皆追成 先帝之意也。是年,詔修 先帝實録,陞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公於 祖宗世系功德、戚近将相家世勲績,皆記憶貫穿。史舘有所考訂質問,公應之無所遺失。大德元年夏四月,上章言:臣老矣,請致其事。 上聞之,特加資德大夫,許致仕,賜鈔二百定以歸。命一子官鄉郡,便侍養。六月戊寅,以疾薨于里第之正寢,享年七十有四。公性孝友,四時祭祖禰輙,思慕感愴,如将見之。事伯兄如事父,教子弟嚴而有禮。爲學以誠實爲主本,故其文章議論皆質直忠厚,不爲華靡。其從政寛?慈愛,簡於細務,至於謀大事,決大議、則剛毅正直、磊落可觀。歴事三朝、毎以忠言正論爲己任。故言事 上前、必引古證今、從容盡逹其藴而後巳。平居聞朝政有一未善,輙終夜不寐。?壁歎恨不置。曰、 祖宗艱難成立之天下。豈可使賊臣壞之。故毎與朝議、即奮言不顧危禍、以片言折權姦,定國是者,不可勝紀。朝廷頼之。在御史臺行中書省時,所遭皆大姦劇惡,毎恨公不順己計,萬方欲殺之。公一不以爲意,曰:人臣在位,豈愛身苟容,而上負國家,下負生民乎?公仕宦五十餘年,凡十八命,禄俸之餘,盡以買書,而家無饘粥之資,卒賣其京城之宅,以償積貸。 世祖甞念其貧,毎欲有所賜,使近臣記其事,然公終不一目言也。逮薨之日,惟有祭器書?而已。其好賢樂善,尤岀天性,雖待下士必盡禮,至老且貴終不倦。人有善,必推舉之,而名公大人聞公?薦,亦必曰:出董公門,必佳士也。故天下之士爭歸之。與人謀,至忠欵,故國人有爲使逺方,若出而領兵治民者,必來受教而後行。公爲開導訓誨,足以歆動其意,至有欣然聽之,終日忘去者。而蒙古大臣見之,必曰:此故老也。皆改容待之。嗚呼!蓋可謂忠厚誠實君子者矣。公先娶王氏,元帥某之女,先卒。再娶周氏,江淮都轉運使惠之次女,後公四月卒。子男八人:士貞、士亨,爲仲兄文蔚後,渡江有功,官至昭勇大将軍、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佩金虎符,常侍?宗東宫,先公卒。士楷、士英、士昌,士恒,承務郎、真定路緫管府判官。士㢘。士方。女四人。長適趙珌。次適周俶。次適齊東縣尹王良傑。次在室。孫男十六人:守約某某。孫女十人。長適呉某。次適張繼祖。次適侍其正。次適王惟賢。餘在室曽。孫男七人。皆㓜。公墓兆在縣西北髙里先塋之東。公國之老臣,敭歴中外乆矣。上而朝廷,下及四方賢大夫士,宜必有深知公者,尚能道其德業之詳也。謹録其歴官行事,梗槩如上。伏惟立言之君子,圖其不朽者焉。謹狀。大徳七年三月某日,大都路儒學教授虞集狀。國朝文?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