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刻白虎通序

共 69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1:13

校刻白虎通序

乾隆丁酉之秋,故人子陽湖莊葆琛見余於鍾山講舍,攜有所校白虎通本。此書譌謬,相沿久矣,葆琛始爲之條理而是正之,厥功甚偉。因亟就案頭所有之本,傳錄其上。舟車南北時,用自隨,幷思與海内學者共之。在杭州楷寫一本,畱於友人所。在太原又寫一本,所校時有增益。後又寫一本。寄曲阜桂未谷。今年家居,長夏無事,決意爲此書發雕。復與二三友人嚴加攷覈,信合古人所云。校書如讎之恉。凡所改正,咸有據依。於是元明以來譌謬之相沿者,幾十去八九焉。梓將畢工,海寧吳槎客又示余小字舊刻本。其情性篇足以正後人竄改之失,葢南宋以前本也。與其餘異同,皆於補遺中具之。此書流傳年久,閒有不可知者闕之,然要亦無幾矣。因撮其略爲之說曰:事必師古,而古人又誰師哉。道之大原岀於天,古人凡事必求其端於天。釋尙書者於稽古有異說,余以爲稽攷古道,古道卽天也,天何言哉,稽攷古道,是乃堯之所以同於天也。古之聖人,凡命一名,制一事,曷嘗不本之於陰陽,參之於五行,原其始以要其終,竆則變而通則久,其有不知而作者乎?必無是也。讀是書,可以見天人之不相離,而凡萬變之相嬗乎前,無一非岀於自然者,曾私智小慧之可得與其閒哉?顧說之不免有岐者,何也?天體至大,仁者見仁,知者見知,昭昭之天,何莫非天?當時天子雖稱制臨決,而亦不偏主一解,以盡繩眾家之說,此猶吾夫子多聞見而擇之識之之意云爾。世有善讀者,則此書之爲益也大矣。倘泥其偏端,掩其全美,而輒加以輕詆,夫豈可哉。若夫是書之緣起,與歴代相傳卷帙異同之數,則具見於葆琛之所爲攷,余又奚贅。 乾隆四十有九年九月。旣朢東里盧文弨書於太倉州之婁東書院,弟子蘭谿柳兆勳書。旂校抱經堂文集卷第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