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賢良王公遺書後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6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22:56

書賢良王公遺書後

伯衡年十二三,側聞郷之逹尊言,宋時永嘉人物之盛,道術之懿,固莫加於淳乾之際,尚論其所由來,實出皇祐賢良王公景山,且盛称公學術、議論、文章卓然過人。伯衡?念公之在宋,仕不登于朝,化不行于國,而數百載之下,言濬斯道之源者,属之公焉,必有大過人者矣。自是㑹永嘉,學士大夫輒從問公遺書,皆以爲高文大冊,散落無存,間存一二,亦不多見。伯衡未甞,不歎惋乆之。兹過永嘉,辱友公九世孫淵,始得見其家藏儒志編若干首,劉屯田、戴惟嶽二墓文。觀是書,雖不能盡知公因文以求義,因迹以求用,亦足得其緒餘巳。於戯慶暦之前,固有斯人乎。郷逹尊豈我欺哉?使假之以年,究極高妙,得志當時,則其道不既昌大矣乎?談者安得謂六經群聖人之道,至濂溪、横渠、明道、伊川諸子出而後復明?又安得謂五代文詞之習,至歐陽永叔、尹師魯、梅聖俞、蘇子羙諸公作而後丕變也?借乎公年三十有一而遽瘁,庸非天乎。雖然,楊子雲有言:存則人,亡則書。而近世胡汲仲又廣之曰:千古聖賢之道,由斯人而知之。後乎千古,亦将由斯文而知今之道。夫上下千古,其人不相及矣,必於其書而知其道焉,則公之遺書何可以不傳也。淵圖重刻以嘉惠承學,不亦宜乎?抑豈不以學術之在一家一邦,不若公之天下也歟?此君子之用心也。伯衡既幸得見,少償素願,又重淵充承家學,無愧爲人。後忘其寡陋,識于篇末,而翹翹望焉。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