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479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3-12-07

節彖

渙,先隂而後陽也,自一隂一陽而二隂二陽也,故爲渙,爲渙散也。節,先陽而後隂也,自二陽二隂而一陽一隂也,故爲節焉。節,止也。以卦之象而言之,澤所以限水,水遇澤而止,皆節之義也。以卦之德而言之,方說而遇險,險而以說行之,又皆節之義也。夫事物之有限而止者,節也,而節亦一事物也,獨無所謂有限而止者乎。知節而不知節其節焉。於彼雖爲節,於節則爲不節也。此則節而至於苦者也。在物皆有自然之節也。若因其節而節焉,猶支之有節,分之有叚,亦風行於水,自然披離之爲渙而巳。若節而至於苦,則非自然之節矣。凡卦之所謂亨與貞者,其亨與貞皆同,而所以爲亨與貞則異。渙即亨也,亨在事先,節有亨之道而已。亨在事後,然易無無貞而亨者,猶物之無無隂之陽也。亨在事先者,其卦以亨爲主,而守之以貞。亨在事後者,其卦以貞爲主,庶幾其有亨也。在渙,其辭有聚渙之象焉;在節,其辭有苦節之戒焉。渙非必渙也,節非必節也。未節則思所以節焉,巳節則思戒其所以苦節者焉。動乆而以靜節之,靜久而以動節之,皆所以爲節也。知此,則知其所謂亨與貞者,亦隨所遇而變也。友人筮遇節,當以彖辭占,故爲言。其義例之大畧焉。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