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悼部

共 294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4:50

傷悼部

如中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諸比丘。於意云何。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斬以爲籌。以數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所依父母。籌數已盡。其諸父母。數猶不盡。諸比丘。如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故不知苦之本際。

佛告諸比丘:汝等輪轉生死,飲其母乳,多於恒河及四大海水。所以者何?汝等長夜或生象中,飲母乳無量數。或生駝馬牛驢諸禽獸類,飲其母乳數無量。汝等長夜弃於塜間,膿血流出,亦復如是。或墮地獄、畜生、餓鬼,髓血流出,亦復如是。

佛告諸比丘: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所出身血甚多無數,過恒河水及四大海。汝於長夜曾生象中,或截耳鼻頭尾四足,其血無量。或受馬駝驢牛禽獸類等,斷截耳鼻頭足四體,其血無量。或身命終弃於塜間,膿血流出,其數亦復如是。或長夜輪轉生死,䘮失父母、兄弟、姊妹、宗親、知識,或䘮失錢財,爲之流淚,甚多無量,過四大海水。

佛告諸比丘:汝等見諸衆生安隱諸樂,當作是念:我等長夜輪轉生死,亦曾受斯樂,其?無量。或見諸衆生受苦惱,當作是念:我昔長夜輪轉生死以来,亦曾受如是之苦,其數無量。或見諸衆生而生恐怖,衣毛爲竪,當作是念:我等過去必曾殺生,爲傷害者、爲惡知識,於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其苦之本際。或見諸衆生愛念歡喜者,當作是念:如過去世時必爲我等父母、兄弟、妻子、親屬、師友、知識,如是長夜生死輪轉,無明所葢,愛繫其頸,故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精勤方便,斷除諸大,莫令增長。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人一劫中, 積聚其身骨,

常積不腐壞,如毗富羅山。

若諸聖弟子, 正智見真諦,此苦及苦因, 離苦得寂滅,

修習八道跡,正向般湼槃,

極至於七有, 天人来往生,

盡一切諸結, 究竟於苦邊。

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長夜轉之,不知苦之本際,無有一處不生不死者。如是長夜無始生死,不知苦之本際,亦無有一處無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宗親、師長者。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滅,是衆生無明所葢,愛繫其頸,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普天大雨洪注,東西南北,無斷絶處;如是四方無量國土,劫成劫壞;如天普雨天下,無斷絶處,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擲杖空中,或頭落地,或尾落地。或中落地。如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

又增一阿含經云。爾時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相。一蕐冠自萎。二衣裳垢坌。三腋下流汗。四不樂本位。五玉女違伴。時彼天子愁憂苦惱。搥胷歎息。時釋提桓因聞此天子愁憂聲,便勑一天子:此何等聲?乃徹此間?彼天子具報所由。爾時釋提桓因自往其所,語彼天子言:汝今何故愁憂苦惱乃至於斯?天子報言:尊者!那得不愁?命將欲終,有五怪衰。今此七寶宫殿悉當忘失,及五百玉女亦當星散,所食甘露今無氣味。是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汝豈不聞如来說偈曰: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爲樂。

汝今何故愁,憂乃至於斯?一切諸行無常之物,雖使有常者,此事不然。天子報言:云何,天帝,那得不愁?我今天身,清淨無染,灮踰日月靡所不照。捨此身已,當生羅閲城中,猪腹中生,恒食屎尿,死時爲刀所割。是時,帝釋語言:汝今可自歸佛、法、衆,便不墮三惡?。故。如来亦說此偈言:諸有自歸佛, 不墮三惡?,

盡漏處天人,便當至湼槃。

爾時,彼天問帝釋言:今如来竟爲所在?帝釋報曰:今如来在摩竭提國羅閲城中迦蘭陁竹園所。天子報言:我今無力至彼。帝釋報言:汝當右膝著地,長跪义手,向下方界,而作是言:唯願世尊善觀察之,今在?窮之地,願矜愍之,今自歸三尊如来無所著。時彼天子隨帝釋,即便長跪向下方界,自稱姓名,自歸佛、法、衆,盡其形壽,爲真佛子,非用天子。如是至三說此語已,不復處猪胎,乃生長者家。是時,天子隨壽長短,生羅閲城中大長者家。是時,長者婦自知有娠,十月欲滿,生一男兒,端正無雙,世之希有。至十歲,父母將至佛所,時佛爲說法。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無復瑕穢。後離俗出家得阿羅漢果。

又正法念經云。爾時夜摩天王爲諸天衆。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天人之中善通所攝。一者中陰苦。二者住胎苦。三者出胎苦。四者希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者愛别離苦;七者寒?等苦;八者、病苦;九者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識苦;十二者妻子親里衰惱苦;十三者飢渴苦;十四者、爲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衆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爲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敗壞。爾時,夜摩天王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必歸死,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設於屎尿中,熱氣之所焼,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希望,

於味變大苦,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希望, 於欲不知足,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可會,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别離, 衆生?大苦,

大惡難堪忍,此苦不可說。

寒?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生無量苦已,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病爲死王使,

衆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爲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衆生受斯苦,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衆生, 追求大受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衆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此苦不可說。

飢渴自燒身。 猶如猛燄火。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爲輕賤他。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爲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凭杖行。此苦不可說。

人爲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爲大苦。 不可得宣說。

又九横經云。佛告比丘:有九横九因緣,命未盡時便横死:一爲不應飯爲飯。二爲不量飯。三爲不習飯。四不出生飯。五爲止熟。六爲不持戒。七爲近惡知識。八爲入里不時不知法行。九爲可避不避。如是爲九因緣,人命爲横所盡。一不應飯者,名不可意飯,亦爲飽腹不調。二不量飯者。名不知節度多飯過足。三不習飯者。名爲不知時冬夏爲至他國不知俗宜飯食未習。四不出生飯者。爲飯物未消復上飯不服藥吐下由未時消。五爲止熟者。大小便来時不即時行噫吐嚏下風来時制。六不持戒者。名爲犯五戒:殺、盗、婬、兩舌、飲酒,使入縣官?杖斫刺,或從怨手死,或驚怖念罪憂死。七、爲近惡知識者,坐不離惡知識故,不覺善惡。八爲入里不時者,名爲㝠行,亦里有諍,縣官長吏追捕不避,不如法行?入他家舍。九爲可避不避者,爲弊惡象、馬、牛、車、虵蚖,并水火刀杖、醉惡人等干擾,是爲九横。人命未盡,當坐是盡。又五陰譬喻經:佛說偈云:

沫聚喻於色, 受如水中泡,

想譬?時燄,行爲若芭蕉。

器幻喻如識, 諸佛說若此,

當爲觀是要, 熟省而思惟,

空虛之爲審,不覩其有常,

欲見陰可爾, 真智說皆然。

三事斷絶時。 知身無所直。

命氣温暖氣。捨身而轉逝。

當其死臥地。 猶草無所知。觀其狀如是。 但幻而愚貪。

止止爲無安。亦無有牢强。

知五陰如此。 比丘宜精進。

是以當晝夜。 自覺念正智。

受行寂滅道。行除最安樂。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