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法經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8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2:54

李子法經序

李悝法經六篇存唐律中。卽漢蓺文志之李子三十二篇在法家者,後人援其書入律令,故隋已後志經籍諸家不載。据唐六典注,稱魏文侯師李悝集諸國刑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元王元亮注唐律疏議云:盜法,今賊盜律;賊法,今詐僞律;囚法,今斷獄律;捕法,今捕亡律;雜法,今雜律。具法,今名例律是也。今依其說,錄爲法經六篇。按悝書以盜法在前者,罪舉其重,以具法在末者,古人撰述,率皆以序錄附本書後,是其例。自蕭何益戸興廏三篇爲九章,則具法在中篇,非原書次第之義,故魏晉時遂改具律爲刑名第一。後人又惡盜法多言不順之事,不欲置之首篇,復移其篇第如今律耳。法家之學,自周穆王作吕刑後,有春秋時刑書、竹刑及諸國刑典,未見傳書,惟此經爲最古。漢律則散見于說文、漢書注,而全篇已亡。雖此六篇內有天尊、佛像、道士、女冠、僧尼諸文,爲後世加增,如神農本經之有郡縣名,其篇數經累代分合,亦不能復循漢志二十二篇之舊。然信爲三代古書,未火干秦,足資經証,不可誣也。古大臣之通逹治體者,皆倚儒生以經義決疑獄,故董仲舒、鄭康成于法家之學,各有撰述。唐設律學博士,前明至 國初,試士以判尾,亦欲其通解令甲格式。後以判文駢體,仕宦之由他途者,或不解,或不能爲,故侵尋廢之。近時則內自比部,外而牧令,以舉業起家,目不覩律令之文,到官後非爲吏所侮卽,牽制于幕下,士寃民幾無所控告。乃知蘇軾讀書不讀律之言。非莊論也。予權臬使時。欲奏請試士。增律議一篇。適以罷任未果。旣而執政諸公。以予善法律聞于 朝。益不敢不循古書。通世務。以爲引經斷獄之助。將以此書爲律學之權輿矣。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