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妖

共 248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6 03:38

服妖

魏武帝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始擬古皮弁,裁縑帛爲白帢,以易舊服。傳玄曰:“白乃軍容,非國容也。”干寳以爲“縞素,凶喪之象也”名之爲帢,毁辱之言也。蓋革代之後,劫殺之妖也。

魏明帝著繡帽,披縹紈半袖,常以見直臣楊阜,諫曰:“此禮何法服邪?”帝默然。近服妖也。夫縹,非禮之色,褻服尚不以紅紫,況接臣下乎?人主親御非法之章,所謂自作孽不可攘也。帝旣不享永年,身没而禄去王室,後嗣不終,遂亡天下。

景初元年,發銅鑄爲巨人二,號曰翁仲,置之司馬門外。桉古長人見,爲國亡;長狄見臨洮,爲秦亡之禍。始皇不悟,反以爲嘉祥,鑄銅人以象之。魏法亡國之器,而於義竟無取焉。蓋服妖也。

尚書何晏好服婦人之服。傳玄曰:“此妖服也。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大雅云‘玄衮赤舃,鈎膺鏤鍚。’歌其文也。小雅云‘有嚴有翼,共武之服。’詠其武也。若内外不殊,王制失叙,服妖旣作,身隨之亡。末嬉冠男子之冠,桀亡天下;何晏服婦人之服,亦亡其家。其咎均也。”

吴婦人脩容者,急束其髮而劘角過于耳。蓋其俗自操束太急,而廉隅失中之謂也。故吴之風俗,相驅以急,言論彈射,以刻薄相尚。居三年之喪者,往往有致毁以死。諸葛患之,著正交論,雖不可以經訓整亂,蓋亦救時之作也。

孫休後,衣服之制上長下短,又積領五六而裳居一二。干寳曰:“上饒奢,下儉逼,上有餘下不足之妖也。”至孫皓,果奢暴恣情於上,而百姓彫困於下,卒以亡國,是其應也。

武帝泰始初,衣服上儉下豐,著衣者皆厭。禋此君衰弱,臣放縱,下掩上之象也。至元康末,婦人出兩襠,加乎交領之上,此内出外也。爲車乗者苟貴輕細,又數變易其形,皆以白篾爲純,蓋古喪車之遺象也。夫乘者,君子之器,蓋君子立心無恒,事不崇實也。干寳以爲晉之禍徴也。及惠帝踐阼,權制在於寵臣,下掩上之應也。至永嘉末,六宫才人流冗没於戎狄,内出外之應也。及天下撓亂,宰輔方伯多負其任,又數改易不崇實之應也。

泰始之後,中國相尚用胡牀貊槃,及爲羌煑貊炙,貴人冨室,必畜其器,吉享嘉會,皆以爲先。太康中,又以氈爲絈頭及絡帶袴口。百姓相戲曰:中國必爲胡所破。夫氈毳産於胡,而天下以爲絈頭、帶身、袴口,胡旣三制之矣,能無敗乎?至元康中,氐羌互反。永嘉後,劉、后遂篡中都。自後四夷迭據華土,是服妖之應也。

初作屐者,婦人頭貟,男子頭方。貟者順之義,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婦人屐乃頭方,與男無别,此賈后專妬之徴也。

太康中,天下爲晉世寧之舞,手接杯盤而反覆之,歌曰“晉世寧,舞杯盤。”識者曰:“夫樂生人心,所以觀事也。今接杯盤於手上而反覆之,至危之事也。杯盤者,酒食之器,而名曰晉世寧,言晉世之士苟偸於酒食之間,而知不及逺,晉世之寧猶杯盤之在手也。”

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瑇瑁之屬爲斧鉞戈㦸以當笄。干寳以爲“男女之别,國之大節,故服物異等,贄幣不同。今婦人而以兵器爲飾,此婦人妖之甚者。於是遂有賈后之事”終亡天下。是時婦人結髮者旣成,以繒急束其環,名曰擷子紒。始自中宫,天下化之。其後賈后廢害太子之應也。

元康中,天下始相傚爲烏杖以柱掖其後稍施其鐓,住則植之。夫木,東方之行,金之臣也。杖者扶體之器,烏其頭者,尤便用也。必旁柱掖者,旁救之象也。施其金住則植之,言木因於金,能孤立也。及懷愍之世,王室多故,而此中都喪敗。元帝以藩臣樹德東方,維持天下,柱掖之應也。至社稷無主,海内歸之,遂承天命,建都江外,獨立之應也。

元康、太安之間,江淮之域有敗屩自聚于道,多者至四五十量,人或散投坑谷,明日視之復如故。或云見貍銜聚之。于寳以爲“夫屩者,人之賤服,處于勞辱,黔庶之象也。故者,疲?之象;道者,四方往來,所以交通王命也。今敗屩聚於道者,象黔庶罷病,將相聚爲亂,以絶王命也。”太安中,發壬午兵,百姓怨叛。江夏張昌唱亂,荆楚從之如流,於是兵革嵗起,服妖也。

初,魏造白帢,横縫其前以别後,名之曰顔俗,傳行之。至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顔帢。而婦人束髮,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髮被于額,目出而已。無顔者,愧之言也。覆額者,慙之貌也。其緩彌甚者,言天下亡禮與義,放縱情性,及其終極,至于大恥也。永嘉之後,二帝不反,天下媿焉。

孝懷帝永嘉中,士大夫競服生箋單衣。識者指之曰:“此則古者繐衰,諸侯所以服天子也。今無故服之,殆有應乎!”其後遂有胡賊之亂,帝遇害焉。

元帝太興中,兵士以絳囊縳紒。識者曰:“紒者在首爲?,君道也;囊者坤,臣道也。今以朱囊縳紒,臣道上侵君之象也。”於是王敦陵上焉。

舊爲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數也。自中興初,王敦南征,始改爲長柄,下出可捉,而減其羽用八。識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創爲長柄者,將執其柄以制羽翼也。改十爲八者,將未備奪已備也。此殆敦之擅權以制朝廷之柄,又將以無德之材欲竊非據也。”是時,爲衣者又上短,帶纔至于掖,著帽者又以帶縳項,下逼上,上無地也;爲袴者直幅爲口,無殺下大之象。尋而王敦謀逆,再攻京師。

海西嗣位,忘設豹尾。天戒若曰,夫豹尾,儀服之主,大人所以豹變也。而海西豹變之日,非所冝忘而忘之,非主社稷之人,故亡其豹尾,示不終也。尋而被廢焉。

孝武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天戒若曰,頭者元首,帩者助元首爲儀飾者也。今忽廢之,若人君獨立無輔佐,以至危亡也。至安帝,桓玄乃篡位焉。

舊爲屐者,齒皆達楄上,名曰露卯。太元中忽不徹,名曰隂卯。識者以爲卯,謀也,必有隂謀之事。至烈宗末,驃騎叅軍袁悦之始攬搆内外,隆安中遂謀詐相傾,以致大亂。

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爲盛飾。用髮旣多,不可恒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名假頭。至於貧家不能自辦,自號無頭,就人借頭,遂布天下,亦服妖也。無幾時,孝武晏駕而天下騷動,刑戮無數,多喪其元。至於大殮,皆刻木及蠟或縳菰草爲頭,是假頭之應云。

桓玄篡立,殿上施絳帳,鏤黄金爲顔,四角金龍銜五色羽葆流蘇。群下相謂曰:“頗類轜車。”尋而玄敗。此服之妖也。

晉末皆冠小而衣裳慱大,風流相放,輿臺成俗。識者曰:“上小而下大,此禪代之象也。”尋而宋受終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