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龍圖書
共 474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3-12-07 00:06
上梅龍圖書
右軾啓。
軾聞古之君子欲知是人也,則觀之以言;言之不足以盡也,則使之賦詩以觀其志。春秋之世,士大夫皆用此以卜其人之休咎死生之間,而其應若影響符節之密。夫以終身之事而決于一詩,豈非誠發於中而不能以自蔽邪?傳曰:登髙能賦,可以為大夫矣。古之所以取人者,何其簡且約也?後之世,風俗薄惡,漸不可信。孔子曰: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知詩賦之不足以決其終身也。故試之論,以觀其所以是非。於古之人試之筞以觀其所以措置。於今之世,而詩賦者,?以窮其所不能筞?論者或以掩其所不知。差之毫毛,輙以擯落。後之所以取之者,何其詳且難也?夫惟簡且約,故天下之士皆敦朴而忠厚;詳且難,故天下之士虚浮而矯激。伏惟龍圖執事,骨鯁大臣,朝之元老,憂恤天下,慨然有復古之心,親較多士,存其大體。詩賦將以觀其志,而非以窮其所不能;筞論將以觀其才,而非以掩其所不知。使士大夫皆得寛然以盡其心,而無有一日之間蒼皇擾亂、偶得偶失之歎,故君子以為近古。軾長於草野,不學時文,詞語甚朴,無所藻飾。意者執事欲抑浮剽之文,故寍取此以矯其弊。人之幸遇,乃有如此。感荷悚息,不知所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