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從弟論師道書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85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8 12:37

荅從弟論師道書

來書第一段,昨與吾兄論師,言古者有人師,有經師,非是則不得謂之師。若甚怪乎世之受業而稱師者。夫以舉世庸庸之人,訓詁之不明,句讀之不通,而呶呶然號於人曰師也、師也。以此論斥之,則誠快矣。

古人之言師也,其詞有重有輕。若從其輕,則三人之中,雖不善者,亦爲我師;苟從其重,則記固有之。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雖孟子亦患好爲人師矣。僕之說曰:非經師、人師,不得謂之師。此從其重者言之也。而足下槩以受業兩言釋之,將所受者道德之業乎?經術之業乎?抑止於訓詁章句之業乎?使其受道德經術之業,則何以異於僕之經師、人師之說也?如其訓詁章句而已,是乃今之學究訓䝉者也。二者不同,而足下等而齊之,何胷中貿貿然不別黑白如此哉?

來書第二段,師之道不可以不講也。古者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君食之,師教之,隨其所在而致死焉。記曰:事親,致喪三年;事君,方喪三年;事師,心喪三年。

足下引經是也。然而心喪之禮,考之於經,惟孔子之門人嘗行之;考之於史,則此禮之廢也千餘年矣,而顧欲驟施諸學究乎?此非獨世之士大夫不能,即足下亦未嘗行也。未嘗行之,而乃爲大言以自誣,僕不敢許也。來書第三段,吾不知其所謂師者,必其行之修,足以訓方型俗,必其經之明,足以繼絶表微。若所謂經師、人師者,而後謂之師乎?抑其所受業者皆謂之師也?

僕聞之,君子知至學之難易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爲師,能爲師,然後能爲長;能爲長,然後能爲君。師也者,所以學爲君也。古人之重師如此,而行或可以不修,經或可以不明乎?古之爲士者,莫不漸摩乎先王之禮樂,而習聞仁義之教,未有不修其行者也。行之不修,是不率教也。方移且屛之之不暇,而敢於爲人師乎?㦲葢,足下所謂受業云云,意者專指訓䝉而言之,故予以恕辭,疑其行或可以不修,而經或可以不明也。亦知先王之世,無今之訓䝉之師乎?方世之治也,凡為士者,自㓜訖長,無日不在於學,而先王則因其才器之所至,而設官以長養成就之,至其所設之官,則又士大夫之賢而有學行者,故能使聰明瑰異、傑出不羣之材,上之可以為公卿,次之可以僃任使者,舉皆出於學之中。其在詩曰: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此之謂也。及其衰也,學校漸廢,士之有志者,徃徃各自求師於四方,而後孔子之門號爲最盛,其學者皆心悅而服從之,此就養心喪之禮所由昉也。當此之時,安得有不修於行,不明於經者,而羣天下之士奔走向徃其門㦲。足下漸染俗學,而不復通知經傳,宜其言之放僻而不自知也。

來書第四段,如其必足爲經師人師者而後謂之師,則行修於一郷,可以爲一郷之師者,于其難也,一郷之人皆爲之致死,于其殁也,一郷之人皆爲之心喪矣。行脩於一國,可以爲一國之師者,于其難也,一國之人皆爲之致死,于其殁也,一國之人皆爲之心喪矣。

此一段文義紏?,頗難分曉。夫一郷一國之人,有賢者,有中材者,有愚不肖者,而又有百工伎蓺之衆,不在此列,使其行修於一郷,則一郷之賢者友之,中材者師之,愚不肖者望而避之矣。行修於一國亦然,豈有舉一郷一國之人皆爲之致死而服心喪者乎?以此闢僕之說,而未逹僕之指趣,何其謬也。

來書第五段,行之修者莫過於孔子,經之明者亦莫過於孔子,然其畏於匡也,獨疑顔淵之死,其後卒於魯國喪三年者,門人之外弗聞焉,則必其受業而後謂之師也。

此一段說孔子甚善,然而受業於孔子者,受其道德仁義,與夫易、詩、書、禮、樂、春秋之旨云爾,是固人師經師之祖也。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百世而下,學者莫不宗之,又不當問其受業與否也。嗟乎!孔子之爲師,夫亦異乎今人之師矣,而可以下喻學究訓䝉者邪?儗!人必於其倫,訓䝉,非孔子之倫,雖三尺童子皆知之,而足下不知,何也?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禮,凡有國者,各自祭其先聖先師。謂若唐虞之䕫伯?,周之周公,魯之孔子,此皆非受業者也。足下以爲必受業者而後謂之師,則又非矣。

來書第六叚。韓子云:師未必賢於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専攻,如斯而已。吾謂其言師也最善。師以受業也,吾所未知而彼知之,吾則師之;吾所未能而彼能之,吾則師之。及其既師之也,則必終身事之。若以其後日之所學,逺過於所師之人,而遂不謂之師,然則是孔子無師也。退之所謂聞道,未嘗指訓詁句讀以爲道也;其所謂術業,未嘗指訓䝉以爲術業也。孔子師老聃,郯子亦豈僕僕焉爲之就養而服心喪㦲?雖使終身事之,其於禮也,必有少殺者矣。

來書第七段,曹交願受業於孟子,孟子云:子歸而求之,有餘師。則古之受業者皆爲師。不惟儒者爲然。古者民皆有業,以其所業傳之於人謂之師。韓子又言之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皆有師是也。

曹交欲受業於孟子,欲爲堯也,欲爲舜也,非訓詁之不明,句讀之不習,而就孟子以問難者也。僕視爲師者甚重,而足下輕予人以師之名,無怪乎村翁野叟皆儼然據?比之坐,而自附於孔、孟也。善㦲:歐陽氏之言曰:後世師法廢壞,而今世無師。世無師,學者宜師經。歐之與韓,文相若也,行相彷也。足下引韓之說以張學究之幟,則僕請得引歐之說,拔其幟而儛之,不亦可乎?來書第八叚。古者八歳入小學,十五入大學,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學㓜儀,則是小學亦有師也。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其爲師也多矣。

禮之外傅,如周官樂師之屬是也。樂師章曰: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鄭氏引内則云云。塾、庠、序學之師,則大夫士是也。孔氏引書傳說曰:大夫七十致仕,退老而歸其郷里,大夫爲父師,士爲少師。此皆先王所設之官,使得岀其學行,以教育國中之俊秀,非今之學究訓䝉者比也。且引經不可以武斷,足下盍詳求其首尾而紬繹之。學記國有學之下,其詞曰,比年入學云云,繼之曰九年知?通逹,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然後足以化民易俗。夫學至於化民易俗,則受師之益夥矣。信乎爲之師者,未有不修於行,不明於經者也。而足下乃比之學究,此僕所未喻也。

來書第九段,安能盡得若經師者,若人師者而師之㢤。甚矣。足下之固陋也。由足下言之,則是謂天下無經明行修者也。士不可葢,今足下乘舟駕車,南不踰浙,北不及淮,耳目見聞不出四五百里,而敢輕量天下之士㦲!僕宦游十五年矣,其有經學修明者,得二人焉,曰顧子寧人,李子天生。其内行醇僃者,得二人焉,曰魏子環極、梁子曰緝。此四君子者,皆與僕爲友。僕老矣,雖不能師之,固所爲欣然執鞭者也。惜乎足下未之一見耳。如足下者,辟諸莊生所謂埳井之鼃,得毋爲識者所笑乎?來書第十段,弟嘗與吾兄辨難,或繋一事一物,或繋一家一郷,所?者小,不足深論。若夫師道之重,則?乎天下萬世,恐世之學於人者,皆不以其師爲師,不容黙黙已也。

師必有道,其道不立久矣。足下曰:?乎天下萬世不可不講也。僕亦曰是誠不可不講也。足下方爲人師。而顧謂凡爲師者。不必經之明而行之脩。其母乃謙詞與。抑誠歉然不足於此也。夫鳥獸猶愛其毛羽。足下而誠有所不足。僕願自今以徃。日夜勉强學問。益增累其所未修。而講求其?未明。雖前者或不能無媿而繼是亦可以據?比而不忝矣。又何必肆其呶呶之口。曲爲此辨也。君子無易由言。願足下愼之。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