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樂第七
共 3727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12-06 16:06
釋樂第七
釋曰:案樂記云: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也。說文云:樂,五聲八音之惣名,象鼓鞞之形。木虡也,白謌也,又象鍾磬也。五聲者,商、角、宫、徴、羽也。律歷志云: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爲四聲綱也。徴,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字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又云: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絃,石曰磬,金曰鍾,木曰柷。此篇㧾釋五聲之名及八音之器,故名釋樂也。
宫謂至之柳:釋曰:案此文則宫一名重,商一名敏,角一名經,徴一名迭,羽一名柳,但未見義所出也。
注皆五至未詳。
釋曰:云皆五音者,案鄭玄江樂記云:雜比曰音,謂宮、商、角、徴、羽,清濁相雜和比謂之音。單出曰聲,謂五聲之内,唯單有一聲,更無餘聲相雜也。然則初發口單出者謂之聲,衆聲和合成章謂之音,金石干戚羽旄謂之樂。則聲爲初,音爲中,樂爲末。此云五音者,舉中而言也。云之別名者,謂重、敏、經、迭、柳,是宫商角徴羽之別名也。云其義未詳者,以爾雅之作以釋六藝,今經典之中無此五名,或在亡逸中,不可得知其義,故云未詳。案孫叔然云:宫濁而遟,故曰重也。孫氏雖有此說,更無經據,故不取也。
大瑟謂之灑。注: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釋曰:瑟者,登歌所用之樂器也。故先釋之。世本曰:庖犧作五十絃,黃帝使素女鼔瑟,哀不自勝,乃破爲二十五絃,具二均聲。禮圖舊云:雅瑟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其餘四絃謂之畨。畨,嬴也。頌瑟長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十五絃,盡用之。熊氏云:瑟兩頭有孔,其在底下者名越。郷飲酒禮云: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注云:越,瑟㡳孔也。燕禮云:小臣左何瑟,面鼔執越。注云:越,瑟下孔也。若用之祭祀,則練其絃,䟽其越。樂記云:清廟之瑟,朱絃而䟽越。鄭注云:朱弦,練朱弦,練則聲濁。越,瑟㡳孔也,畫䟽之使聲遟也。以其不練則體勁而聲清,練則絲孰而聲濁也。䟽,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也。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遟故也。其大者别名灑。孫叔然云:音多變布如灑出也。郭云:二十七絃,未見所出。
大琴謂之離。注:或曰至五絃。
釋曰:琴操曰:伏犧作琴。出本云。神農作琴。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也。琴之大者,别名離也。孫叔然云:音多變,聲流離也。云或曰:琴大者二十七絃,未詳長短者,或人言琴有二十七絃,是琴之大者也,但未詳其長短耳。云廣雅曰: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五絃者,此常用之琴也,象三百六十六日。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王、武王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也。又五絃,第一絃爲宫,其次商、角、徴、羽,文武二絃爲少宫、少商。又琴操曰:廣六十,象六合也。文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前廣後狹,象尊卑。上圎下方,法天地。然琴爲樂器,通見詩、書,故此釋之也。
大鼔謂之鼖,小者謂之應。釋曰:别皷大小之名也。皷之大者名鼖。周禮皷人職曰:以鼖鼔鼔軍事是也。其小者名應,言聲應於大鼓也。李廵云:小者音聲相承,故曰應也。孫炎云:和應大皷也。
注鼖長八尺。
釋曰:知者,案考工記:韗爲皷,長八尺,皷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後鄭注云:中圍加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則中圍十六尺,徑五尺二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亦合二十版,則版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皷謂之鼖,以鼖鼓鼓軍事。鄭司農云:鼓四尺,謂革所蒙者廣四尺。注詩曰至鼓側
釋曰:應?縣鼓,周頌有聲篇文也。鄭箋云:?,小鼔,在大鼔旁,應?之屬也。案?,引也。謂擊小皷引樂聲。大磬謂之毊。釋曰:磬,樂器名也。以玉石爲之。丗本曰無句作磬。釋名云:磬,罄也。聲堅罄罄然。考工記曰: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爲一,股爲二,鼓爲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爲鼓博。參分其皷博,以其一爲之厚。巳上則磨其旁,巳下則磨其耑,是其制也。大者名毊。孫炎云:毊,喬也。喬,髙也。謂其聲髙也。李廵云:大磬聲清燥也。故曰毊。毊,操也。注
毊形至爲之。
釋曰:字林云:錧,田器也。自江而南呼犂刃爲錧。此毊形似犂錧,但大爾。云以玉石爲之者,左傳云:玉磬紀甗。又八音謂磬爲石,故知以玉石爲之也。
大笙至之和。
釋曰:丗夲云:隨作笙。禮記曰:女媧之笙簧。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說文云: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有十三簧,象鳯之身。其大者名巢,巢,髙也,言其聲髙。小者名和。李廵云:小者聲少,音出和也。孫炎云:應和於笙。
注列管至九簧。
釋曰:瓠,匏也。以匏爲底,故八音謂笙爲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鐷也。笙管必有簧,故或謂笙爲簧。詩王風云左執簧是也。大者十九簧,以時驗而言也。
注十三至成聲。
釋曰:云十三簧者,鄭司農注周禮亦云十三簧,相傳爲然。云郷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者,彼鄭注云三人吹笙,一人吹和是也。
大箎謂之沂。
釋曰:李廵曰:大箎,其聲非一也。孫炎曰:箎,聲悲。沂,悲也。釋名曰:箎,啼也。聲如嬰兒啼。郭云:箎,以竹爲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鄭司農注周禮云:箎七空。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
大塤謂之嘂。
釋曰:說文云:壎,樂器名。從土熏聲。塤、壎古今字。釋名云:塤,喧也。聲濁喧喧然。大塤名嘂。孫炎曰:音大如叫呼聲。郭云:塤,燒土爲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周禮小師注云:塤,燒土爲之,大如鴈卵。鄭司農亦云:六孔。是相傳爲然也。丗本云:暴辛公作塤,蘇成公作箎。譙周古史云:古有塤箎,尚矣。周幽王時,暴卒公善塤,蘇成公善箎,記者因以爲作,謬矣。丗本之謬,信如周言。其云蘇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蓋以詩小雅云: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蘇公刺暴公也,故致斯謬。
大鐘至之棧。
釋曰:此别鐘大小之名也。說文云:鐘,樂器也。丗本云:垂作鐘。考工記:鳧氏爲鐘。釋名曰:鐘,空也。内空受氣多,其大者名鏞。李廵曰:大鐘,音聲大。鏞,大也。孫炎曰:鏞,深長之聲。又名鑮。大射禮云: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鑮。鄭云:鑮如鐘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李廵云: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棧。李廵云:棧,淺也。東晉興元年,㑹稽剡縣人家井中得一鐘,長三寸,口徑四寸,上有銘。古文云:棧,鐘之小者。旣長三寸,自然淺也。
注書曰:笙鏞以間。
釋曰:尚書益稷篇文也。
大簫至之筊。
釋曰:此别簫大小之名也。風俗通云: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鳯翼,十管,長二尺。愽雅曰: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其大者名言。李廵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郭云: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其小者名筊。李廵曰: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云: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又通卦驗云:簫長尺四寸,其言管數長短雖異,要是編小竹管爲之耳。
大管至之?。
釋曰:别管小大之名也。大管名簥。李巡云:聲髙大,故曰簥。簥,髙也。郭云:管長尺,圍寸,併漆之,有底。賈氏以爲如箎,六孔。小師注云:管如笛,形小,併兩管而吹之。今大子樂官有之是也。其中不大不小者名篞,小者名篎。
大籥至之箹。
釋曰:籥,樂器名。其大者名産,其中者名仲,小者名箹。郭云: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廣雅云:七孔。周禮笙師掌敎吹籥。鄭注云:籥如?,三空。詩邶風云:左手執籥。毛傳云:籥,六孔。所見異也。
徒鼓瑟至之寋。
釋曰: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樂名,故此辨其異名也。徒,空也。鄭注周禮小師云:出音曰鼓。空作器以出其音者,謂之徒鼓。故郭云獨作之也。
注詩云:我歌且謠。
釋曰:此魏風園有桃篇文也。毛傳云: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孫炎曰:聲消揺也。
注或歌或咢。
釋曰:大雅行葦篇文也。毛傳云:歌者,比於琴瑟也。徒擊鼓曰咢。孫炎云:聲驚咢也。
所以鼓柷至之籈。
釋曰:此別柷敔之名也。周禮小師掌敎鼓鼗柷敔。柷敔皆以木爲之。故大師注云:木柷敔也。禮記謂之椌。楬,所以鼓動其柷,以出其音者名止,所以鼓動其敔以出其音者,名籈。郭云: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㡳挏之,令左右擊止者,其椎名。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籈者,其名臯。陶謨云:合上柷敔。鄭注云: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橦之。敔狀如伏虎,背上刻之,所以鼓之以止樂。此等形狀,蓋依漢之大予樂而知之。
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
釋曰:詩頌云:鼗磬柷敔。鄭注小師職云: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揺之旁耳,還自擊。一名麻,其小者各料。麻者,音穊而長也;料者,聲淸而不亂。
和樂謂之節。
釋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樂記云:治丗之音安以樂,其政和是也。樂記又云: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此對文爾。揔而言之,則禮樂相將,故此和樂亦謂之節。一云節,樂器名,謂相也。樂記云:治亂以相。鄭注云:相即拊也,亦以節樂。拊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言治理奏樂之時,擊柎以輔相於樂而爲節也。旣以柷作樂,以敔止樂,故以節爲和樂,義亦通也。爾雅䟽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