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章第五
共 77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1:14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于萬物,任其理之自然。方其時之生也與之生,以育之而有雨露之滋;方其時之殺也與之殺,以凋之而有雪霜之變。如此必不係干一物,不累于一時,凡以待其理而已。特謂之芻狗者,方其祭祀之時,貢以至誠,而致其欽愛之意,及其禮畢,棄以無用,若看糞壞,此非厚于初而薄于終,愛于前而惡于後,乃理之然也。聖人之於百姓,又非異此。方其致愛也,如保赤子,其致敬也,若承大祭,則親愛之心莫大于是。及其有不可愛者,罰以肆其威而視命如芥,有不可敬者,刑以殺其辜而觀生若閑,此非聖人留情于賞罰也,亦任其理之然而體乎天地耳。若非如此,焉能受萬物而不窮、接萬變而不溺?好其生者,與之生而不匱,欲其善者,與之善而不已,其應無方,其出無盡,乃橐籥之若也,故又繼之虚而不屈,動而愈出也云耳。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聖人動則用道,靜則體道。居靜之時,以道爲同,湛兮自養,而不與事交,不與物接,又奚有言之弊也?及其動而用道,無言以應變,則道至于有窮,雖言之可尚,必簡以當理,要以合道,而不務多以爲泛也,故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乃其當歟?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虚而能應,其應無窮;妙而莫測,其測無方。且谷者,應萬有而不留于一物。神者,受萬化而不滯于一原。不留于一物,則其虚不至于盈,何虧之有?不滯于一原,其化必不至于窮,何終之有?此谷神所以有不死之兆爾,是謂玄牝者。道之于人,始降于無,終成于有,無者以炁而言,有者以形而喻,玄牝者,乃形之有者也。人身之中以玄牝爲生,虚以應我之運,妙而成吾之化,降者由此而升,往者由此而還,則寸炁綿綿,眞靈寂寂,而有長生之理焉。然人所以不能生者,非玄牝之愆止,人不能虚且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