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硯齋記

轻识古籍-繁体

共 56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1:29

半硯齋記

吳君岑渚,博雅好古,居吳城之西,距郭十里而近。門臨谿流,綠淨見底。右倚支硎、天平諸山,朝暉夕陰,雲煙變幻,可得於几席之間。其讀書之室,才容十笏,圖史筆硯之外無他物。岑渚嘗得高士湯巖夫篆書半硯齋三字,因以顏之。巖夫之題,吾不知其何所取也。岑渚適然而有之,遂適然而名之。已而岑渚得斷硯一背,有凡夫小印,微損,驗爲寒山趙隱君故物,置之齋中。此齋眞有此硯矣。凡夫居空谷中,以著書自樂。硯失其半,雖重棄之,於心必有所不足。更二百年,岑渚得之,反若以半爲佳。夫有成與虧者,天之數,無成與虧者,人之心。謂全之不如半者,非也。謂半之必不如全者,亦非也。適然而與吾心相期,吾因而取之,夫豈有全半之見存也哉!

曩者蒋西原編修爲岑渚題詩,因言嘗見凡夫寶符硯於法螺菴,何義門學士方試此硯作草書,編修年少,爲之展紙。此事忽忽逾三十年,硯不知淪落何所。因慨然歎半硯之得所歸。今春岑渚偶過法雲禪舍,則寶符硯與義門之書儼然在焉。葢法螺僧不能守,轉鬻之它所,岑渚乃買歸,與半硯同列。齋去寒山不遠,而齋中之人恬淡樂志,猶凡夫也。故硯之置此,爲得其所,然而編修又不及見矣。岑渚因巖夫之題而得凡夫之硯,又因半而得其全者。人謂造物之巧於作合,而要皆適然而有之。天下之巧於合者,何莫非適然者哉?硯不止於半,而仍以半名齋,不㤀舊也。而不知者且以爲全之果不如半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