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轻识古籍-繁体

共 90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02:36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物得以生謂之德,同焉皆得,默與道會,過而不悔,當而不自得也,是謂不德。孔子不居其聖,而爲聖之時,乃所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認而有之,自私以失道,何德之有?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行而至,上德也。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不思則不得,不勉則不中,不行則不至,下德也。德有上下,此聖賢之所以分歟?離形去智,通於大同,仁義禮智,蓋將簡之而弗得,故無以爲。屈折禮樂,吁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故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堯舜性之仁,覆天下而非利之也,故無以爲。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列敵度宜之謂義,以立我以制事,能無爲乎?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禮以交物,以示人以節文仁義,其用多矣。莫先施報而已,施之盡而。莫或報之,則忿,爭之心生,而乖亂之,變起。春秋之時,一言之不讎,一拜之不中,兩國爲之暴骨,則攘臂而仍之,尚其患之小者。聖人厚於仁而薄於義,禮以履之,非所處也。故上仁則同於德,上義則有以爲,上禮則有莫之應者。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面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道不可致,故失道而後德。德不可至,故失德而後仁。仁可爲也,爲,則近乎義,故失仁而後義。義可虧也,虧則飾以禮,故失義而後禮。至於禮則離道滋遠,而所失滋衆矣。凡物不并盛陰陽是也。理相奪予,威德是也。實厚者貌薄,父子之禮是也。由是觀之,禮繁者實必衰也,實衰則僞繼之,而爭亂作,故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道降而岀出而生智,以智爲鑿,揣而鋭之,敝精神而妄意度,兹謂前識。前識則徇末而忘本,故爲道之華心勞而智益困,故爲愚之始。億則屢中,此孔子所以惡子貢。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在彼者,道所去,在此者,道所尚。道所尚則厚而不薄,實而無華,非夫智足以自知,返其性本而不流於事物之末習,其孰能之?易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敦者,厚之至也。人生而厚者,性也。復其性者處其厚而已,此大丈夫所以備道而全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