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第十七
共 170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12:31
通古第十七
十演之九也。通,同也。古,先也。意云:?槃之體,性出自古,無始無終。?三乘之智,本是?理之智,不證則巳,證則㝠通,何有?理之智?證?智之理,尚分?古之?,而不通同。故生公云:若?其?,乃是我始會之,非照?有。照不在?,?是莫先爲大。既云大矣,所以稱常。故下云:理而成聖,聖不?理。演此明證,窮自性同目性也。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聖人與理㝠一,故云無?。萬物下,心雖寂然,亦不離諸法,以一切法皆心所起。
會萬物以成巳者,其唯聖人乎。
會,證會也。聖人了法?心,前則依性起相,此則會相歸心,所以成聖。楞嚴經云: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巳爲物,失於本心,爲物所轉。若能轉物,?同如來。雲庵云:昔石頭和尚讀至於此,遂豁然大悟曰:聖人無巳,靡所不巳。法身無相,誰云自他。圓鑑虗照於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
何則?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成聖者,聖不?理也。
初二句,明心境互成。若不證於萬物性空之理,何以成聖人?若非聖智,亦不見性空之理。此則同前般若論中,内外相與而成功。後二句,明心境非?。初一句,躡前既證理爲聖,聖智豈?於理邪?此明聖智與理通同,顯無古?先後之?。
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不可於色中求,亦不可離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爲見法,見法爲見佛。
初文?大品散花品文,般若?能證之心,色?所證之境,舉色例諸,萬法皆然。不可於色中求者,由心境非一故。不可離者,由心境非?故。以色?是空,空?如境,如外無智,故言不離。又曰:下??槃文,緣起?十二因緣也。法?空性,佛?覺智,見緣起性空之理,?爲見佛,如智非?。
斯則物我不?之傚也。
物?境也,?物明如故。我?心也,約聖稱我故。?竟證會?槃非先,三乘非後。
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㝠運於?化,緫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
前引聖教,以明理智㝠符,二而不二,以爲定量,方明至人以智契理,亦寂然㝠通。戢,止也,亦歛也。玄機,智也。未兆,謂智證理時,全用皈體,不存眹兆。清涼大師云:智體無自,?是證如。㝠,寂也。運,動也。?,如智之合稱。化,謂萬化。?,就也。意云:㝠運之體,?萬化之有,事顯理隱,義言?也。清涼大師云:㝠眞體於萬化之域。六合,謂俗諦之有。以,用也。謂緫括六合之事,以爲靈鑑之心,未有一法非心也。一去來下,去謂過去,?古也;來謂未來,亦義兼現在?也。既混融三世爲體,何古而弗通?前則綂六合,遍十方,此則該三世,通?古。成體者,且約聖智初,眞俗融,心境會,義言成尔。圭山云:無去無來,㝠通三際。問:佛用蘇漫多說,論主何以文爲?荅:方便善巧,逗華人之機,故封文之流,謂言同俗。賛?嘲其用文,慧逹解其孟浪。以子愚?,頗求立言之意,如逹師不害於文矣。故?定解,但用内義而釋雅言,令知論主文托於彼,義属於此。
古?通,始終同,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太均,乃曰?槃。
顯前心境㝠寂之體也。?句中約終教辨,如大䟽云:心㝠至道,混一古?。約頓教則一?不生,前後際斷,何古何??依圓教則古?二相,?入圓融,尤見通也。次句以始終同故,三乗?槃,?證非始,證極非終。本末?理事,?波一濕故。浩然謂浩浩然,廣多無際。太均謂情非情無差,?非染平等,未有一法非?槃也。
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槃。又曰:諸法無邉故,菩提無邉。
又曰:下放光三十云:諸法無邉際故,般若波羅?亦無邉際等。引此證理智皆依諸法,?顯心境不?也。二文互影,細?可知。
以知?槃之道,存在於妙契。妙契之致,本乎㝠一。以知者依經求理,理自昭著,貴於妙合。妙合之㫖,因乎忘智内㝠,二而不二,一亦遣矣。此文亦通包前義,智會之時,通於古也。
然則物不?我,我不?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
如智玄寂,?言無極,非别有處,如智歸矣。
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
進退約人,先後通約人法。三乘進而證之,非先也,以無前際故。迷夫退而未證,非後也,以無後際故。
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乆?
淨名經說:舍利弗問天女:止此室,其巳乆如?曰:如耆年解脫。舍利弗言:止此乆也。天女。解云:耆年,謂身子、耆宿。身子所證解脫,豈属乆近之時?故云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