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採詩

共 51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10:30

六十九採詩

以補察時政

問:聖人之致理也,在乎酌人言,察人情,而後行爲政,順爲教者也。然則一人之耳,安得徧聞天下之言乎?一人之心,安得盡知天下之情乎?今欲立採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子大夫以爲如何?臣聞聖王酌人之言,補巳之過,?以立理本,導化源也?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採詩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之興,日採於下,歳獻於上者也。?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然後興於嗟嘆,發扵吟詠,而形扵歌詩矣。故聞蓼蕭之詩,則知澤及四海也。聞華黍之詠,則知時和歳豐也。聞北風之言,則知威虐及人也。聞碩鼠之刺則知重斂扵下也。聞廣袖髙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聞誰其穫者,婦與姑之之言,則知征役之廢業也。故國風之盛衰,由斯而見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聞也,人情之哀樂,由斯而知也。然後君臣親覽而斟酌焉,政之廢者,修之,闕者補之;人之憂者樂之,勞者逸之。?謂善防川者,决之使導,善理人者,宣之使言。故政有毫髮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錙銖之失,上必聞也。則上之誠明,何憂乎不下達?下之利病,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内外胥悅,若此而不臻至理,不致昇平,自開闢以來,未之聞也。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斯之謂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