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誠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472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3-12-06 07:50

自明誠論

自性逹物曰誠,自學逹誠曰明。上聖述誠以啓明,其次自明以得誠。苟非將聖,未有不由明而致誠者。文、武、周、孔,自性而誠者也,無其性不可而及矣。顔子、游、夏,得誠自用者也,有其明可得而至焉。從古而還,自明而誠者衆矣。尹喜自明誠而長生,孫弘自明誠而爲卿,張子房自明誠而輔劉,公孫鞅自明誠而佐嬴。明之於誠,猶玉待琢,器用於是乎成。故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器者,隱於不琢而見於琢者也;誠者,隱於不明而見乎明者也。無有琢玉而不成器,用明而不至誠焉。嗚呼!旣!明且誠,施之身,可以正百行而通神明;處之家,可以事父母而親弟兄;遊於鄕,可以睦閭里而寧訟爭;行於國,可以輯群臣而子?甿;立於朝,可以上下序;㩀於天下,可以敎化平。明之於誠,所恨不誠也。苟誠,水火其罔害,彌天地而必荅,豈止君臣鄕黨之間乎?父子兄弟之際乎?大哉明誠也。凡百君子有明也,何不急夫誠。先師有言曰:生而知之者,上所謂自性而誠者也。又曰:學而知之者,次所謂自明而誠者也。且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夫然,則自明而誠可致也。苟致之也,與自性而誠異派而同流矣。知之者知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