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陰記

共 50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1:04

碑陰記

天台華峯白雲道士河内司馬道隱子微述

大哉道元,萬靈資孕,其自然也,忽恍不測,其生成也,氤氲可知。若夫禀習經法,精思涌感,調轉丹液,形神鍊化,歸同一致,舉異三清,自古所得,罕能盡善。兼而聚之,鑒而辯之,靜而居之,勤而行之者,寔惟貞白先生歟?蓋特稟靈氣,胎息見龍昇之夢;卓秀神儀,骨録表鶴仙之狀。心若明鏡,洞鑒無遺。器猶洪鍾,虚受必應。是以天經眞傳,備集於昭臺;奧義微言,咸訣於靈府。纂類篇簡,悉成部帙。廣金書之鳳篆,益琅函之龍章,闡幽前祕,擊蒙後學。若諸眞之下教,爲百代之明師焉。睹先生寫貌之象,則道存目擊;覽先生著述之義,則情見乎辭。縱逾千載,亦可得之一朝矣。至於思神密感之妙,鍊形化度之術,非我不知,理難詳㨿。敬以修身德業,受書道備,按夫科格,固超眞階。命分殊途,顯默異軌。應從解景,不事登晨。冥昇上清,弗可得而測已。然隱几云化,廬室仍存,代劍未飛,陰丘尚閉。道尊德貴,終古不渝。披文相質,廼今無睹。朝代累革,山世轉睽。永懷仙烈,乆增誠慨。子微將遊衡嶽,暫憩茅山、與諸法義聚謀刻石,邵陵撰製美具當年,今以書勒,言全往行。因運拙筆,聊述眞猷,紀于碑陰,式昭年世。時大唐開元二十年甲子九月十三日己巳書。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