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隂病脉證并治第十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416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3-12-06 00:56

辨少隂病脉證并治第十一

少隂之爲病。脉㣲細。但欲寐也。

少隂爲病。脉㣲細。爲邪氣傳裏深也。衞氣行於陽則寤。行於隂則寐。邪傳少隂。則氣行於隂而不行於陽。故但欲寐。少隂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渇者。屬少隂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隂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欲吐不吐,心煩者,表邪傳裏也。若腹滿痛,則屬太隂。此但欲?,則知屬少隂。五六日邪傳少隂之時。自利不渴者,寒在中焦,屬太隂。此自利而渴,爲寒在下焦,屬少隂。腎虚水燥,渇欲引水自救,下焦虚寒,不能制水,小便色白也。經曰: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故也。此下利雖渴,然以小便色白,明非裏?,不可不察。

病人脉隂陽俱?,反汗岀者,亡陽也,此屬少隂,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脉隂陽俱?,爲少隂傷寒,法當無汗,反汗岀者,陽虚不固也,故云亡陽。以無陽隂獨。是屬少隂。内經曰。邪客少隂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内食。少隂寒甚。是當咽痛。而復吐利。

少隂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隂汗也。

欬而下利。裏寒而亡津液也。反以火刼強責少隂汗者。津液内竭。加火氣煩之。故讝語小便難也。

少隂病。脉細沉数。病爲在裏。不可?汗。

少隂病。始得之反??脉沉者。爲邪在經。可與麻黄附子細辛湯?汗。此

少隂病。脉細沉數。爲病在裏。故不可?汗。

少隂病脉㣲。不可?汗。亡陽故也。陽已虚。尺脉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脉㣲爲亡陽。表虚不可?汗。脉弱濇爲亡陽。裏虚。復不可下。少隂病。脉?。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㣲。手足反温。脉?反去者。爲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少隂病。脉?者。寒甚也。至七八日傳經盡。欲解之時。自下利。脉暴㣲者。寒氣得泄也。若隂。寒勝。正陽虚而泄者。則手足厥而脉?不去。今手足反温。脉?反去。知陽氣復。寒氣去。故爲欲解。下利煩燥者逆。此正勝邪。㣲雖煩。下利必自止。

少隂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隂病下利。惡寒踡卧。寒極而隂勝也。利自止。手足温者。裏和陽氣得復,故爲可治。

少隂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惡寒而踡,隂,寒甚也,時時自煩,欲去衣被,爲陽氣得復,故云可治。

少隂中風,脉陽㣲隂浮者,爲欲愈。少隂中風,陽脉當浮,而陽脉㣲者,表邪緩也。隂脉當沉,而隂脉浮者,裏氣和也。陽中有隂,隂中有陽,隂陽調和,故爲欲愈。

少隂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陽生於子,子爲一陽,丑爲二陽,寅爲三陽。少隂解於此者,隂得陽則解也。

少隂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隂七壯。

經曰:

少隂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吐利手足不厥冷者。則陽氣不衰。雖反??不死。脉不至者。吐利暴虚也。灸少隂七壯。以通其脉。

少隂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者。以?在膀胱。必便血也。

膀胱。太陽也。少隂太陽爲表裏。少隂病至八九日。寒邪變?。復傳太陽。太陽爲諸陽主氣。?在太陽,故一身手足盡?。太陽經多血少氣,爲?所乗,則血散下行,必便血也。

少隂病,但厥無汗,而強?之,必動其血,未知従何道岀,或從口鼻,或從目岀,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但厥無汗,?行於裏也。而強?汗,虚其經絡,?乗經虚,迫血妄行,從虚而岀。或從口鼻。或從目岀。諸厥者。皆屬於下。但厥爲下厥。血亡於上爲上竭。傷氣損血。邪甚正虚。故爲難治。

少隂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針經曰。多?者易已。多寒者難已。此内外寒極。純隂無陽。故云不治。

少隂病。吐利燥煩四逆者死。

吐利者,寒甚於裏;四逆者,寒甚於表,躁煩則陽氣欲絶,是知死矣。

少隂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下利止則水榖竭,眩冒則陽氣脫,故死。

少隂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煩而躁者死。四逆惡寒而身踡,則寒甚,脉不至,則真氣絶,煩。?也。躁。亂也。若憤躁之躁。從煩至躁。爲?。來有漸則猶可。不煩而躁。是氣欲脫而爭也。譬猶燈將㓕而暴明。其能乆乎。

少隂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腎爲生氣之源。呼吸之門。少隂病六七日不愈而息高者。生氣㫁絶也。

少隂病。脉㣲細沉。但欲卧。汗岀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卧寐者死。

隂氣方盛,至五六日傳經盡,陽氣得復則愈,反更自利,煩燥不得卧寐,則正氣弱,陽不能復,病勝藏,故死。

少隂病,始得之反??,脉沉者,麻黄附子細辛湯主之。

少隂病當無?,惡寒反??者,邪在表也。雖脉沉以始得,則邪氣未深,亦當温劑?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細辛湯方:

麻黄細辛附子内經曰:寒滛於内,治以甘?,佐以苦辛,以辛潤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隂之寒;細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隂之經。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煑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藥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少隂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㣲?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㣲?汗也。

二三日邪未深也。旣無吐利厥逆諸裏證,則可與麻黄附子甘草湯㣲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甘草湯方,

麻黄、甘草、附子。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寒氣。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煑麻黄一兩沸,去上沫,内諸藥,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隂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黄連阿膠湯主之。

脉經曰:風傷陽,寒傷隂。少隂受病,則得之於寒,二三日已上,寒極變?之時,?煩於内,心中煩不得卧也,與黄連阿膠湯,扶隂散?。

黄連阿膠湯方:

黄連黄芩芍藥鷄子黄阿膠,

陽有餘,以苦除之,黄芩黄連之苦,以除?,隂不足,以甘?之,鷄黄阿膠之甘,以?血,酸収也,泄也。芍藥之酸,収隂氣而泄邪?。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煑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膠烊盡,小冷,内鷄子黄,攪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隂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少隂客?,則口燥。舌乾而渇,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無?也。背爲陽,背惡寒者,陽氣弱,隂氣勝也。經曰:無?惡寒者,?於隂也。灸之?,陽消隂,與附子湯,温經散寒。

附子湯方:

附子、茯苓、人參、白术、芍藥,

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緩之,茯苓、人參、白术之甘以?陽,酸以収之,芍藥之酸以扶隂。所以然者,偏隂偏陽則爲病,火欲實,水當平之,不欲偏勝也。

右五味,以水八升,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隂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脉沉者,附子湯主之。少隂腎水而主骨節,身體疼痛,支冷脉沉者,寒成於隂也。身疼骨痛,若脉浮,手足?,則可?汗。此手足寒脉沉,故當與附子湯温經。

少隂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陽病下利便膿血者,恊?也。

少隂病,下利便膿血者,下焦不約而裏寒也,與桃花湯固下散寒。桃花湯方:

赤石脂、乾薑、

粳米,

濇可去脫。赤石脂之濇,以固腸胃,辛以散之。乾薑之辛,以散裏寒;粳米之甘,以補正氣。右三味,以水七升,煑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少隂。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滿,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寒邪入裏深也。腹痛者,裏寒也。小便不利者,水榖不别也。下利不止,便膿血者,腸胃虚弱,下焦不固也。與桃花湯固腸止利也。

少隂病,下痢便膿血者,可刺

下焦血氣留聚腐化則爲膿血。刺之以利下焦,宣通血氣。

少隂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呉茱茰湯主之。吐利手足厥冷,則隂寒氣甚,煩躁欲死者,陽氣内爭,與呉茱茰湯,?陽散寒。

少隂病,下痢,咽痛,胷滿心煩者,猪膚湯主之。少隂之脉,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則循喉嚨,其支别者,從肺岀絡心,注胷中,邪自陽經傳於少隂,隂虚客?,下利咽痛,胷滿心煩也,與猪膚湯,調隂散,?猪膚湯方。

猪膚。

猪水畜也。其氣先入腎。少隂客?。是以猪膚解之。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㫁利。

右一味。以水一斗。煑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隂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陽邪傳於少隂,邪?爲咽痛,服甘草湯則差。若寒?相搏爲咽痛者,服甘草湯。若不差,與桔梗湯,以和少隂之氣。

甘草湯方:

甘草,

右一味,以水三升,煑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方:

桔梗、甘草,

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味?平以除?,甘梗相合以調寒?,

右二味,以水三升,煑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少隂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岀者,苦酒湯主之。

?傷於絡,則經絡乾燥,使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岀者,與苦酒湯以解絡?,愈咽瘡。苦酒湯方:

半夏

鷄子,

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聲音,甘以緩之,鷄子之甘,以緩咽痛,酸以収之,苦酒之酸,以歛咽瘡。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殻置刀鐶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嚥之,不差,更作三劑。

少隂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甘草湯主少隂客?咽痛。桔梗湯主少隂寒?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湯。主少隂客寒咽痛也。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桂枝甘草。内經曰:寒滛所勝,平以辛?,佐以甘苦。半夏桂枝之辛,以散經寒;甘草之甘。以緩正氣。

已上三味,各别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嚥之。

少隂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少隂主水,少隂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湯温裏散寒。

白通湯方:

葱白乾薑附子内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葱白之辛,以通陽氣,薑、附之辛,以散隂寒。

右三味,以水三升,煑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隂病,下利脉㣲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脉,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脉暴岀者死,㣲續者生。

少隂病,下利脉㣲,爲寒極隂勝,與白通湯,復陽散寒。服湯利不止,厥逆無脉,乾嘔煩者,寒氣大甚,内爲格拒,陽氣逆亂也,與白通湯加猪膽汁湯以和之。内經曰:逆而從之,從而逆之。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此之謂也。服湯脉暴岀者,正氣因?泄而脫也,故死。脉㣲續者,陽氣漸復也,故生。

白通加猪膽汁方:葱白乾薑附子

人尿猪膽汁

内經曰:若調寒?之逆,冷?必行,則?物冷服。下嗌之後,冷體旣消,?性便?,由是病氣隨愈,嘔噦皆除,情且不違,而致大益。此和人尿猪膽汁鹹苦寒物,於白通湯?劑中,要其氣相從,則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巳上三味,以水三升,煑取一升,去滓,内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少隂病二三日不巳。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爲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少隂病二三日。則邪氣猶淺。至四五日。邪氣巳深。腎主水。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爲水氣。腹痛者,寒濕内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濕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濕勝而水榖不別也。内經曰:濕勝則濡泄。與真武湯,益陽氣,散寒濕。真武湯方:

茯苓芍藥生薑白术附子脾惡濕,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滛所勝,平以辛?;濕滛所勝,佐以酸平。附子、芍藥、生薑之酸辛,以温經散濕。

右五味,以水八升,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後加减法:

若欬者,加五味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氣逆欬者,五味予之酸,以收逆氣。水寒相摶則欬,細辛、乾薑之辛。以散水寒。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小便利則無伏水。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芍藥之酸泄氣。乾薑之辛散寒。

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氣逆則嘔。附子?氣。生薑散氣。千金曰。嘔家多服生薑。此爲嘔家聖藥。

少隂病。下利清榖,裏寒外?,手足厥逆,脉㣲欲絶,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岀者,通脉四逆湯主之。

下利清榖,手足厥逆,脉㣲欲絶,爲裏寒。身?不惡寒,面色赤。爲外?。此隂甚於内,格陽於外,不相通也。與通脉四逆湯,散隂通陽。

通脉四逆湯方:

甘草、附子、

乾薑。

右三味,以水三升,煑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岀者愈。

靣色赤者,加葱九莖,

葱味辛以通陽氣。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藥二兩,

芍藥之酸通寒利,腹中痛爲氣不通也。嘔者,加生薑二兩,

辛以散之,嘔爲氣不散也。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

咽中如結。加桔梗則能散之。

利止脉不岀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利止脉不岀者。亡血也。加人參以?之。經曰。脉㣲而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脉病皆與方相應者。乃可服之。

少隂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者。四肢不温也。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傳到太隂。手足自温。至少隂。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隂。則手足厥冷。是又甚於逆。四逆散以散傳隂之?也。

四逆散方。

甘草、枳實、

柴胡、芍藥。

内經曰:熱滛於内,佐以甘苦,以酸収之,以苦?之。枳實、甘草之甘苦,以泄裏熱,芍藥之酸,以収隂氣,柴胡之苦,以?表?。右四味,各拾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伍分,并主下痢。肺寒氣逆則欬,五味子之酸収逆氣,乾薑之辛散肺寒,并主下痢者,肺與大腸爲表裏,上欬下痢,治則頗同。

悸者,加桂枝伍分。

悸者,氣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築築然悸動也。桂猶圭也,引導陽氣。若?以使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伍分。

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滲泄。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拆。

裏虚遇邪則痛。加附子以?虚。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煑薤白三升。煑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湯中。煑取一升半。分温再服。泄利下重者。下焦氣滯也。加薤白以泄氣滯。

少隂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嘔渇。心煩不得眠者。猪苓湯主之。

下利不渇者,裏寒也。經曰:

自利不渇者,属太隂,以其藏寒故也。此下利嘔渇,知非裏寒,心煩不得眠,知恊?也。與猪苓湯滲泄小便,分別水榖。經曰:復不止,當利其小便,此之謂歟。

少隂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傳經五六日。邪傳少隂。則口燥舌乾而渇。爲邪漸深也。今

少隂病得之二三日。邪氣未深入之時。便作口燥咽乾者。是邪?巳甚。腎水乾也。急與大承氣湯下之。以全腎也。

少隂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隂。腎水也。青。肝色也。自利色青。爲肝邪乘腎。難經曰。從前來者爲實邪。以腎藴實邪。必心下痛。口乾燥也。與大承氣湯。以下實邪。

少隂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此少隂入府也。六七日少隂之邪入府之時。陽明内?壅甚。腹滿不大便也。陽明病。土勝腎水則乾。急與大承氣湯下之。以救腎水。

少隂病。脉沉者。急温之。冝。四逆湯。

旣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岀。下利清榖。内寒外熱。脉㣲欲絶者。不云急温。此少隂病。脉沉而云急温者。彼雖寒甚。然而證已形見於外。治之則有成法。此?頭脉沉,未有形證,不知邪氣所之,將?何病,是急與四逆湯温之。

少隂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温温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遲者,此胷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湯。

傷寒表邪傳裏,至於少隂。少隂之脉,從肺岀絡心,注胷中,邪旣留於胷中而不散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温温欲吐。陽受氣於胷中,邪旣留於胷中,則陽氣不得宣?於外,是以始得之手足寒,脉弦遲,此是胷中實,不可下而當吐。其膈上有寒飲,亦使人心中温温而手足寒。吐則物岀。嘔則物不岀。吐與嘔别焉。胷中實。則吐而物岀。若膈上有寒飲。則但乾嘔而不吐也。此不可吐。可與四逆湯以温其膈。

少隂病。下利脉㣲。澁嘔而汗岀。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温其上。灸之。

脉㣲爲亡陽。澁爲亡血。下利嘔而汗岀。亡陽亡血也。津液不足,裏有虚寒,必數更衣。反少者,温其上以?其陽也,灸之以消其隂。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