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氏字說

共 446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3-12-07 23:40

傳氏字說

古人之於字,名所以自别,而稱於人,不計其美惡也。商以前質畧,蓋有徒名而無字者。周之文盛矣,周公、孔子,文之所從出也,其加字名於子宜有異焉,而乃禽魚稱之。斯二聖人豈不欲其子有美名稱哉?而卒不然者,以人之美不在乎名字也。德誠足尊矣,雖㣲字以代其名,人猶不敢名之。茍 無足尊者,雖極字之美,人不之字也。盡名之美,終不能名于後世也。學者亦勉乎德而已,何以名字爲哉。然今之人不敢忽乎名字者,以爲因是或可以勉其德。曰仁而踐仁焉,曰義而思義焉。果能因名字之美而服行之,則名字不爲無益矣。烏傷傅君循,淳慤有士行,其族之兄武昌守伯長字之以希道,其號甚美也,而願余發之。夫道之在天下,豈以言而著哉?顧知之審與畧,行之至與否耳。知之而審也,行之而至也,道固將積乎身,豈特希之云乎?如使知之未審,行而未至,雖欲希之,安可得也?千仭之木,不自言,而人稱其爲千仭,號檉椐以梧檟,人必檉椐之。是豈名之爲貴哉?有其實之爲貴也。希道,因名字也,而益進乎其實,則爲希道也較然矣。不如是,名字且無與於人,余言安所益乎?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