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金華玉經
共 341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2-06 02:55
大洞金華玉經
夫得受大洞之訣,洞一上道雌一合變,當先誦帝君上願、玄母八間金華隱書。斯乃九天帝君懷中禁書也。若傳授弟子,當先告齋,前後各一日,又清齋一百日,乃得付之。中齋七十日、下齋三十九日,對齋苦行,而相傳授焉。不審其人,無齋而傳付者,經師當死,受者失兩明焉。齋不苦切,經師當病,受者失口焉。施重於經師,防輕覽也。灾加於弟子,慎口目矣。愆重禍於七世,患結生於?考。若得此經,受便施行,不得愆犯懈替,宣泄之約,一如上法。饌經師於三齋,如奉君父焉。考幽室於閑林,如寂無人焉。存五神於紫房,如真靈之在焉。非君師、父子、兄弟之施者,必勿受矣,示虚真之物用,明守禁之難犯也。非君師、父子、兄弟之室者,必勿履矣。示止足之勿廣,明隱逸之抱一也。非君師、父子、兄弟之服者,必勿服矣,示天親之勿多,明盈溢以自裁也。研天精之妙覺,絶萬累之近想,而至行彰於辛苦,絶跡同於無景,三餐足於山澗,宻誠著於遂往。爾乃聲馳於五老之室,德舉於三清之上,保内凝於明玉,使衣巾鮮而不穢,念三元於泥丸,守九真於形宅,吐納五華,呼吸玉液,朝暮求仙於空同,寢息啓神於太漠,孜孜不倦,勤勤不?。如此之人,始可與言大洞之門戸,預求道之妙想矣。奉之者登三晨,遊太霄,違之者没三泉,入太幽。
夫傳授之者,當令經訣再出,勿頓授者也。先授法訣者,欲令其施行存思,精錬五形,感念紫房,流穢蕩情,專貞抱一,旦夕期靈。故大丹隱玄,號曰金華經,三元玉晨,是曰雌一精也。按存修雌一三年之後,乃又得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耳。今受此訣,赤得施行,施行訣事,必獲神仙,不必俱持大洞真經而一通之也。
夫存感篤誠,合真對景,三元見矣。自獲此經,玄虚降授,黄老告符,運靈引曜,五老散華,空中受文,即登太無。
帝君十二願篇目曰:願天、願地、願風、願雲、願隂、願陽、願太空、願太無、願太虚、願大有、願自生、願生神也。玄母八門行間篇目曰: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
兆在别室,常當讀是經,不忘須㬰,此爲内願帝君,開善八間者矣。今五嶽諸仙,及神州仙女,猶酌瓊漿而按珍果,說大願,陳八間,期太素,奉三元,志霄晨,爲玉真,㧞七世,入廣寒,豈况世中之庸猥,五濁之微賤者哉。當可替而修,聞而不爲耶?夫形神雖精苦於生生,而七世有罪,而不解者,巳亦必無仙翼也。是以須啓大願,陳八間,以釋其積結耳。七考既福,兆乃可不死,不死者乃得道之宗本,爲仙之根始,志行是業者,可不勉勵於長存哉。
九天帝君十二上願、九靈玄母八間神門文,廻元五通,禳除世殃,上福七祖,身致神仙。靜於宻室,散香正煙,而讀大洞金華經曰:
北極天皇,太一帝君,玉清紫虚,二景明圓,
無上大道,太素三元,四方五老,六盖七晨,
八上九靈,隱道廻元,玄母五通,金華髙仙,
司命天師、主生大神,太微天炁,以醮因縁。
上願九玄,護魄扶魂,明真元炁,並來在身,
仰招旡上,五通大仙,俯逮无下,隱道廻元,
七世積罪,今爲結散,受福南宫,灑香八門。
願天、願地、願風、願雲、四願一合,定籍長生,
天盖胎根,地助曜靈,神風八扇,景雲流盈,
我與帝君,同飈上清,觀眄北玄,解帶玉庭,
慶加七祖,玄考科真,上願四達,壽與日傾。
中願亦四,領理帝君書,願隂、願陽,願太空,願太无、三五明神,七九所居。
帝君元父,定生之初,玉皇凝駕,常在我廬。
我存紫房,泥丸桃康,凝隂固血,魂生太陽。
靈空映暉,太无履長,空无九炁,與我黄裳。
七考介福,受仙南宫。下願亦四,長生仙府。
乃願太虚,又願大有,神存九天,形遊真宇。
帝君混合,徊遊七九,禍去我室,福來我取。
惡言消亡,順言善愈。復願自生,天地爲父。
復願神生,和氣爲母,廻元五通,有除罪垢。
福冠七葉,超生彌乆。願言髙皇,帝君合唱。
唱音逸霄,八響萬暢,靈翰逆衝,千真同償。
從劫至劫,常㑹十二慶。大哉帝君恩,萬福廻元。
又願八間玄母,造神八間之唱,九靈洞眄。
上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得使紫景映虚,天人合符,飛真凌羽,而我與之俱,天樂娛心,離脫百憂,七玄稱慶,上靈所扶。
次願玄母,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三光之際,大帝併軒,青旄緑盖,華軿繡帔,錦服玉帶,擕提五老,同賔四大,入晏華寒,出眄八外。
三願玄母,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乃凝真圎曜,夷心内錬,炁溢靈堂,感神萬千,身昇九霄,考福重玄,散帶空同,撫輪累天,吉享七世,更生爲人,我保太真,與日同年。
四願玄母,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永離三徒,長㑹自然,七寳玉粒,金丹紫芒,隱芝右掇,左拾夜光,鳳胎虎沫,雲琅瓊霜,竒味一御,則身拂太空。
五願玄母,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而流津萬崖,旣清且甘,廻水玉精,靈潤碧藍,上注絶霄,流源神堂,横波鬱踊,鼓扇太空,浮遊浩清,飲嗽東蒙,髙揖霞晨,竒樂滄浪,七考得仙,介福洋洋,體誓九河,所向咸康。
六願玄母,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浩哉上座,澗邈霄清,五老羅室,玉華告靈,西王飛軒,策羽流軿,與我俱息,九玄之庭,慶鍾七考,受胎更生,身槃瓊宇,神栖圎明。
七願玄母,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幽妙靈房,玄華四陳,朱宇鳳構,光明映軒,金床玉榻,紫惟龍門,上坐玄皇,中席天真,我處其右,?帶纒綿,大福七考,受書更生。
八願玄母,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乃逸轡太漠,廻軿三玄,五老扶胥,王母比肩,儛輪神丘,停駕九天,定書太上,受位爲真,雌一九混,從億至千,洞經八響,七祖獲仙,從劫至劫,常㑹八間。八間在何,永我因縁,五老降福,道德詵詵,萬氣上生,固保泥丸。願言既畢,日月同年,大哉虚生,玄母動静,八門行間。
徊風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圖
修本經,存祝名都畢,更閉兩目,存此百神變成白氣,如日煙之狀,從玄虚中來入口中,鬱鬱良乆,覺白氣下,從下部孔中出,又從玉莖孔中出。又覺白氣從兩脚底、兩手心中出,並冠纒一軀,上下手足,混合一身。
與白氣同煙上下,不相見也。
良久,白氣怱復變色,成紫雲鬱鬱,又從我口中入頭中,及至五藏之間,充滿腹内。
良久,紫雲又從兩足底、兩掌心、大孔、玉莖孔中出,冠繞一體。
良久,鬱然上下,與紫雲合形,不相見也。
須㬰,存紫雲之氣,充满左右及一室之内,又存見口中出風氣之扇,紫雲之烟乃回轉,更相纒繞結。
忽成一真人,男形也,始生之狀,長四分,號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寜在,字合母精,是守死關之衆神,回風混合,共成帝一之尊君也。
又存此尊君,來入我口中舌下,復從舌下徑上昇紫房六合宫,平坐,外向尊君,左手把兆五籍,右手把兆五符,尊君口之左邊有日光,徑九分,尊君口之右邊有月光,徑一寸,尊君口舌吐徊風之氣,吹此日月之光,皆鬱鬱,或白色,或赤色,令光氣下入兆五藏、六府、百節,一身之内,洞徹朗然,内外如白日之狀。良久忘身,忽然事訖。
此圖眉間略畫形像,即存如第八圖,大在紫房六合宫,即泥丸宫是六合。乃心祝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靈,父寜母精,二合雙成,
百真大混,一徊始生,身結八烟,變胎元嬰,
日月寳光,洞我軀形,太一在上,與帝合并,
泥丸保玉,五藏華明,長合日月,手執洞經,
位爲仙翁,神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
此是徊風大混合帝一之道,畢也。萬變百化,洞真太一之法,極盡於此矣。
夕夕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兆鼻下人中中央,白日常存在口内上齒之外,鼻下人中上脣之裏也。尊君形皆當向外,坐立起居在意存之。存尊君口中衘日光,徑九分,照明萬丈,同朗兆身。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變,歸一者也。讀洞真經時,亦存帝一尊君,在兆面前,以尊神口對兆之口間,令相向,聽我讀洞經之音,以散七世之結焉。
帝一尊君,諱父寜在,字合毋精,日夕恒憶之勿忘,辟萬試,滅千患,除惡魔,致神仙也。若兆體中有疾痛不寜處,急存帝一尊君,令口吐日光白氣,熏我痛疾處,痛疾即愈也。
帝一尊君,形如始生之男,不着衣服,身長四分耳。所謂大混反胎,始形之真也。
大洞内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圖按九官前後,逐官相沓,向背遮影,不能對見,難以正面圖畫。今據排次第,即在右側,作正面畫却沉,若側身畫,即又存想不正。請存各官真神,益面向前正坐,其中三真者,即二真相對,今如隱居注。首寸與明堂,共得一寸,雖正畫成,亦係在右邊也。精詳存用,如經九年,白日昇天。
大洞金華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