尙書大傳卷四

共 155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6 00:25

尙書大傳卷四

大誥

書曰:民儀有十。夫

周公先謀於同姓,同姓從,謀於朋友,朋友從,然後謀於天下;天下從,然後加之蓍龜。是以君子聖人,謀義,不謀不義,故謀必成;卜義,不卜不義,故卜必吉;以義擊不義,故戰必勝。是以君子聖人,謀則吉,戰則勝。

金縢:

武王殺紂而繼公子祿父。注:繼者,以武庚爲商後也。使管叔、蔡叔監祿父。注:不及霍叔者,葢赦之也。武王死,成王幼,周公盛養成王。注:盛猶長也。使召公奭爲傅。周公身居位,聽天下爲政。管叔疑周公,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王。奄君薄姑。注:元或疑焉。薄姑,齊地,非奄君名也。謂祿父曰:武王旣死矣,今王尙幼矣,周公見疑矣,此世之將亂也,請舉事。注言周弱且不和,欲伐之而復政也。然後祿父及三監叛也。周公以成王之命殺祿父,遂踐奄。踐之云者,謂殺其身,執其家,瀦其官。

成王幼在襁褓,

周公致政封魯,老于周,心不敢遠。成王欲事文武之廟,公疾,曰:吾死必葬成周,示天下臣於成王。及死,成王葬之畢,而云示天下不敢臣。故公封於魯,身未嘗居魯。

三年之後,周公老于豐,心不敢遠成王,而欲事文、武之廟。然後周公疾,曰:吾死必葬於成周,示天下臣於成王。成王曰:周公生欲事宗廟,死欲聚骨於畢,畢者,文王之墓也。故周公薨,成王不葬於成周,而葬之於畢,示天下不敢臣也。所以明有功,尊有德,故忠孝之道  咸在成王、周公之間。故魯郊成王,所以禮周公也。

周公疾,曰:吾死必葬於成周。示天下臣於成王也。周公死,天乃雷雨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抜,國恐。王與大夫開金縢之書,執書以泣曰:周公勤勞王家子幼,人弗及知。乃不葬於成周,而葬之於畢,示天下不敢臣。

周公死,成王欲葬之於成周,天乃雷雨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國人大恐。王乃葬周公於畢,示不敢臣也。嘉禾,

成王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民得而上諸成王。

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爲一穟,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爲一穟,抑天下共和爲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譯而來,

拔而貢之。

交阯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以歸周公。公曰:德不加焉,則君子不饗其質。注:質亦贄也。政不施焉,則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受命吾國之黃耉,曰:久矣,天之無烈風澍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有則盍往朝之。周公乃歸之於王,稱先王之神致以薦於宗廟。周德旣衰,於是稍絕。成王之時,越裳重譯而來朝,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譯而朝也。注鄭元曰:欲其轉相曉也。

周公辭不受,曰:正朔不施,則君子不臣也。正朔所不加,君子所不臣。

周公謂越裳之譯曰:德澤不加焉,則君子不享其質;政令不施焉,則君子不臣久矣。天之無烈風澍雨。注:暴,雨也。康誥:

周公將作禮樂,優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恥其言而不見從,恥其行而不見隨。將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將小作,恐不能揚父祖功業德澤。然後營洛以觀天下之心。於是四方諸侯率其羣黨,各攻位於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猶至,况導之以禮樂乎?然後敢作禮樂。書曰: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此之謂也。

書曰: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俊德。天之命文王,非啍啍然有聲音也。文王在位而天下大服,施政而物皆聽,命則行,禁則止,動搖而不逆天之道,故曰天乃大命文王。文王受命一年,斷虞芮之質,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畎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注:畎夷,混夷也。詩云:混夷駾矣。四年伐之。南仲一行,并平二冦。

子夏曰:昔者三王慤然欲錯刑遂罰,注:錯,處也。遂,行也。平心而應之,和然後行之。然且曰:吾意者以不平慮之乎?吾意者以不和平之乎?如此者三,然後行之,此之謂愼罰。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