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丁鴻孰賢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71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01:29

劉愷丁鴻孰賢論

天下之讓三:有不若之讓,有相援之讓,有無故之讓。讓者,天下之大功大善也。然而至於無故之讓,則聖人深疾而排之,以爲此姦人之所以盜名於暗世者也。昔者公族穆子之讓韓起,范宣子之讓智伯,宣子、穆子中心誠有以愧於彼二人也,是不若之讓也。舜之命禹也,讓於臯陶;其命益也,讓於朱虎、熊羆。夫臯陶之不能當禹之任,朱虎、熊羆之不能辦益之事,亦巳明矣。然猶讓焉者,此所謂相援之讓也。夫使天下之人皆能讓其所不及,則賢材在位,而賢不肖不爭。皆能讓以相援,則君子以?升,而小人不能間。此二者,天下之大美也。然而至於無故之讓,則天下之大不善也。東漢之衰,丁鴻、鄧彪、劉愷此三人者,皆當襲父爵,而以讓其弟,非是先君之命,非有嫡庶之别,而徒讓焉以自高於世俗。世之君子從而譏之。然此三人者之中,猶有優劣焉。劉、鄧讓而不反,以遂其非;丁鴻讓而不終,聽其友人鮑駿之言,而卒就國。此鴻之所以優於劉、鄧也。且夫聞天下之有讓,而欲竊取其名,以自高其身,以邀望天下之大利者,劉愷之心也;聞天下之讓而竊慕之,而不知其不同,以陷於不義者,丁鴻之心也。推其心而定其罪,則愷在可戮,而鴻爲可恕。此眞僞之辨也,賢愚可以見矣。故范雎曰:太伯、伯夷,未始有其讓也。故太伯稱至德,伯夷稱賢人。末世徇其名而昧其致,則詭激之行興矣。若夫鄧彪、劉愷讓其弟以取義,使弟受非服,而已受其名,不已過乎?夫君子之立言,非以苟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以苟顯其身,將以教天下之方動者。言行之所開塞,可無愼乎?丁鴻之心,主乎忠愛,何其終悟而從義也,異乎數子之徇名者也。嗟夫!世之邪僻之人,盜天下之大利,自以爲人莫吾察,而不知君子之論,有以見之。故爲國者不可以不貴,君子之論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