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信足以成德論

共 62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00:01

禮義信足以成德論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愈大則身愈佚而責愈重,愈小則身愈勞而責愈輕。綦大而至天子,綦小而至農夫,各有其分,不可亂也。責重者不可以不逸,不逸則無以任天下之重。責輕者不可以不勞,不勞則無以逸夫責重者。二者,譬如心之思慮於内,而手足之動作歩趍於外也。是故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君子不以爲愧者,所職大也。自堯舜以來,未之有改,

後丗學衰而道弛,諸子之智不足以見其大,而竊見其小者之一偏,以爲有國者皆當惡衣糲食,與農夫並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爲百工。盖孔子之時,則有是說矣。夫樊遟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是以區區焉欲學稼於孔子。孔子知其說之將蔓延於天下也,故極言其失而深折其辭,以爲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恭;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而解者以爲禮義與信足以成德。

夫樊遟之所爲汲汲於學稼者,何也?是非以榖食不足,而民有苟且之心以慢其上爲憂乎?是非以人君獨享其安樂,而使民勞苦獨賢爲憂乎?是非以人君不身親之,則空言不足以勸課百姓爲憂乎?是三憂者,皆丗俗之私憂過計也。

君子以禮治天下之分,使尊者習於尊,卑者安於卑,則夫民之慢上者非所憂也。君子以義處天下之冝,使禄之一國者不自以爲多,抱開擊柝者不自以爲寡,則夫民之勞苦獨賢者,又非所憂也。君子以信一天下之惑,使作於中者必形於外,循其名者必得其實,則夫空言不足以勸課者,又非所憂也。此三者足以成德矣。故曰:三憂者,皆丗俗之私憂過計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