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徳州志疆域
共 3556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12-08 06:24
保徳州志疆域
保徳州在太原府西北隅,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長一百四十里,周圍四百里。西南由?門舖至興縣界,九十里至興縣城,共一百八十里。稍西由馮家川至興縣界,九十里至興縣城,共一百六十里。踰河由府谷小木山至神木縣共一百六十里,西至韓家川河畔四十里。踰河由府谷大堡村至永興堡共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柴家窊河畔三十里。踰河由府谷熟芝坪至鎮羗堡共八十里,北至河畔一里踰河,至府谷縣城三里,至孤山堡共四十里。榆林兵馬從此渡河過州入衛。東北至鉄匠舖河畔十五里踰河。由府谷水寨寺至木?園堡共四十里,至清水營共七十里,至黄甫川堡,共八十里。東由天橋舖至河曲界三十里,至河曲縣城,共六十里。由高地堎至河曲界四十里,至三岔堡,共一百四十里。由鴈門紫荆至 北京,共一千五百里。由王家塞至河曲界六十里,又五十里至牛欄村,係保徳州地。東南由胡家庄至岢嵐州界七十里,又四十里至蒼水山,係保德州地。南由大塔舖至岢嵐州界七十里,過水峪觀,由三道梁至岢嵐州西門,共一百七十里,由一道梁至岢嵐州北門,共一百八十里,從此至太原府共五百里,由太原府至 北京共一千七百里,至 南京三千七百里。
論曰:保徳逼河而城東北至正西皆河也。河自天橋過城下,皆西行,至韓家川則折而南,形如 月,凡一百五十里而遥。河外俱府谷縣地、俱套虜一馬可到者。嘉靖間、套虜七犯保德、雖有孤山木?清水黄甫暨鎮羗永興等堡曽不能遏其衝。尾其後。撃其半渡。邀其惰歸。自互市以来、果有愈扵。昔乎各堡逰棍、每每假名?種、大肆刼掠、河東一帶、迄無寕宇。來不可測。去不可追。即河㫠田熟。亦徃徃不保。至三十七八年而猖獗極矣。今雖暫戢,果可長保無事乎。西南至正南。皆與興縣接壌。身為興人役者。遺庸遺調。地為與人有者遺粮遺草。督之不能,?之不得,調停未易行也。正南至東南。皆與岢嵐州接壌,如三道梁、一道梁,皆盗賊淵薮,三十七八年,道幾不通。年来雖頗静,然尚時時竊?防禦未易及也。東南至正東,皆與河曲縣接壌、如髙地堎、猪槽窊,亦係盗衝,廵緝未易施也。蒼水等山挿入岢嵐幅?内,牛欄等村挿入河曲幅?内,皆距州一百三四十里,教化未昜洽也。天橋以西,故皆保徳武氏地也,後被河曲李姓者買其地,遂奪占保徳魚磯,屡毁保徳界石,不知疆域定自
朝?,果可聼強有力者淆亂之否乎?經界又末易正也。是四頋我疆,無一差強人意者,及歴覧區域,又皆沙梁磽确。求一平原沃壌不可得。舊有河灘数處。又被河水衝没。無一存者。故計道里動稱百餘里。而計粮則僅二千石有竒、計丁則僅七千人有竒。誠以路不通啇。地無所岀也。人将何所?以為命也。惟在撫有疆域者、披圖警心。時厪匪茹之慮,力靖萑符之奸,而又憫其若恤其生庻蚩蚩之民,可望存活扵萬一耳。河曲志, 史記趙世家曰:西有林胡、樓煩。指地誌云:林胡,西胡國名,在朔州嵐州以北,春秋北地地。如淳曰:林胡即儋林,為趙武靈王所㓕。史記匈奴傳曰:晋北有林胡、楼煩之戎。今按吾河曲正在晋北嵐、朔二州之北,南去岢嵐州一百八十里,東南去朔州三百里。然則謂河曲之為古林胡地也是矣。岢風州,木胡地,楼煩王所居。元魏置嵐州,因山馬名。又按文献通考,火山軍本嵐州地,劉崇置雄勇鎮,宋太平興國七年建為軍,有雄勇、偏頭、董家、横谷、桔橰、護水六寨,属河東道。 老營堡在縣東北一百七十里,周圍二百八十歩。成化十二年,杜侍郎置廣積倉于此堡,正徳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武宗皇帝西廵,駐蹕于此。 八柳?堡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周圍二百八十歩。 水衆營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周圍三百六十步。 滑石澗堡,在縣東北二百四十里,周圍二百六十歩。 馬站堡,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永與堡,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 八角堡,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弘治六年,兵傋副使胡漢創建,因遷岢嵐州永寕驛于此堡。 長林堡在縣束北一百五十里。 樺林堡在縣北一百一十里。 樓子營在縣北九十里,周圍四百六十歩。正徳十三年十月初四日,武宗皇帝西廵,駐蹕于此,次日移駕自羅圈堡灰溝營反唐家㑹堡。 羅圈堡在縣北八十五里。 集義城堡在縣北八十里,周圍一百三十步。 灰溝營在縣西北七十里,周圍五百五十歩。 唐家㑹堡在縣西北六十里,周圍一百三十步。正徳十三年十月?五日,武宗皇帝西廵駐蹕于此,次日乘楼船沿河両岸釣魚凢二廽渡河。 陜西五花城堡,在縣西北五十里,周圍五百歩。 得馬水堡,在縣西北四十里,周圍二百三十歩。 楊免堡,在縣西北一十八里山崗上,周圍一百步。楊家寨在縣西北六十里,周圍七百九十歩,舊調鎮西衛官兵守禦,今革,遺址尚存。元太捕寨,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得馬水溝内,南北西三面俱高崖,惟東面一路極險,長数百尺,澗二尺許,両傍俱髙崖,誠避兵之要地也。俗傳為元太捕所據,未詳其人。 善寨在縣東五十里,有地名太子店,俗傳謂唐将單繼信所據之地,未知是否。今有瓦礫尚在。 石梯隘口在縣西北一十五里黄河岸東,舊名隂嶺関,成化十二年建,名石梯隘口,東枕高崗,西臨黄河。 邉墻在縣西北一十五里黄河岸畔,接石梯隘口,成化二年總兵官王璽修築,高一丈三尺,濶一丈二尺,收頂八尺。二十二年,兵俻副使郝志義委本縣典史昝恭領十八州縣民狀重修。沿河迤北至老營堡髽角墩,接朔州界,延褒二百四十餘里。見三関録。 得馬水廵檢司,在縣西北四十里嘉治都,地名得馬水。洪武九年置廵檢司,繚以土城,周圍一里,髙一丈二尺,東西二門。舊屬保徳州,嘉靖五年奏准改属河曲,今移置於縣西北六十里唐家㑹。代州志: 鴈門、平刑、盤道,梁為扼塞,繇鴈門東顧,則平刑,西顧,則盤道梁。介乎東者,則水峪、胡峪、馬蘭、茹越、小石、大石、太安、團城、凌雲、葫蘆焉。介乎西者,則太和、白草、八岔、小蓮、交柳、燕水、雕窩、玄崗、馬是所名十八隘者也。自宋有之。而陽明堡正走晉陽道。大中丞許公守謙、兵備使張公惟誠念其城?而非埴。恐異時壁不堅。乃石其基,磚其墉。帑出儉而工則倍之。 代臨邊。虜常出入其地。民未可以散䖏。故官為之堡。都村中民自為堡官堡有儆。間遣官兵守之,多不 百人,百人能禦零㓂耳。多分兵則大都又虚,俱收歛入大都,則間有不及,且民亦苦移徙。或五里為一大堡,周圍五里内,遇有儆,俱入大堡。大堡合三堡之兵,并二十里内之丁壮守之,則數千衆未可以待日破也。且五里内,其移徙者亦昜矣。 備兵使者設於成化二十二年,督理偏頭、寕武、鴈門等處,稱鴈門道。嘉靖戊午,以三関邊地多八百里,勢難暹制,乃分二路,設偏寕道。至已未,改偏寕道為岢嵐道,駐偏頭関,更設寕武道乆之,移太僕寺兼兵廵使鎭其地。而在鴈門者,則轄廣武、平刑、北樓三偹禦,仍住代州,稱鴈平道兄節制東路北楼兩?府,兼墾塞下田。 㓋武?有守備府。嘉靖十九年,虜連?入㓂,由火燒梁白草溝入、而犯太原之南。邊報日急,議欲以重将鎮代,乃移守偹於廣武,而設?戎於代,稱東路,與北楼相犄角。而備三關。其兵則?寕武之元帥府。三関舊守備三。逰擊将軍一。總兵官一。兵備使一。總兵轄逰守。各占信地。而矢備理糧餉。督撫駐太原、居中節制。不自涉邊竟。嘉靖庚子後、虜頻?入犯郊埛。都御史則自六月杪至代防之。仍檄守廵清軍驛傳屯田塩法六七道。畫地而分其防。亡何。以諸道盡北。則太原虚。乃設寕武兵偹使改偏寕為岢嵐與鴈平道。遂成?足。各守信地。其都御史無事則至十月還太原 烽堠廣武墩南十三里至鴈門北口。北口十里至鴈塔。鴈塔十里至南口。南口十里至代。 廣武西二十里至太和嶺,太和二十里至水勤口,水勤二十里至吊橋嶺,吊橋三十里至廟嶺,廟嶺三十五里至石匣口,石匣十里至陽武峪,陽武二十里至玄崗口,玄崗三十里接寕武関之蘆板寨。 廣武東十五里至水峪口,水峪三十里至胡峪口,胡峪二十里至馬蘭口,馬蘭三十里至茹越口,茹越三十里至小石口,小石十里至大石口,大石四十里至北楼,北楼五十里至太安嶺,太安五十里至團城口,團城五十里接平刑関之平而嶺。 廣武北渾源州之傳烽代者,繇山南、孤山等墩。應州之傳烽代者,繇山南羊腦等墩。山隂縣之傳烽代者,繇山南圪塔等墩而傳崞。忻州者,北則縣蘆板,東則繇代栢林堐至班聶。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有鴈門郡、代郡,漢仍秦鴈門郡界,連峙崞馬應及大同之東,代郡則今蔚州。高帝命陳豨監趙、代兵,豨反代,高帝誅豨,定代地,封子恒為代王,都中都,則蔚州東二十里有代王城是也。代王入嗣天子,脩代來功。史記註云:中都乃汾州平遥縣者,亦誤。蓋汾在漢為西河,舊志以代郡山川人物混次而?,編者似以代州為代郡,不知州名代自隋始。 柏林寺在?王墓之側,後唐同光三年,莊宗建之,以奉王香火。院内傳遺像一軸,共七人。王著緋袍,據胡牀坐。其右冠王冠而衣黄者,亞子也;其左冠虎頭而衣青者,存孝也;其二東嚮侍,其二西嚮侍,莫知為誰。王挾天睨視之,蓋王目眇,畫筆為王諱之如此。畫甚工。 武宗過代,幸寺,持真像去,今摹像留寺中。銀銅今閉塞,然聞一升砂止淘銀半錢,蓋金氣之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