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陵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14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2:53

曹縣陵

皇覽曰:湯冢在濟陰亳縣北東郭,去州三里。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冢。劉向曰:殷湯無葬處。

按漢濟陰郡治在曹縣左山南。薄縣,今曹縣地。按皇覽文止此。史記集解此下有皇甫謐之言,是裴駰所引,謐在皇覽之後也。水經注此下有在漢屬右扶風云云,是酈道元之言。皇覽引建平間事及劉向語,意言湯冢至漢時按行水災,始得知之,前此劉向尚未知也。

又按所稱建平元年案行水災事,核之漢書,建平元年詔稱河南潁川郡水岀,流殺人民,壞敗廬舍。則其時大司空史案行水災,正在河南。一路。濟陰適行部所及,因行湯冢。卽謂薄縣之冢,水災不得至三輔也。皇覽引此事以証薄縣湯陵,裴駰引此文於湯崩之下,亦以爲殷湯陵,明甚。至水經注始於此,下云在漢屬右扶風,則疑建平時所行湯冢,爲徵之湯池徵陌,又疑爲亳王。推酈道元旣,稱不經見,難得而詳。特因漢司空史按行水災,必在三輔近地,三輔近地之湯冢有亳王,湯因妄意徵之,湯池卽爲湯冢,並不察亳王、湯冢之在三原、始平之間,此其大謬也。

臣瓚曰:湯居亳,今濟陰縣是也。今亳有湯冢,巳氏有伊尹冢,皆相近也。

杜預春秋釋例:梁國䝉縣西北有亳城,中有成湯冢,其西有箕子冢。

伏滔北征記:望亳、䝉間,成湯、伊尹、箕子之冢,皆爲邱墟。水經注:汳水又東逕大䝉城北。自古不聞有二䝉,疑卽、䝉亳也。所謂景亳爲北亳矣。崔駰曰:湯冢在濟陰薄縣北。皇覽曰:薄城北郭東三里,平地有湯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杜預曰:梁國䝉縣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湯冢,其西有箕子冢。今城內有故冢方墳,疑卽。杜元凱之所謂湯冢者也。劉昭注郡國志梁國薄縣引杜預曰:䝉縣西北有薄伐城,中有湯冢。左傳:宋公子御說奔亳,其西又有微子冢。按此卽引春秋釋例文,微子冢當爲箕子。

括地志:薄城北郭東三里,平地有湯冢,接在䝉卽北薄也。太平寰宇記:宋城縣箕子冢,在縣北四十一里二十步,古䝉城內。史記:紂之諸父。晉伏滔北征記云:望亳、䝉間,成湯、伊尹、箕子之冢墓,皆爲邱墟。今䝉與北亳相去三十里。

又楚邱縣伊尹墳,在縣西北十四里。按書云:沃丁旣葬伊尹於亳。都城記云:濟陰界梁國有二亳:南亳,穀熟城;北亳在䝉城西北,屬睢陽郡。今驗墳西十里有亳城,在東京考城縣界。晉伏滔北征記云:望亳、䝉間,成湯、伊尹、箕子之冢,今爲邱墟也。路史:古亳城在考城東北五十二里,有湯葬,亦有溵水,盤庚徙治。按漢時不知湯冢,自按行水災始得之。魏晉巳來,皆以爲在濟陰薄縣。据太平寰宇記,考城縣北亳城在縣東北五十三里,考城卽。今舊考城在曹縣境內,是湯陵在今曹縣無疑。曹縣志:湯王陵在縣南二十里。

明成化碑:陵在曹南土山之嶺,廣二十丈,袤四十丈,高稱之。陵上建廟,古有之,迄國朝因其廢而重修,增其舊制。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