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全部影视作品

首发于 qinglite.cn,统计截止日:2024-12-23
多么自由-
普罗米修斯-
跟着我,撒旦-
跟着我,撒旦(耶稣基督的引诱)-
芬兰湾海滨-
睡着的哥萨克人-
野餐-
举着提灯行走-
在海边-
圣彼得堡冬宫广场-
骑马的亚历山大二世-
走出红色门廊-
意外归来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在沙皇专制下遭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画面上,一个面容瘦削、满脸胡须的中年男子走进房里,身上还穿着囚衣,这是经过长期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归来。表现最生动的是两个孩子,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这位毛胡子就是自己的父亲,他那微张的嘴刚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则显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个细节表明这位革命者被捕时,在男孩的幼小记忆中还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还躺在摇篮中。刚打开房门的女佣把他看成“陌生人”,妻子吃惊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年迈的母亲也很惊讶。瞬间的沉默和宁静,可以看出画家对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对社会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画中每一个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鲜明个性。
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杀子俄罗斯油画家列兵的油画作品《伊凡雷帝杀子》原名叫做《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这幅绘画讲述的是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虽然遭众人反对,但他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这些举措备受彼得大帝的推崇。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自己儿子图谋篡位。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导致儿子不幸身亡。画家以这个悲剧场面作为描绘对象:沙皇在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因自己而丧命的儿子。在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他的儿子静静地躺在他的怀里。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尽管列宾偏离了绘画历史剧集,但他还是完成了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这幅画描绘了16世纪历史上伊凡雷帝弑子的故事。在暗杀亚历山大二世后,列宾开始考虑绘制这一历史剧集。为了回忆其他俄罗斯历史的血腥事件,他把这件作品描绘为他拒绝暴力和流血的表现。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看到这幅作品后称赞道:“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蜻蜓-维拉·列宾娜肖像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列宾出生于俄罗斯哈尔科夫(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一位名叫布纳科夫的画家画家那里学到了他的交易,并于1864年成为圣彼得堡美术学院的学生。1871年,他获得了学院奖学金,使他能够访问法国和意大利,当他回到俄罗斯时,他致力于历史绘画。1894年,列宾成为圣彼得堡学院的历史绘画教授。画中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孩是列宾的女儿列宾娜,身体轻盈的列宾娜,是画家的掌上明珠,宛若一只翩翩欲飞的蜻蜓,也是一个清纯的、美丽的天使,她在父亲面前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神态。列宾使用了有节制的色彩,却依然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使画面充满阳光和空气感。列宾的这类室外写生作品,尽量保持人物的自然灵性,以非同寻常的技法,真实朴素地描绘了与自己亲近的人物形象。
萨特阔在水下王国油画作品《萨特阔在水下王国》是俄国画家列宾在西方留学期间创作的,西方留学三年期间列宾创作了不少油画,他于1876年在巴黎完成了这幅以俄国民间叙事诗歌为题材的作品。在大幅油画中描绘叙事诗题材是一种新的探索,在画中表现了虚幻中的现实,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俄罗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萨特阔,来到了水下王国。珠宝璀璨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对他的诱惑,如云般的美女从他身边鱼贯而过。而他的女友正在高高的台上望着他,萨特阔不顾诱惑直奔女友而去。画家列宾以浪漫的想象和手法,描绘了这个故事。人物个性鲜明,体现了列宾的艺术才能。
托尔斯泰在耕地这幅作品完成于1887年。列宾经常到托尔斯泰的庄园去拜访他,亲眼目睹托尔斯泰在农田里不停地用犁翻耕黑土。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自己的庄园后,除了写作,还办农民学校,在自己的庄园里把解放农民的想法付诸行动。列宾非常关心俄国的革命和解放运动,他和俄国民主主义革命者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和感情。但是他不赞成民粹派的空想。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他自己说过:“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像他这样充满生气的作品在世界绘画中也不多见。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独特的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伦勃朗和印象派吸引,尔后又崇拜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晚年的列宾作品中很少看到他早年的那种战斗姿态。他开始寻求新的创作道路,听从托尔斯泰的教导,对纯粹艺术发生了兴趣,与斯塔索夫分道而行了。

列宾晚年对社会政治问题感到厌倦和迷惘,从而使他走进了脱离现实的纯艺术之中。

宣传员被捕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民主主义青年运动,青年人以“到民间去”为口号,纷纷来到农村和农民之中。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自称为“民粹主义者”。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知识接近并服务民众,并真诚地相信通过宣传社会公正的思想可以达到教育农民的目的。1878年,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产生创作念头,并完成了这幅《宣传员被捕》的草图。后来列宾放弃了最初版本,转而描绘一个宣传者形象:他被绑在柱子上,意志坚定,情绪激烈,眼中充满愤恨。列宾在构图和色彩安排上特意突出了主要人物,将他安置在画面正中,穿着红色衬衣,从而为整件作品增添了象征革命的色彩;警察忙着搜查;在隔壁房间一个妇人忧心忡忡地看着外面的宣传员(在一封信中,她被列宾解释为同谋);在房间深处,还有几个农民,被叫来见证搜查和逮捕的过程,他们冷漠的表情表明他们对这件事毫不关心。这幅画现藏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作曲家穆捷斯特·穆索尔斯基肖像列宾的肖像创作极丰富,所绘人物,性格鲜明,个性表现尤其精到。这是由他卓越的写实技巧所决定的,如这幅《穆索尔斯基肖像》即是其肖像代表作之一。这里描写穆索尔斯基在病重期间,强调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刚毅顽强的精神气质。画家以稍许仰视的角度去表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头与胸形成一定的转动角度,目光犀利,刚毅的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列宾喜欢用一种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亲密的朋友,类似于一种风俗画的肖像画。列宾对人物的姿态、手指的弯曲、衣纹和发式的细节,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都进行了有力的刻划。1892年《观察者》杂志评论这一作品的人物“像是要从画中走出来的样子”。1881年3月的一天,列宾从报纸上看到穆索尔斯基病重的消息。为了见朋友一面,列宾急忙赶到了彼得堡的医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穆索尔斯基。当时穆索尔斯基才42岁,但看上去却像一个老人。列宾的到来,使他精神为之一振,从病床上坐了起来。就在这个病房里,列宾花了四天的时间,完成了穆索尔斯基肖像。之后没几天,穆索尔斯基就去世了。这幅画被特列恰科夫购去现今收藏在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列宾把所得的全部报酬捐出来,在穆索尔斯基的墓前修了纪念碑。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