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全部影视作品

首发于 qinglite.cn,统计截止日:2024-12-23
披散头发的女子《披散头发的女子》(又译作《头发卷曲着的年轻女子头像》或《头发蓬乱的女子》),此作是达·芬奇创作《丽达与天鹅》期间完成的一幅素描作品。

该作被视为达·芬奇最神秘也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曾被认为是赝品。1627年,贡扎加宫殿里的一份财产清单上写着:“有一幅描绘一个头发蓬乱的女子头像的速写……是达·芬奇的作品。”由此证明其真伪。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为达·芬奇所绘,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画,现藏于法国卢浮宫。1515年,受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芬奇前往法国,随身带着的画作就有《蒙娜丽莎》。在法国王宫收藏了400多年后的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不翼而飞,“爱国”的盗贼将其盗出,希望能够将其带回意大利,《蒙娜丽莎》直到两年后才被追回,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画中的人物没有眉毛和睫毛,不美也不性感,但却没有减弱画面的美感,反而名气更大,令全世界为之着迷。前往巴黎的游客,必然拜访卢浮宫,到人山人海的作品之前,一睹“蒙娜丽莎的微笑”。

近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在不同角度,感受到她的笑都不同:有时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略含哀伤,有时似乎又显露出讥讽和揶揄。

透过画中人物“神秘的微笑”,观者体验到一位文艺复兴时期女子丰富的表情和多样化的内心情感:既矜持,又温柔,既高贵,又平和……带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让达·芬奇的其他杰作也相形见绌。画外观者,似乎与她产生共鸣,但又永远读不懂。

《蒙娜丽莎》这幅人尽皆知的名画,无论从姿势、色彩、光线、构图……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堪称教科书一样经典,它为后世树立了肖像画的最高标准。

《蒙娜丽莎》艺术价值

※ 达·芬奇坚持的艺术原则之一就是“利用绘画完美地再现自然”。为了追求画中人物“真实”的表达效果,他反复修改和刻画这幅肖像。完成的蒙娜丽莎在目光柔和,面带微笑,展露出绘画作品前所未有的人性。

※ 借助“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加强背景空间的远近关系,让主体人物清晰,背景虚化,增加了作品的空间感。

※《蒙娜丽莎》另一个动人之处在于她的坐姿,画中女子三分之三侧坐,目视着画外观众,这样的姿势和表情在此之前的肖像画中实为鲜见,宗教画中更是禁忌。

※ 在细节处理上,达芬奇也无不尽其能。蒙娜丽莎的双手被誉为“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手”。双手具有轮廓美、体积感、生命力,似乎可以看到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 在人物面部的处理上,达芬奇使用“渐隐法”(又称“晕染法”),模糊虚化处理人物轮廓线,使得人物体积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空间效果。

※ 《蒙娜丽莎》深得世人认可,还在于其离奇的身世和被盗故事也密不可分。

圣母子、圣安娜与施洗者圣约翰《圣母子、圣安娜与施洗者圣约翰》为达·芬奇在48岁左右,创作的素描草图,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是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最令人着迷的一件素描作品。

作品中没有任何刚硬的线条,达·芬奇通过微妙的明暗对比手法,表现出画面深度和画中人物的内心。在画中,达·芬奇用最简单的表现方式,描绘出三代人的不同性格:祖母圣安娜安静、慈爱;玛利亚宽厚、善良;幼童基督和圣约翰的形象和手势启示着观画者:拯救世界的重任将寄托在他们身上。

施洗者圣约翰《施洗者圣约翰》完成于1513年-1516年间,达·芬奇于1519年去世,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达·芬奇的最后一幅画作,也是其最最有名的画作之一。

《施洗者圣约翰》取材于《圣经》中的人物,在书中,布道者约翰是耶稣的表兄,他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施以洗礼,当他舀起约旦河的圣水为耶稣洗礼时,天空突然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启开的天空中,从此约翰紧随耶稣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约翰”。

在《施洗者圣约翰》画面上,在漆黑的背景中,衬托出施洗者约翰裸露的上身,但身体其他部分没入黑暗之中,只有右肩到胳臂、脸部、右手以及隐约可见的左手,肩上搭着豹头,画中人物留着达芬奇擅长描绘的长长的卷发。

施洗者圣约翰宛如一个青年牧羊人,拥有雌雄莫辨的美,脸上露出妖冶而神秘的微笑。他右手有力的指向天空,做出祈福的姿态,坚信耶稣的降临。左手轻托十字架,预示耶稣的到来和约翰先知的角色。

《施洗者圣约翰》虽属传统题材,人物和背景的描绘方式却是前所未见的。研究者认为,施洗者约翰在茫茫黑暗之中指向天国,是画家达·芬奇当时内心苦闷与彷徨的写照。

也有研究者表示,《施洗者圣约翰》男女莫辨的圣约翰的原型,可能是达·芬奇的助手兼男仆沙莱。而画中的人物神秘的手势,数百年来被认为是达芬奇作品中最难解读的一个手势!

画作看点:

※ 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达·芬奇的最后一幅画作;

※ 画中的人物神秘的手势,被认为是最难解读的手势;

※ 画中人物雌雄莫辨,露出妖冶而神秘的微笑,被视为与《蒙娜丽莎》一样令人费解的“神秘微笑”;

※ 画作对光线、明暗的处理,是典型的达芬奇式;

岩间圣母1483年,达芬奇受到米兰宗教团体的委托,为一间礼拜堂创作祭坛画。这幅画并没有用先知的环绕来渲染无暇圣母的神秘,而是化用了当时在佛罗伦萨很受欢迎的,关于年轻的施洗者约翰的故事。画面中的小施洗约翰正在圣母玛利亚和天使面前参见基督,一切的人物都笼罩在幽美静谧的景色之中。

圣母,孩子与天使坐在山间的岩石上,他们的表情轻柔纯真,充斥着温情,仿佛一场梦境。达芬奇还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人物与景物融为一体,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金字塔式的构图有序而又充满透视感,画中人物的肢体动作生动的表现出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充斥着温暖与人文主义情怀。

此外,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的作品只是达芬奇两幅《岩间圣母》中的一幅。由于宗教团体的活动拖延许久,达芬奇很有可能在1508年对第一幅画作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并将它送往了法国(现藏于卢浮宫)。而后,他又为宗教活动创作出一幅新的代替品,这幅作品很可能借助了工作室帮助,也就是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此幅画作。

美丽的费隆夫人《美丽的费隆夫人》(也被译为《无名女士的肖像》)是达芬奇创作的一幅肖像画,是达芬奇在米兰时完成的一幅重要的女性肖像作品,现藏于卢浮宫。

和《蒙娜丽莎》一样,时至今日,《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仍然保持着神秘:无人知道它是何时进入皇家收藏的,画中模特的身份至今也是一个谜。

《美丽的费隆夫人》展示给观众的,是一种罕见的性格美,画中女子的眼睛,似乎斜视着面对观众。

最后的晚餐-
抱银鼠的女子(切奇利娅·加莱拉尼)画中的女子是切奇利娅·加莱拉尼(Cecilia Gallerani),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的情妇。达芬奇传递出来的女性活力和自由精神完全打破了15世纪的女性形象。她几乎像要从画框里走出来,她怀里的宠物也一样不安。这只银鼠是卢多维科的象征,所以她正紧紧地抱着她的情人。
轧机简图,如下。来自大西洋法典的2r-a-
绘制脊柱的肌肉-
阿伦德尔法典(1490s-1518)中一页的传真(纸上钢笔和墨水)-
斯福尔扎马头部铸铁件铸造模具图,如下。57(雷托),来自马德里法典I-
天文图,摘自《莱斯特法典》-
水漩涡图-
一位老人的漫画头习作-
天文图,如下。来自莱斯特法典的2r-
莱斯特法典的一页-
圣母子和圣安妮的习作-
宫殿和公园设计(罗摩兰廷),如下。来自阿伦德尔法典的270v-
一个鳍轴,如下。393v,大西洋法典-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