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全部影视作品

首发于 qinglite.cn,统计截止日:2025-01-03
春游赋诗图卷绢本,设色,原图29.5*302.3cm,此图左半断缺失,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绘春游山水之景。山脚下河面平静,岸边赶马人肩扛油布大伞,领着三五头马匹赶路;一人撑着小舟于水上忙碌,山脚翠竹如抹油般深绿,春风吹来,春雨过后,山中春景融融。
白蔷薇图页绢本,设色,26.2x25cm,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二枝蔷薇枝上花儿朵朵开放,花型硕大,绿叶繁茂,似有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技法上,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山径春行图《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移动衣袖,慢步进行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生机勃发的山径两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发文人此时此刻内心充满诗意的喜悦之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马远是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出生于画院世家。他继承家学,历任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笔道劲严整,设色清润。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动用界尺,而加衬染。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与夏圭并称“马夏”,加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大家”。
竹涧焚香图这幅《竹涧焚香图》描绘的是宋代士大夫文人隐居山野,烧香怡情的场面。本图原载《四朝选藻册》,签题马远作。此幅虽是纨扇面上的小景,而远山近水,硬石疏竹,处处足以看出马远所特有的风格。画面上一块大石头上摆放一青瓷香炉,炉烟袅袅而上,一智士静坐石上,屏声静气享受着香芬和静谧的时光,面前是小河流水潺潺,身后小童注视着主人,手抓头发,甚是可爱;淡淡笔墨中,清香自现。山不厌高,有人则灵,涧不厌小,有香则名。焚香,与点茶、插花、挂画,同为宋代文人的四大雅事。宋人闲居时有烧香的习惯,许多宋诗都写到燕居焚香的生活趣味,如杨万里的《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苏轼的《三月二十九日》诗:“酒醒梦回春尽日,闭门隐几坐烧香。”陆游的《初夏》:“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南宋马远这一幅《竹涧焚香图》,画的正是文人雅士闲居独处时的焚香。马远,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马远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都是宫廷画家,而且都很有成就。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华灯侍宴图绢本浅设色,125.6*4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上宫殿一座,外面光线暗淡,夜色茫茫,但殿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远处山峰耸立,殿后松树茂盛,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殿前一排绿树种植考究,可见这是一幢极其重要的宫殿。图画下方有御题的一首长诗,描写了当时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描绘了晚宴的情景。
踏歌图轴“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这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上的题诗。踏歌原是中国民间一种不拘程式的娱乐形式,即用足蹬踏节奏而作歌,宋时已经在百姓中流行开来,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在《踏歌图》中,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该图景色中山石、林泉、楼阁、人物尽有,整个画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相互衔接,层层铺设,由近及远,虚实相间,开阔了然。近景中描绘一派田园风光,画面下部有两大巨石,田间阡陌中有六位农人似在酒后边踏边唱,一位长者在中间,其余分别位于两边,神态相异。泉水涓涓,梅花绽放,垂柳依依,翠竹相映。画幅的中景处是一片云烟,与山林相接。在树的掩映下,宫殿隐约显现,露出部分楼阁。远景中奇峰突起,遥遥相见。而在绘画技巧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问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观瀑图-
雕台望云图此画无款,但有研究者认为,这幅画作烟树的点染,楼台的结构,山峦的势态,看起来都是马远家法,此外,上海博物馆藏一幅有‘马’字残款的扇面《台榭月夜图》,意趣笔墨与这幅画作也颇为神似。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一书中评论马远画山的风格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所以,马远的山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倒气势。对于树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势,是马远个人的创造。马远的作画风格克承家学,并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从他的画中,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中的留白妙趣。而在此画作中有两点特色,一是其构图方式,这种在狭小册页中,把主要实景压缩在下部不到一半画面的做法,是南宋画院某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画法;二是画名中“雕台”这个建筑,这种建筑在南宋画院册页中多次出现,20世纪上半叶还存世的马麟真迹《女孝经图》中,就有这个建筑,多次出现同样的建筑,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当时杭州的皇宫建筑。
柳溪钓艇图-
梅石溪凫图《梅石溪凫图》绘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水中游戏,一派生机勃勃景像。技法上,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马远善作边角之景,俗称“马一角”,往往画不满幅。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此图为山水与花鸟结合小景,仅画岸石一角,春水一湾。此图剪裁十分新奇巧妙,在构图处理上体现了“马一角”的特点,画面四角,三面实一面虚。左侧与上方以山石布之,上不空天,下不留地,以水辅之,又有水天一片之感。斜出与吊挂梅枝又将水石自然地联系起来、溪水义从石缝中流出,始细窄迂回,随即变宽,形成宽广的水面,这种构图上的闭合与开放的对比,不仅造成形式上奇趣,也显示出画中诗意般的境色。本幅款识:“马远”;鉴藏印有:“潞王之宝”朱白文、“茅林心赏”白文、“阿蒙”朱文、“于腾私印”朱文。
寒山子图-
洞山渡水图绢本,设色,77.6×33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绘一和尚一手拄棍,一手挽长袍渡水前行。和尚双眉紧锁,表情严肃,浓墨粗线条勾勒衣袍褶皱,密而不杂。画上有南宋皇后杨妹子题诗一首:携藤拔草胆风,未免登山涉水,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
雪滩双鹭图此图描绘雪后郊野水滨的景色。画面以雪景为背景,左侧上方画有巨石一角,下方还有奇石曲壁,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在巨石与奇石之间伸出曲臂老梅一枝及一簇竹丛,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在下边的水塘枯苇中有一对白鹭,一只藏在背风的石边苇子中,披着一身白羽,扭头张望,另一只在枯树干边缩颈御寒,虽然图中未见纷飞的雪花,确从老梅枝上的积雪及芦苇中的几处余雪,可见是雪后的河滩边,融雪更比下雪寒。一对白鹭或以静静栖息越冬,或已疲劳后同到雪滩来休息,在画面的上面有一对山雀在梅枝头,一只在俯首瞰视,一只刚落停枝头,发出喳喳叫声,因此引起苇塘中的白鹭昂首张望。但另一只毫无反映,只顾自己静静的酣睡。此图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很成功。作者用硬如曲铁的笔触来画树石,山石用浓墨勾出,以大斧劈及小斧劈画出石质坚硬,老梅枝曲枝有疏有密,又显苍老;芦苇用细笔淡墨画之。尤其对白鹭的描绘,在绢素本色上留白,淡墨轻勾,只有嘴及双腿用浓墨细笔画之,仔细观察羽毛绒绒,神态逼真,梅枝头上还有一对山雀,上下两种鸟的姿态,是动静对比,也是画面上色差的对比。网右下方石际有马远款字。全图构图严谨、造型生动、诗意盎然,为马远画中精品。
晓雪山行图《晓雪山行图》描绘的是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在绘画技巧上,作者将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则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画面用大斧劈侧锋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画树简括,枝条劲健。而在取景方面,作者着眼于局部来表现出当时人们生活,这也正是马远画作特色所在,他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马远是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出生于画院世家。他继承家学,历任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笔道劲严整,设色清润。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动用界尺,而加衬染。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与夏圭并称“马夏”,加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大家”。
溪桥策杖图绢本,设色,24.8×2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绘苍松老树,平溪房舍,二人坐室内客话。房右小桥流水,一长者策杖寻幽。技法上,山石以小斧辟皴,画树以勾点结合,房舍以界画用笔,线直工整。
水图卷绢本,淡设色,每段长约26.8*41.6cm,共十二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山水卷》除了首幅只剩小半卷外,其它十一段均为整幅,而这十二幅皆全是水,但画家却画出了水的不同姿态,每幅图上据传有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写图名,分别为:寒塘清浅、洞庭风细、细浪漂漂、层波叠浪、云生苍海、黄河逆流、云舒浪卷、长江万顷、秋水廻波、湖光潋滟、晓日烘山,诗情画意之名与细腻澎湃之图结合营造出不同意境。
水图卷(长江万顷)-
水图卷(秋水廽波)-
水图卷(云生苍海)-
水图卷(黄河逆流)-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删除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