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十年,工业互联网迎来拐点

物联网智库

共 4268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5-28 21:42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读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诞生至今,已经10年,从最初通过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资产运营绩效的简单概念,在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范畴的新基建。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诞生至今,已经10年。在这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崛起的10年里,中国制造业同时经历着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和以两化融合为主线的智造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如今,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观背景下,工业互联网进一步被寄予厚望,成为稳经济、促增长的核心路径之一。而工业互联网本身,也从最初通过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资产运营绩效的简单概念,在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范畴的新基建。

距离1月初发布的2021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称“双跨平台”)名单仅过去4个月,工信部最近又先后发布了2022年的新增名单和经调整后的名单,双跨平台的数量从15家一下子扩充到28家。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从国家顶层视角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亟需通过更多各有所长的平台建立示范效应。


2019年以来,双跨平台的遴选已经进行了四年,工信部的遴选标准也变得越来越细致、严格,细化到强调专利与软著数量、工业App订阅量、服务企业数、平台软件收入等具体指标这像是体育界国家队的选拔,在国家部委的引导之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一次次的答辩中,对于发展的方向和行业格局更加明晰,而工业互联网这个市场,也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从青春期走向成年。

进入青春期,工业互联网市场“早熟”

工业互联网是具有战略性和前沿性、涉及大量公共性基础设施和融合创新特性的新领域,因此,“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政策架构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出“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到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后,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产业政策越来越密集,工信部也根据对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判断,先后发布了2018-2020起步期和2021—2023年快速成长期的发展行动计划,并且其中的大部分计划都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完成时间表。

可以说,从国家到各省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战略布局、行动牵引、标准研制、环境建设、协调推进、标杆示范、监测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做好三年行动计划这个“作业”的同时,也在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商业模式探索、业务布局与产品体系、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大力投入,期望能够在这个新的领域迅速建立知名度和口碑、站稳脚跟并抢占市场份额。


不难发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市场的参与主体就已经变得非常多元化,一个主体多元、体系完备的产业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从地域上来看,中美德日的工业巨头、科技巨头均陆续推出了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平台和业务;从企业类型来看,制造业、工业自动化、软件、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均加入了这个市场;而从企业量级来看,它们中则既有传统的巨头企业,也有新兴的初创企业。

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多,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增多,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加快了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市场需求和竞争的焦点逐渐明确,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做法也逐渐形成了某种标准和共识,因此,市场的热度和规模也得以迅速提升。

与专家早期的预测相比,工业互联网市场无疑已经“早熟”。2018年,赛迪工业互联网首席研究员袁晓庆曾撰文称,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建成国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体上需要经历单点突破期、垂直深耕期、横向扩展期、生态构建期四个阶段,需要15-20年的时间。但现在来看,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其市场发展规律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单点突破、垂直深耕、横向扩展和生态构建同步推进,并逐渐加速的趋势。在这种融合与加速的作用下,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路径模糊、商业模式不清等初期存在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平台的定位更加清晰,业务也从最开始的“大而全”变得更加聚焦。

迎来拐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找到主战场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作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既承接着国家战略的落地,也进行着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开垦。


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形成了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组成的平台体系。截至2022年1月,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超过150个。目前,工信部也在积极构建标准,推动各类平台间的互联互通。

双跨平台,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队。它们大多是中国制造业、云计算和软件等领域的巨头,基于自身的技术、产业和资源优势,设立的新业务单元或子公司。因此,各类平台在工业互联网业务上的切入路径各有不同,平台架构和能力在工信部标准架构的基础上,也各有侧重和差异。

卡奥斯COSMOPlat、徐工汉云、树根互联、美云智数这类制造业巨头打造的平台,基本都是从集团内部业务的数字化切入,然后基于技术和解决方案沉淀建设平台、对外赋能。而阿里、腾讯这类云计算企业,则从提供云计算及相关能力切入,吸引其他平台及解决方案入驻。实际上,制造业企业的平台之间也各有侧重,卡奥斯COSMOPlat主要强调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差异化,并强调自身在创造用户体验和机理模型、知识图谱、数字孪生等制造业经验的优势,而汉云和树根基于自身的装备制造优势,更强调设备物联、预测性维护等核心优势。

每家企业进入市场的路径不一,但殊途同归。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后,双跨平台们来到了相同的主战场。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分析,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聚焦在企业侧、政府侧和产业侧三大领域,帮助企业上云上平台与数智化转型,帮助政府进行区域产业治理与公共服务,并面向企业间协同打造产业协同平台。

 
在企业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面向工业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相关的软件产品、云平台、解决方案等。与企业软件等企业服务类似,大型企业成为平台们重点攻克的对象,尤其是双跨平台。一方面,大型企业的项目涉及面广、要求更高,有助于平台通过项目打磨产品,另一方面,这类项目也能作为标杆案例帮助后续业务拓展。而在中小企业层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有不同的服务策略,卡奥斯COSMOPlat、科大讯飞等双跨平台通过与具备行业Know how能力的龙头企业共建平台或战略合作,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推广解决方案,而像黑湖智造等专业型的平台,则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为其提供SaaS化软件等产品。

在政府侧,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视。与数字政务项目不同,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政府,需要提供从企业到行业、园区甚至整个区域数字化的产业服务。以卡奥斯COSMOPlat提出的1+N+X工赋模式为例,不仅要搭建区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各委办局的政务、商务服务,还要帮助政府建设并打通行业平台、打造具备5G、双碳、环保、安全等功能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并最终构建城市级的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政府的合作,将有助于区域市场的拓展,加速城市产业机构转型升级。

在产业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提供企业间采购、制造、供应链等协同服务,这也是工信部大力倡导的新模式、新业态。在这方面,制造企业的平台往往可借助母公司的供应链资源,实现集约采购、工业品定制、协同制造等服务,而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则可以借助母公司的企业服务和金融等能力,提供网络协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们,找到了自己的主战场。这代表着从市场逻辑而言,工业互联网这个市场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稳步增长,工业互联网创造新数字红利

尽管中国工业互联网比美德两国起步稍晚,目前在关键核心技术、跨行业平台能力、标准化体系、开源社区和工业APP开发等方面也仍然存在劣势和短板,但在政府和市场两端的布局和推进下,整体产业规模和增速已经超过美德日等发达国家。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公开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增速高达11.28%,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中排名第一,规模占全球主要工业十国的20.19%,已超过日本与德国之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大关。

规模增长的同时,行业应用也在不断深化。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45个国民经济大类得到广泛应用,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75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了2400个。仅一季度,国家公布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就达到123个,到年底,还将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业务上云。


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推广,不仅打造了一批车间级、企业级、集群级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也带动直接、间接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加值规模占GDP比重呈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0.056万亿元、1.817万亿元和1.697万亿元,而2021年的增速预计将分别达到19.09%、14.02%和17.17%。

与增长陷入困境的消费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体现出了更深入、更稳健的经济带动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驱动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以此带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方面的提升,释放新的数字红利。而元宇宙、Web3等技术与工业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扩展工业互联网的价值空间和想象空间。

中国正凭借在制造业存量、数据资源和需求规模方面的优势,走出一条具备自己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道路。中国工业互联网,会不会复制中国互联网的奇迹?与通信技术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一样,未来难以通过当下可见的部分预测。正如工业的价值,常常存在于不可见的世界。

浏览 4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