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中学校旧址
共 2826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丰润中学校的前身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丰、玉、遵三县联合创办的“遵化州官立中学堂”(位于遵化城东北之龙泉文社旧址)。民国元年(1912年),丰润知识界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丰润中学校”,校名初为“丰润预备中学”。民国二年(1913年)2月初,正式开办“丰润县中学校”,校址选定县城南车轴山南麓建校。民国三年(1914年3月),把佛殿与禅房改成教室、宿舍。
校长室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大门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总务处室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会议室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图书馆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教室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六角亭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1960年,丰润中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更名“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后曾几易其名。
1984年,重新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恢复校名“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2019年,在丰润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两年投资3亿元,对车轴山中学包括丰润中学校旧址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大门
丰润中学校旧址大门
大门位于山脚下,面阔9.2米,由四柱三门组成。柱为石砌方柱,尖圆柱头。门为铁木制成,中间门为两扇四抹扇,两侧单扇门为三抹扇。中间门楣处雕有时任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孙奂伦书写的校名“丰润中学校”5个大字。门两侧连接抹八角围墙。
总务处室
总务处室
总务处室位于大门北面约38米处的第一层台地上。为砖石结构,四坡顶,平面呈倒“凹”字形。正房坐北朝南,面阔28.46米,进深5.8米。中部一间为穿堂,半圆形拱券大门,内为红砖拱券,地面条石铺设。穿堂两侧各有套间式房间两间,南立面设窗6个,北面各设门一个、窗两个。正房北侧有坐东朝西和坐西朝东的厢房各两间,面阔9.8米,进深6.2米,每间设门、窗各一个。厢房的门、窗上均用尖拱,其余各处门、窗上用弧形拱券。正房南立面顶部设女儿墙,分两层、明间女儿墙下层刻“中学校”3字,上款为“民国三年立”,下款为“新城白宝瑞”,是时任县长白宝瑞于民国三年(1914年)为学校题写的匾额;上层刻篆书“中学”二字组成的警钟图案。
校长室
校长室位于总务处室北面的第二级台地上。为砖石结构,两坡顶,面阔25.09米,进深6.8米,共5间。中部一间为穿堂,东西两侧各有两个房间。紧挨穿堂两侧的房间较小,在穿堂东、西两侧墙上设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较大房间,于南面设门。室内地面铺设几何图案的瓷砖。窗上均施弧形拱券,中间穿堂用三心圆拱券,拱券中间均置券心石。南侧有台阶可下至总务处室,台阶两侧垂带栏板、栏杆。
会议室
会议室位于校长室北面,面阔18.74米,进深10.7米,砖石木架结构。中间设门,两边各设四个窄长窗,窗上用平肩券,券脸正中设券心石。会议室内部隔成两间,南面为一大间,北面为一小间,两室间以石砌墙体相隔,墙体中部开半圆形拱门,拱门两侧各设两个小门。东、西两侧山墙南端各开一个侧门,门外各有向上的石质台阶可至图书馆所在的第三级台地。现辟为校史展览室。
图书馆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第三级台地上,为带前廊的券柱式二层楼房,砖石水泥结构,两层楼顶均用木质梁架。面阔18.08米,进深9.50米。一层廊柱为方形石质,柱间用半圆形拱券,两券相交落在方柱上,组成连拱廊;二层廊柱为六边形石质。券石均用浮雕装饰,一层为圆形与四叶草形相间,二层为圆形与四棱形相间,券脸正中均设券心石,各券间填以山花装饰。廊柱间和楼顶部设宝瓶式护栏,楼顶正中设三角形女儿墙,中间开光处浮雕一座光芒四射的警钟,旁边填以山花装饰。楼门设在中间,进去即为楼梯间,可登至二层;二楼楼梯间有门可通至前廊。两层左右各有一较大的房间,门开在楼梯间,各有窄窗4个开向前廊;二层向楼后设窄窗10个。
教室
教室与图书馆毗邻的两侧各建有平房两间,东、西两侧另有坐东朝西和坐西朝东的厢房各一排两间,与图书馆一起组成类似四合院结构的平面呈“凹”字形的建筑群组。均为砖石结构,梁架为木质桁架结构,木基层用椽木苇箔,红瓦顶。每间教室正面均于前、后各设门一个,两门之间设窗四个;东西坐落的教室北墙均设有窗三个,窗上饰尖拱,上部设有法式牛眼窗。
六角亭
六角亭位于大门东侧,水泥石木结构,平面为六边形,边长2.48米,通高6.49米。石砌基座,东侧有台阶可登亭。亭柱为水泥浇铸,共6根。顶为六角攒尖,木架青瓦顶。
历史文化
革命传统
丰润中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投身于这一斗争中,学校成立了“十人救国会”,组织全校罢课,声援“五四”运动。民国十七年(1928年)学校成立党支部,当时有20名学生加入了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又成立了学生党支部,选举曹化春(后名宋敏之,曾任农机部纪检组书记,副部级)为支部书记,成为丰润县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润中学校师生成为革命的进步力量,谱写了壮丽的反帝、反封建、抗战救国的历史篇章。安体诚(曾任黄埔军校校刊主编、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经济教员)等30多名学生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献出了宝贵生命;李颉伯、吴德、李尔重等在建国后担任了高级领导职务;宋之的、杨向奎等30多位同志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为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
文物价值
丰润中学校旧址是中国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例证之一,不管是主体建筑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内外装饰还是建筑材料的运用都体现了欧式建筑的特征,如图书馆的连拱廊、装饰宝瓶的栏杆,教室和总务处室的尖拱窗,教室的牛眼窗,总务处室、校长室的半圆拱、弧形拱和三心拱窗等。而六角亭的六角攒尖形式以及木架瓦顶的特点则将中式建筑融入其中,体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特征。丰润中学校旧址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06年5月25日,丰润中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丰润中学校旧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南约10千米。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丰润中学校旧址,路程约15.1千米,用时约30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