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4-01-01 00:00

南京市统计局

2005年2月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3305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5.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3.7%、52.6%、43.7%。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比上年上升3.0%。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四项分别上升7.3%、1.3%、3.0%和3.1%,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四项分别下降1.6%、1.7%、2.3%和0.7%。

2004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7.1,比上年上升7.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9.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84.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7万人。全市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73.87万人,比上年增加8.45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27万个。为解决下岗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全年创办服务型企业或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2672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上岗1.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2180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2.39万吨,比上年增长18.6%;棉花产量0.61万吨,比上年增长16.7%;油料总产量21万吨,其中油菜籽19.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7%、7.7%;蔬菜总产量321万吨,比上年下降4.0%。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34.7:65.3。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6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13.55万吨,分别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总产量8.46万吨,比上年下降4.3%。全年牛奶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水产品产量17.41万吨,比上年增长7.5%,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比重超过40%。2004年养殖业现价产值60.02亿元,同比增长9.9%。

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不断发展。2004年末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67个,其中当年新增加36个;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5.85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23亿元,按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3.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2%;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3%;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工业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和电力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22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8.3%。

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51.48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实现利润200.32亿元,比上年增长7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79,比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3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新产品产值率为11.4%;工业产品出****货值4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9.3%,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4.6%,在全市444家有出****货值的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4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张。200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0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更新改造投资18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房地产开发投资2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5%;第二产业投资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45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三产业投资7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5.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7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227.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完成货运周转量142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5%。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3.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4.1%。邮电业务收入5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1.4亿元,邮政业务收入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84.3万户;无线寻呼用户继续减少,年末为0.3万户;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5.9万户,累计达到288.7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159.8万户,新增6.4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37.5万门。全市宽带用户达24.7万户,比上年末上升142%,合计上网时间达1761.8万小时。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270.5万件,比上年增长18.2%。

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接待入境旅游者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7%。国际旅游创汇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经批准因私出国境人数达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7%。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3家;4A级旅游景点5个;各类旅行社373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7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6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6%。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55.60亿元、217.56亿元和124.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28.1%和51.5%。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9家,成交额6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0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出口总值10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地方出口总值6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5%)。三资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全年三资企业出口36.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9%,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5.3%。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全年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1%,占全市出口额的89.5%。新兴出口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全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1.3%和26.2%。全市已有103家企业出口额超千万美元,出口额达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7%。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803个,新批项目平均单体协议外资规模为482.1万美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外商实际直接投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积聚效应和产出功能明显增强。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合同利用外资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

2004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期末在外劳务人数6295人,比上年末增长8.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3.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8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9.3%。

金融信贷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412.06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82.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245.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4%。

保险市场总体保持增长。2004年全市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7.05亿元,比上年下降2.5%;非人身险保费收入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保险赔款支出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6.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长江三桥建设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004年累计完成投资17.0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额55%。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段、宁蚌高速公路南京段、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扩建工程、汤龙公路、205国道宁芜段扩建工程(南京段)、312国道沪宁段扩建(南京段)、南京绕城公路高速化改造、江南和江北沿江公路等9条公路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5.8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7.5%。地铁一号线已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9.3%,实现了全线“电通”和“轨通”,正在进行单机和单系统调试运行。

全年新、改建道路长度17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12.8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总数达4776辆,比上年净增337辆。

“绿色南京”工程完成重点项目及城市园林绿化面积19.3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424万株,栽植大树6.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近59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27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新改建公厕60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5座;完成亮化楼宇300余幢。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972.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1%。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09亿元。科技兴农,引进农业新品种100项以上,全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其中经认定的省级园区6个。科技开放度有所增强,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4个,合作平台项目6个,引进先进技术10项。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进展,全市专利申请达3908件,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发明专利占36.2%,申请量比上年增长22.2%。全市新建技术贸易机构170家,技术交易额40.38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38所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2004年新招收本专科生12.94万人,在校学生44.2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18万人和5.27万人。在宁高校招收研究生1.87万人,在校研究生4.9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710人和9394人。

拥有普通中学240所,在校学生33.93万人,比上年增加16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2万人,比上年增加4035人。初中入学率达100%。

拥有小学450所,在校学生32.38万人,比上年减少2.79万人。现有幼儿园479所,在园儿童10.46万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2个。档案馆14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8.71万卷。共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2004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5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7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2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5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2.1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39万人;护师和护士1.15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0.12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3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42张。

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力度。2004年全市未发生霍乱疫情,未发生甲、乙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分别比上年上升8.3%和55.3%。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98.98%。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达99.55%。

农村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初级卫生保健合格镇(街)占所有镇(街)的比重达100%,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97%,参保率达86.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有6名南京籍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取得了1金1银的好成绩,实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史新突破。先后承办了6项次全国比赛,3项次省级比赛。新建了100个全民健身工程(点),总数增加到938个,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新建社区健身房29个。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占100%。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14个,投资2.23亿元。全市建成了1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66.4平方公里;建成了2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59.1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4.63亿吨,比上年下降了5.1%,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9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3.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255亿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了2.4%,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42万吨,比上年上升了1.8%,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量为4.73万吨,比上年下降了0.6%。2004年南京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83.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7万人。在全市户籍人口中,市区50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7万人;两县82.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在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18.39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71.7%;农业人口165.21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28.3%。人口出生率7.73‰,比上年上升0.86个千分点;死亡率5.44‰,比上年下降1.35个千分点。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4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9.9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83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75.87万人;医保参保人数124.15万人。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性单位拥有床位1.11万张,其中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2141张,收养1792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05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6个。全市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2.05万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的有0.9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01.68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性支出8349.67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533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9.3元,比上年增长14.8%。

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2004年全市城镇竣工住宅559.54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63平方米。

注: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和预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南京市统计局2005年2月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兼顾,有效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综 合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3305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5.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3.7%、52.6%、43.7%。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比上年上升3.0%。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四项分别上升7.3%、1.3%、3.0%和3.1%,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四项分别下降1.6%、1.7%、2.3%和0.7%。RAG-ES2024-09-11
2004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7.1,比上年上升7.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4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9.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84.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7万人。全市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73.87万人,比上年增加8.45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27万个。为解决下岗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全年创办服务型企业或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2672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上岗1.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22180元。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2.39万吨,比上年增长18.6%;棉花产量0.61万吨,比上年增长16.7%;油料总产量21万吨,其中油菜籽19.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7%、7.7%;蔬菜总产量321万吨,比上年下降4.0%。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34.7:65.3。RAG-ES2024-09-11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6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13.55万吨,分别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总产量8.46万吨,比上年下降4.3%。全年牛奶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水产品产量17.41万吨,比上年增长7.5%,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比重超过40%。2004年养殖业现价产值60.02亿元,同比增长9.9%。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不断发展。2004年末累计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67个,其中当年新增加36个;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65.85万亩。三、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23亿元,按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3.0%。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2%;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3%;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RAG-ES2024-09-11
浏览 6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