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因寺大殿
寿因寺大殿
共 198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1
历史沿革
寿因寺始建于何年,说法不一。“据考证,可能初建于清顺治年间。据说,此庙最早是由土默特左翼部所建,为供养迈达里呼图克图而建的。”
寿因寺后因年久失修,寺庙破损,再加上位于河畔低洼处,每逢雨季便受到威胁。为此,八世迈达里活佛决定搬迁和重建寿因寺。民国十年(1921年),破土动工;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竣工。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寿因寺遭到毁坏,经卷法物全部丢失。
2008~2009年,库伦旗政府对寿因寺大殿进行了维修。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寿因寺大殿
寿因寺大殿是一座藏汉结合重檐两层大木结构的藏传佛教大型殿堂,平面呈“凸”形,面阔七间,进深八间,正面出抱厦五间,其中居中三间为门廊。大殿底层为藏式厚重墙体、小窗、平顶做法,二层由前而后分别布列汉式卷棚歇山、歇山式殿堂三座,两侧廊庑与前、后殿堂封闭接建为一封闭式空间。殿内中心采用四根通柱支撑二层中殿屋顶,其间不置楼面,与底层空间相通。后殿做法与之相似,仅以木构雕饰栏板绕行一周。建筑艺术方面,底层及二层两侧的廊庑外墙属藏式做法,殿内明柱、门廊石柱皆为藏式方柱典型做法,门窗也为传统藏式风格。二层各殿及廊庑则为汉式大木和传统装修做法。殿内前半部为经堂,后部为佛殿。寿因寺在建筑科学技术及工程做法上涵盖了清代各个时期的建筑特征,历史信息丰富,真实地记录了包括歇山、硬山、廊庑及其结构构造独特的处理手法、斗棋的灵活应用和繁简变化、砖作粗、精工艺做法的结合,同时吸纳了西藏“都纲法式”建筑科技元素,与汉式传统大木构制相结合,是内蒙古东部区寺庙建筑的典型代表作。
文物遗存
经书
寿因寺大殿的东西两头存放有《甘珠尔》和《丹珠尔》经。
壁画
文物价值
寿因寺大殿是蒙藏满汉传统艺术的融合,在建筑、雕塑、壁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寿因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寿因寺大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格尔林苏木。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寿因寺大殿,路程约48.9千米,用时约44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