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之flomo工具

共 227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0-12-20 09:23

这篇不只是介绍工具,还会聊聊我自己的信息--知识处理流程。PKM(个人知识管理)内容比较私人,有不同想法也正常,可以讨论。

2 个认知前提

首先有两个我的认知前提。第 1 是之前有说明的如何避免低效阅读。就是好内容,一定要做笔记。不然只是变成「已读」状态而已。第 2 是知识和信息的理解。信息有半衰期长和短的区别,比如:实时资讯就是短半衰期,练字就是长半衰期。长期摄入短半衰期信息,会丢失深度思考能力,被掏干的灵魂只剩下二元论。非黑即白,少了五彩斑斓。之前方可成有说过一句对输入信息非常形象的描述:

越来越多人懂得健康饮食:少吃垃圾食品,少摄入糖分,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其实,我们也应该用心打造自己的媒体食谱——摄入均衡、充分的信息营养,摒弃低质的信源。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而长半衰期的信息积攒,慢慢会连成线,帮忙拆解一个个具体问题。这就是知识。

至于长半衰期信息的获取,以前是书籍。现在呢,根据信息匹配度,书影音都行。这个观点,李如一在《明日世界生存指南》中的这篇文章说得很清楚。

PKM 流程

有了这 2 个认知前提,再来说说具体 PKM 流程。

信息处理流程

对应流程辅助工具分别是:

  • 信息收集:轻芒杂志、Reeder(配合 RSSHub 使用);

  • 信息过滤:flomo,Cubox(类似 Pocket 的稍后阅读工具);

  • 内化知识:各类写作工具,比如:Typora

使用 RSS 订阅可以主动选择信息源,是目前获取信息,最有效率的选择。好的信息使用 Cubox 稍后阅读。然后有启发的内容,放进 flomo,整理成知识卡片,日常回顾,最后进行输出。

再详细说明下。其中,Cubox 这款工具还在体验阶段,因为觉得一些细节交互没那么好。其次是关于信息源的选择,我目前是遵循 2 个策略:选熟悉领域,可以有小范围延伸;尽量读经过时间验证的内容,或者看看厉害的人在读什么。这样在能保证内容质量同时,有一些延伸,不至于限于自己专业。然后是对知识卡片的理解。可以搜索了解卢曼-知识卡片,和参考阳志平的跨年答疑(3):卡片十二问。最后是知识输出。保持输出既能锻炼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存档过程还能看到自己的认知演变。

好了,再来说说 flomo。

flomo 的应用

flomo 不是一款写作工具,属于 PKM 一环。关于这款工具的设计,可以看看flomo weekly vol.000 - flomo 浮墨笔记的源起 这篇文章。目前我使用 flomo 的场景:

  • 即时灵感记录:使用 flomo 服务号和快捷指令;

  • 文章摘录,内化文章内容后二次创造;

  • 时不时当作“稍后阅读”工具;

  • 小段文章内容创作(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一篇文章,这也是一种激发);

  • 知识卡片。用标签划分好知识领域,日常回顾。

为什么说是 PKM 的一环,是因为根据上述使用场景。紧接着就会把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卡片。然后每个标签积攒成多后,就是一个个点状的 MEMO(flomo 对知识卡片或者灵感的叫法),后续就可以解决某一个问题,形成一篇文章、一个观点。

在 flomo 出现之前,一直使用 Mac 系统备忘录(其实在这之前来回使用了很多工具,最后回到极简的备忘录)。但备忘录并不是完全针对知识卡片而设计。flomo 这类工具,第 1 优先级就是激发灵感、想法。让用户有意愿记录。其次是提升记录内容的处理效率(记录、查找、二次创造、回顾)。flomo 会提供很多记录知识的解法,引导使用。不然,它就会变成备忘录、树洞或者其它。所以, flomo 的出现就是针对灵感和知识卡片记录。和我的 PKM 完全契合。

对于具体功能上,目前 flomo 看起来比较好的支持了文字,期待后续可以支持图片和文字排版。因为有的文字会配以图片说明。至于排版,无须交给用户操作,flomo调试好一个固定版式(类似图片大小、是否居中、边框、图文间距)就可以了。如果有客户端,会非常欣喜。因为之前使用的是系统备忘录,整体比网页体验要好。

关于 flomo 的延伸想法

好了,另外跳出来再说 2 个和 PKM 无关,但和 flomo 有关的想法。第 1 个,对于 flomo 这款产品来说,怎样才算做得好呢,如何来衡量它的价值?我目前想的是「MEMO利用率」。只是记录得多,和「收藏」没有区别,需要看的是:把 MEMO 转化成「输出」次数,输出指的是:

  • 应用成文章的次数。比如:我上面引用方可成那段对输入信息描述。之前的文章也有引用;

  • 应用到音视频、交谈中的次数。

除了对外的影响,还有对内影响个人认知的次数。当然,这个没办法精确衡量。

第 2 个,是关于 flomo 团队 @少楠 和 @lightory。给人感觉非常真诚(而且刚好我也了解卢曼知识卡片方法和阳志平老师博客)。像这类工具,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有保证的公司。毕竟这些属于个人数据(flomo 会做数据导出)。flomo 虽然是小团队,但有真诚背书。另外是关于 flomo 冷启动的方式,非常典型,我觉得类似的工具完全可以照搬学习。

如果日常有很多想法奔涌,如果你也了解卢曼的知识卡片。相信你会有共鸣。


References

  • 跨年答疑(3):卡片十二问:https://www.yangzhiping.com/psy/happy-new-year-faq3.html
浏览 3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