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寺塔
共 115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37
历史沿革
龙德寺塔建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龙德寺塔着火,烧毁了一部分木结构后重修。
南宋宝裕二年(1254年),和尚子豪出面重修。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龙德寺塔向东倾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龙德寺塔遭雷击,塔身向东微倾,又重修。
元大德九年(1305年), 龙德寺的住持文启募资修复龙德寺塔。
明正统年间遭火灾,明万历年间再修。
1979年,浙江省文管会拨款重修,塔砖全部按原尺寸由当地加工,塔基和塔刹基本保持旧观。
1980年,修复龙德寺塔。
1981年,浦江县委、县政府在龙德寺塔下建立以古塔为中心的塔山公园。
龙德寺塔
建筑格局
龙德寺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砖砌塔身高36米,七层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层都有两米来高拱形门洞,六门相对。塔身外原有木构塔檐,平座、斗拱、飞檐翘角、凌空伸张。历史上古塔曾多次遭遇火焚和雷击,木结构的平座、勾栏、腰檐、楼梯、楼板和塔顶的塔刹均无存,但塔身是北宋原构。龙德寺塔记事砖砌于塔身三、四级之间,从四级到七级的建造所费时日共八年。
龙德寺塔身向东北倾斜度为38厘米已五百多年,塔基深仅90厘米,基础地层并不是花冈岩地层,但地层迄今无下陷。龙德寺塔身内壁各层施斗栱,每面用补间铺作一朵,形制同塔外,出跳部分无存,内外槏柱用阑额相连,内槏柱横向出半栱撑托木制,平座层各面设壶形壁龛。原先可以登临塔顶现在只能站在底层仰望,七个六边形光圈在尽头结成白点。
龙德寺塔
文物遗存
龙德寺塔发现“大中祥符丙辰(1016年)”“皇宋天禧元年(1017年)”等铭文砖和银钵、藏经银盒、钱币等北宋文物,与地方志记载龙德寺塔建成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吻合。龙德寺塔第四层还出土了錾鹦鹉纹圆银盒和錾摩羯纹银钵,目前馆藏在浦江博物馆。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龙德寺塔倾斜却不倒,与地形、地质、材料、黏合工艺等因素有关,对现代建筑科学应用有较高参考价值。龙德寺塔在工艺、形制、塔基、空间尺度、平衡、抗震等方面都具有建筑美学和力学的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1963年,龙德寺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龙德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