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8-01-01 00:00

常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一化三基”的战略,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全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综 合

    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8.2亿元,增长17.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12.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1:42.2:33.7调整为22.8:44.6:32.6,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29.6亿元,增长21.1%。财政总支出108.0亿元,增长26.0%,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支出23.6亿元,增长28.2%,教育支出21.3亿元,增长28.5%,农林水事务支出10.9亿元,增长29.4%,科学技术支出0.7亿元,增长36.1%,医疗卫生支出6.8亿元,增长53.8%。

    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8亿元。镇村同治建设投入1.4亿多元。完成通乡公路193公里,通村水泥路2100公里,新建通组水泥路318公里。全市二十个改水示范片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新解决了2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04万口。培训农民39万多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7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次,农村带头人培训7145人次。全市已有400多万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完成改建扩建的乡镇卫生院52所、村级卫生室351个。改造中小学危房328座,为45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杂费。新建或改建33所乡镇敬老院,25所村级“五保之家”。所有区县(市)都已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省“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市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7.46万平方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167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72.39万人,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33所、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73.03%,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9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350个,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8所,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辖区和县级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为100%和8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均完成或超计划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3.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市场价格逐步回落。2008年,全市市场价格从年初的高位运行逐步回落到年底的可控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6.0%和104.6%。各种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6.6%,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稍快,为114.8%;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居住类物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101.7%、105.1%、106.4%;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物价有所下降,其指数分别为94.7%、99.9%、97.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大的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不多,投资规模在全省所占比重仍然不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节能降耗有较大压力。

农 业

    种植业面积有所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98.6千公顷,比上年(农业上年数为第二次农业普查修正数,下同)增长6.0%;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81千公顷,增长1.0%。棉花种植面积88.5千公顷,下降9.4%。糖料种植面积2.4千公顷,增长57.2%。油料种植面积268.3千公顷,增长30.3%。蔬菜种植面积84.2千公顷,增长1.2%。

    农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粮食总产量370.35万吨,增长7.6%。油料产量44.06万吨,增长19.7%。棉花产量13.29万吨,下降19.34%。

    全市出栏肉猪627.9万头,比上年增长19.3%。出栏牛12.6万头,增长4.0%。出栏羊176.51万头,下降0.26%。肉类产量62.07万吨,增长13.2%。牛奶产量0.83万吨,下降6.2%。水产品产量37.3万吨,增长3.6%。

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一改近几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不利局面。全市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0.9亿元,增长31.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4.4%。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亿元企业达到112家,比上年增加43家。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87家,比上年增加144家。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291.1亿元,烟草成为全市第一个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产业。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52%,比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6%,增长0.2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11.9亿元,增长19%;实现利润65.2亿元,增长14%;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15亿元,增长156.8%。 

    建筑业有所下滑。2008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8.6亿元,同比下降1.1%。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090.3万平方米,增长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502.7万平方米,下降0.6%。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08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8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1.12%。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1.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市关停水泥企业12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97.2万吨,关停造纸企业1家。12家省“百家节能行动”企业和2家国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3%,比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低6.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为58.3%,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规模万元增加值能耗1.23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8.38%,COD排放总量削减2.38%。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48%。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共发生事故880起,死亡264人,伤838人,直接经济损失 1746.4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18.9%、9.6%、18.1%、7.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5人,下降25.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75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8.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47起,造成218人死亡,8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99.2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29人。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0.5亿元,增长2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增长10.0%。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1.0亿元,增长3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9.8亿元,增长4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6.6亿元,增长4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1.8:57.1:41.1。

    房地产市场陷入低靡。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商品房竣工面积154.7万平方米,下降23.7%。商品房销售面积153.9万平方米,下降28.5%;其中期房销售面积74.9万平米,下降39%;现房销售面积79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额29.5亿元,下降18.1%,其中住宅销售额24.4亿元,下降21.0%。

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火爆。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6亿元,增长22.9%;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2亿元,增长22.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291.2亿元,增长22.7%;餐饮业为42.9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为7.7亿元,增长19.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9.3亿元,增长26.8%。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02.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国内旅游者989.8万人次,增长16.0%;入境旅游者12.2万人次,增长9.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9.03亿元,增长16.4%。国内旅游收入48.81亿元,增长1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2亿元,增长33.9%。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0.3亿元,增长6.4%。引进内资项目381个(含续建项目),其中:省外境内资金项目161个,实际到位资金83.1亿元;省内市外资金项目220个,实际到位资金117.2亿元。全年外资到位2.1亿美元,增长11.5%;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8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64.3%。全市合同外资额为2.23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1.6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73.8%。今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基本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合同外资额1.8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82.2%,第一产业合同外资额0.2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12.5%,第三产业合同外资0.1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5.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有18个,比上年增长12.5%,合同外资额1.99亿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89%,下降4%。

    对外贸易活跃。2008年我市对外贸易总额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0%。出口额1.37亿美元,增长31.5%;进口额1.36亿美元,增长64.1%。三资企业仍占据进口主导地位,全年进口12809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4.2%。出口前“十强”企业出口总额10338万美元,增长43.3%,其出口增量占全市出口增量的95.3%。出口规模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家,其中鸿鹰祥公司成为继杰新纺织、达门船舶后又一个年出口规模过千万美元的企业。

交通和邮电

    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31亿人,与上年相比下降10.3%,客运周转量60.62亿人公里,下降0.02%;货运量8021万吨,增长5.0%,货运周转量95.1亿吨公里,增长9.0%。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1714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205.7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33万辆,比上年增长14.9%。本年新注册汽车1.36万辆,增长20.7%;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72万辆,增长45.3%。本年新注册轿车0.74万辆,增长33.3%;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2.51万辆,增长47.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23亿元,增长1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2.42亿元,增长20.4%;电信业务总量为22.73亿元,增长13.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542.96万门,增长51.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91.0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9.0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1.9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3.3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8.9万户,增长13.1%。 

银行、保险和证券

    银行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614.19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企业年末存款余额为77.4亿元,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0.24亿元,增长21.8%。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22.17亿元,比年初增长14.8%,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202.6亿元,增长15.1%;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115.18亿元,增长16.7%。个人住房贷款20.0亿元,比年初增长30.2%;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82亿元,增长30.8%。

    保险事业发展迅猛。新增保险公司7家,全市保险公司总数已达24家,其中寿险公司8家、产险公司13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市保费收入29.1亿元,增长60.2%。赔付额7.77亿元,增长34.0%。
股票市值大幅下降。全年证券交易额417.9亿元。市域内两家上市公司年末股票市价总值32.2亿元,比去年年末下降55.3%。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78所,招生2.45万人,比上年下降26.6%,在校学生7.14万人,下降19.0%,毕业学生2.47万人,增长5.1%;普通高中58所,招生3.91万人,增长1.6%,在校学生11.05万人,下降4.7%,毕业学生3.93万人,增长7.1%;初中学校256所,招生5.89万人,下降7.8%,在校学生18.48万人,下降5.0%,毕业学生6.66万人,下降5.8%,中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99%,下降0.19%,中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82%;普通小学840所,招生4.58万人,下降1.5%,在校学生28.54万人,下降3.68%,毕业学生5.74万人,下降7.7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3所,招生127人,增长62.8%,在校学生604人,增长22.3%;幼儿园在校生8.91万人。

    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产品检测实验室9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地震台站5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成功预报群发性地质性灾害7起。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1.2亿元,增长48.2%。全年专利申请达467件,增长13.9%,授权专利达294件,增长10.1%。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1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47%;电视台9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16%,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9.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7.02万户。档案馆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万卷(件)。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379个,卫生技术人员共1814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10人,注册护士5606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技术人员共57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共255人;乡镇卫生院221个,卫生院技术人员共5628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现有体育场28个,体育馆16座,运动场3356个,游泳池19个。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75项次,参加全面健身运动人数186万人。获得世界冠军2个,获得全国冠军1个。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14.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26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14.24万人,增长0.2%;女性人口299.92万人,增长0.5%。0—18岁人口94.26万人,下降8.89%;18—35岁人口152.77万人,下降3.07%;35—60岁人口267.63万人,增长5.4%;60岁以上人口99.50万人,增长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5‰,比上年上升0.45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2.2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8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82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336元,增长12.2%。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6.47万人,比上年增长7.8%,其中职工有45.54万人,增长9.2%,离退休人员20.93万人,增长4.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4万人,下降16%。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8.9万人,增长12.2%,其中职工有32万人,增长15%,退休人员有16.9万人,增长6%,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16.26万人,增长4.9%,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5468人,比上年增长16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319张,收养人员达1729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1.9万人,农村居民达11.2万人。拥有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095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05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亿元,筹措福利资金0.46亿元。发放救灾救济款0.5亿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008

时光轴

RAG15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常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一化三基”的战略,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全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综 合    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8.2亿元,增长17.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12.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1:42.2:33.7调整为22.8:44.6:32.6,结构进一步优化。RAG-ES2024-09-10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29.6亿元,增长21.1%。财政总支出108.0亿元,增长26.0%,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支出23.6亿元,增长28.2%,教育支出21.3亿元,增长28.5%,农林水事务支出10.9亿元,增长29.4%,科学技术支出0.7亿元,增长36.1%,医疗卫生支出6.8亿元,增长53.8%。    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8亿元。镇村同治建设投入1.4亿多元。完成通乡公路193公里,通村水泥路2100公里,新建通组水泥路318公里。全市二十个改水示范片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新解决了2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04万口。培训农民39万多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7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次,农村带头人培训7145人次。全市已有400多万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完成改建扩建的乡镇卫生院52所、村级卫生室351个。改造中小学危房328座,为45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杂费。新建或改建33所乡镇敬老院,25所村级“五保之家”。所有区县(市)都已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RAG-ES2024-09-10
    省“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市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7.46万平方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167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72.39万人,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33所、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73.03%,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9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350个,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8所,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辖区和县级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为100%和8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均完成或超计划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3.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市场价格逐步回落。2008年,全市市场价格从年初的高位运行逐步回落到年底的可控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6.0%和104.6%。各种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6.6%,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稍快,为114.8%;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居住类物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101.7%、105.1%、106.4%;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物价有所下降,其指数分别为94.7%、99.9%、97.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RAG-ES2024-09-10
浏览 8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