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8-01-01 00:00

(2009年3月30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面临的各种困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5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320.57亿元,增长15.6%。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7.1:48.1:34.8调整为15.5:49.5:35.0。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13个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列入整治的181户化工生产企业已关闭63户、整改62户、搬迁17户。主城区燃煤锅炉全面拆除,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消减2.2%和3.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质量、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4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5%,被授予 "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目标的实现提升了淮安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1-4季度涨幅分别为6.5%、6.5%、4.5%和1.8%。食品类价格上涨11.2%,其中粮食上涨7.9%、猪肉上涨21.5%、油脂上涨24.2%、鲜蛋上涨2.1%、水产品上涨14.0%、鲜菜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6%;居住类价格上涨2.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8%。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15万人,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84.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24.7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夏粮总产量164.49万吨,比上年增长7.1%;秋粮总产量260.25万吨,比上年增长3.0%。棉花总产量672吨,比上年下降60.5%。油料作物总产量10.49万吨,比上年下降5.8%。蔬菜总产量256.21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3千公顷。生猪出栏258.38万头;猪牛羊肉产量17.21万吨;家禽出栏5686.49万只,比上年增长5.9%;禽蛋总产量12.93万吨,下降16.3%;牛奶总产量4.48万吨,增长21.7%。全年水产品产量26.03万吨,比上年增长2.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47.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拖拉机拥有量21.61万台,增长9.7%;联合收割机1.11万台,与上年持平;旋耕机18.72万台,增长10.5%;农用运输车7033辆,下降1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3.33亿元,增长17.0%;集体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9.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78.24亿元,增长13.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47.42亿元,增长41.5%。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3.02亿元,增长14.9%。全年工业用电68.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盐

4013419

32.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85550.1

-0.8

配混合饲料

703679.3

-1.7

白酒(65°)

千升

36285

4.2

卷烟

万支

2663793

3.8

化学纤维

52492

-24.4

48499.3

-38.3

万米

5855.22

-6.1

服装

万件

2607.48

25.1

人造板

立方米

464401.9

-6.7

原油加工量

782975

-12.9

氢氧化钠(烧碱)

149901

-3.9

碳酸钠(纯碱)

364989

11.4

农用氮、磷、钾肥合计

229999

33.8

化学农药原料

3474

-43.9

合成洗涤剂

83643

0.2

橡胶轮胎外胎

10075143

-4.5

水泥

3427200

-2.0

钢材

2979047

20.5

交流电动机

千瓦

3121934

12.7

电力电缆

千米

63658.38

45.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实现利税134.63亿元,增长23.0%,其中利润57.27亿元,增长22.1%。企业亏损面17.2%,比上年上升9.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37亿元,增长67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5.01,提高14.78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38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69.35亿元,增长22.3%;安装工程产值15.82亿元,增长2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82.23万平方米,增长33.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76.95万平方米,增长3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城镇投资379.81亿元,增长29.7%;农村投资45.05亿元,增长39.4%;房地产投资138.40亿元,增长35.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0.30亿元,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281.70亿元,增长23.8%,其中工业投资270.7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投资271.25亿元,增长45.4%。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富士康二期、达方电子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长三角光伏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
  商品房销售有所下降。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63.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7.00万平方米,下降19.7%;商品房销售额70.45亿元,下降12.4%,其中住宅销售额60.21亿元,下降12.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0.35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5亿元。建成宁淮高速南互通、宿淮高速西互通和宁宿徐高速盱眙南段,高速公路实现联网畅通。完成淮涟一级公路、328省道楚州-洪泽段等工程,淮安民用机场以及205国道、237省道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全面推进,淮阴发电厂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建成投运。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额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3.64亿元,增长2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2.26亿元,增长24.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6.1亿元,增长23.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5.66亿元,增长30%;其他行业零售额4.17亿元,增长30.7%。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5%;粮油类、肉禽蛋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7.9%、97.8%。
  全市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15家,实现成交额89.5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持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出口11.94亿美元,增长29.7%;进口5.88亿美元,增长11.3%。在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17家,超500万美元的企业38家,累计出口8.8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4.41%。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42个;协议注册外资1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8%;注册外资实际到帐4.54亿美元,增长37.1%;全市外资企业缴纳涉外税收17.5亿元,增长51.3%。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1亿美元,新派境外劳务726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7.2%,年末在外人数16668人。境外承包工程不断拓展。全年共新承揽10个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境外投资积极推进。7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投资额481.5万美元。其中,江苏中淮建设集团成功收购苏丹境外企业中的外方股份,并进行现金增资,是目前我市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8个省级开发区新增基础设施投入35.2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944.6亿元。市经济开发区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国家级进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海关通关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启用。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4859万人、公路货运量2981万吨、水路货运量22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2.1%和9.9%;客运周转量41.7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74.8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8%和11.6%;港口货物吞吐量3743万吨,增长3.8%。全市年末公路总里程11064公里,比上年增加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0公里,增加28公里。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11.4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7.6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3.7%。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淮通物流园、金网物流中心等龙头物流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开通淮安南港至南京龙潭港、扬州港、上海港、太仓港等港口的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加强。全市实施改造渡口36道,撤渡建桥4座,维修改造国省干线公路桥梁5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90座。洪泽湖搜救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水上搜救网络日趋严密,重点水域应急搜救效能明显提高。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64亿元,增长5.9%;邮政业务收入1.89亿元,增长9.2%。全市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33.24万户,比上年下降12.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3.81万户,比上年增长5.5%;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21.93万户,增长29.5%,其中宽带网接入用户21.18万户,增长44.2%。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国内接待854.74万人次,增长16.6%;入境游客26422人,下降4.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76万美元,下降6.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7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75.57亿元,增长30.2%;一般预算收入71.36亿元,增长38.8%;社保基金收入18.89亿元,增长65.9%。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财政总支出1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4.29亿元,增长36.6%;社保基金支出16.67亿元,增长47.4%。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4亿元,增长26.0%;公共安全支出7.98亿元,增长34.5%;教育支出23.12亿元,增长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19亿元,增长28.2%;医疗卫生支出6.16亿元,增长57.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92亿元,增长42.5%;农林水事务支出13.88亿元,增长78.4%;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6.23亿元,增长25.4%。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01.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7.69亿元,增长18.1%;本外币贷款余额464.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76亿元,增长13.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94.53亿元,增加104.56亿元,增长17.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0.71亿元,增加82.23亿元,增长25.8%);人民币贷款余额451.74亿元,增加55.42亿元,增长14.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8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现金支出2122.01亿元,增长2.7%。货币回笼61.15亿元,增长12.6%。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5亿元,增长2.0%;寿险收入16.29亿元,增长42.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08亿元,下降22.5%。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9.8%。其中,财产险3.04亿元,增长47.9%;寿险3.41亿元,增长122.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成功举办2008淮安科技洽谈会,全社会研发投入9.7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9.8%;新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品27个;3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立项,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立项,16个项目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立项,23个项目获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新批准设立省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1家;全年申请专利2727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普通本科院校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所,在校生6.77万人;普通中学211所,在校生34.11万人;职业高中18所,在校生4.74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7所,在校生3.8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21万人;小学469所,在校生32.3万人;幼儿园266所,在园幼儿13.25万人。全市学前教育入园率92.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运河文化界、淮扬菜美食节、全国网络媒体淮安行等活动。话剧《跑来跑去》在北京东图剧场首演;京剧《扁担谣》荣获国家大奖。免费开放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淮安市博物馆等13家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末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5个;广播电台7座、电视台7座、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61.3万户,比上年增长19.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 600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综合医院31个,专科医院8个,中医院7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卫生院13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6万张,其中医院8042张、卫生院3370张;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医生)2.3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05人、注册护士503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29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 189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3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覆盖面由97%提高到99.9%。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邱健、陈业刚分别为淮安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和残奥会银牌、铜牌。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组织了第13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参加人数200多万人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组织奖"。建成了22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9个"街道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和80个"社区居委会体育健身点"。创建了100个市级城乡体育健身俱乐部。组织参加省青少年比赛,获得金牌56枚。成功举办了市第六届运动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中美日国际乒乓球友好交流活动,承办了省级以上比赛11项,荣获优秀赛区称号。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5.4分。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341天,所占比重达到93.4%;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5.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9.8%以上,主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在100%。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金湖、洪泽、盱眙、涟水四县和淮阴区、楚州区两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4个;市级绿色学校13所;建成24个市级优美乡镇、22个市级生态村和25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全市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209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36.9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0.5%;全年出生6.81万人,死亡3.30万人;人口出生率12.7‰,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6.6‰。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7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9058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657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0元,增长15.2%。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45.82万人、43.11万人、55.81万人、29.01万人、23.7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14万人、2.31万人、7.91万人、7.03万人、3.62万人。全市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障人数超过10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58万人。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分别征缴16.71亿元、1.21亿元、6.33亿元、3562万元、2229万元,增长45.2%、38.1%、19%、36%、33%。全市共为12.0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4.96亿元。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11.8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率达99.7%。为9.72万名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跟踪医疗服务。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08》公布数字为准。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9年3月30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面临的各种困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5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320.57亿元,增长15.6%。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7.1:48.1:34.8调整为15.5:49.5:35.0。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对13个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列入整治的181户化工生产企业已关闭63户、整改62户、搬迁17户。主城区燃煤锅炉全面拆除,秸秆禁烧成效显著,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消减2.2%和3.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质量、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4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5%,被授予 "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目标的实现提升了淮安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1-4季度涨幅分别为6.5%、6.5%、4.5%和1.8%。食品类价格上涨11.2%,其中粮食上涨7.9%、猪肉上涨21.5%、油脂上涨24.2%、鲜蛋上涨2.1%、水产品上涨14.0%、鲜菜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6%;居住类价格上涨2.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8%。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15万人,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84.5%。RAG-ES2024-09-11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24.7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夏粮总产量164.49万吨,比上年增长7.1%;秋粮总产量260.25万吨,比上年增长3.0%。棉花总产量672吨,比上年下降60.5%。油料作物总产量10.49万吨,比上年下降5.8%。蔬菜总产量256.21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3千公顷。生猪出栏258.38万头;猪牛羊肉产量17.21万吨;家禽出栏5686.49万只,比上年增长5.9%;禽蛋总产量12.93万吨,下降16.3%;牛奶总产量4.48万吨,增长21.7%。全年水产品产量26.03万吨,比上年增长2.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47.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拖拉机拥有量21.61万台,增长9.7%;联合收割机1.11万台,与上年持平;旋耕机18.72万台,增长10.5%;农用运输车7033辆,下降14.0%。RAG-ES2024-09-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3.33亿元,增长17.0%;集体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9.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78.24亿元,增长13.8%;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47.42亿元,增长41.5%。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3.02亿元,增长14.9%。全年工业用电68.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盐 吨 4013419 32.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85550.1 -0.8 配混合饲料 吨 703679.3 -1.7 白酒(折65°) 千升 36285 4.2 卷烟 万支 2663793 3.8 化学纤维 吨 52492 -24.4 纱 吨 48499.3 -38.3 布 万米 5855.22 -6.1 服装 万件 2607.48 25.1 人造板 立方米 464401.9 -6.7 原油加工量 吨 782975 -12.9 氢氧化钠(烧碱) 吨 149901 -3.9 碳酸钠(纯碱) 吨 364989 11.4 农用氮、磷、钾肥合计 吨 229999 33.8 化学农药原料 吨 3474 -43.9 合成洗涤剂 吨 83643 0.2 橡胶轮胎外胎 条 10075143 -4.5 水泥 吨 3427200 -2.0 钢材 吨 2979047 20.5 交流电动机 千瓦 3121934 12.7 电力电缆 千米 63658.38 45.9 RAG-ES2024-09-11
浏览 8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