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7-01-01 00:00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069万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499715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2422万元,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2310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165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3.6∶59.8∶2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5.7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8.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22%,分别提高2.52个和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区和部分乡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59.49%,提高2.0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6%,涨幅比上年上升2.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21.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0.88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0.41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消费、进出口比例不够协调,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显尖锐。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和保护生态环境,任务相当艰巨;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稳定物价、看病就医、道路交通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稳定发展。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气候条件略好于2006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01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长3.56%。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7.7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7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2.46千公顷,增长2.07%;蔬菜面积8.33千公顷,下降1.54%。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造林面积2.36千公顷。多数畜产品产量持平,肉类总产量4.7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增长7.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32万吨,禽肉产量0.43万吨;禽蛋总产量2407吨,增长2.7%;牛奶总产量36吨,增长5.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3万吨,增长16.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7.9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1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4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农业投入增加,促进了农村发展。全年市财政安排“三农”支出6112万元,增长26.5%。为民办实事工作在农村取得新成效,建成农村公路155.74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62万人,增长42.5%;农户兴建沼气池568口,增长3.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74亿元,增长27%。轻、重工业增加值3.94亿元、25.8亿元,分别增长40.1%和25.2%。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28.2%;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37.3%。集体工业增加值0.067亿元,去年同期为零。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0.5%。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10.6%。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15.7%。

新兴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增长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成功进入全省新型工业化县(市、区)十强行列。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新产品产值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3.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在列入统计范围的4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36种,下降的有7种。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1.8%;产品销售率98.7%,降低1.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8.1亿元,增长31.5%,其中利润11.46亿元,增长35.2%。亏损企业亏损面4.8%,下降2.5个百分点;亏损额690万元,下降2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1.7%,提高39.79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0.6%。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04万元,增长25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7亿元,增长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83%。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优。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5%;第二产业投资13.6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9.82亿元,增长46%。工业投资17.1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4亿元,增长66%。

重点工程和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市29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6.42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84.34%。全面完成投资计划的有:金磊水泥公司的铁轨专用水泥生产项目、鲤鱼江中天商厦改造一期工程、东江南路廉租房建设、罗围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沿江路风光带及排污管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新区至程江口公路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等项目建成投产。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明显。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0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100%;新增固定资产18.35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69亿元,增长22.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04亿元,增长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21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8亿元,增长27.1%;其他行业零售额0.24亿元,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批发业0.92亿元,零售业0.9亿元,分别增长23%和24.6%。以住房、信息通讯、旅游等为代表的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6.2%,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5.1%;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3.6%,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1.8%。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受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全市全年进出口总额97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7.27%。其中,出口总额851万美元,减少16.65%;进口总额126万美元,减少21.25%。全市出口企业只有联合体育器材、大千工艺、天洋制衣3家,比上年减少2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较少。

利用外资水平和数量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新增工商注册外资企业5家,新增注册协议外资4335万美元,增长35.9%。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4%和2.93%,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增长3.95%和7.6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42.7万公里,新增1.7公里。年末民用车保有量5052辆,增长14.6%,其中本年净增汽车643辆。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7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0874万元,分别增长16.5%和32.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90178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万户,住宅电话用户6.3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1万户,新增0.3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58.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0.2部。年末互联网用户2.03万户。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旅游人数194.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创旅游综合收入14.76亿元,增长13.0%。其中,景区接待人数4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7%;景区门票收入3283万元,增长26.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为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7亿元,增收0.65亿元,增长21.58%。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7.13亿元,增支1.13亿元,可比增长18.88%。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6112万元,增长26.4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369万元,减少7.83%;医疗卫生支出3374万元,教育支出1239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112万元,分别增长64.26%、31.35%和0.63%。交通运输拨款2266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56万元,分别增长22.42%和15.38%。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累计现金收入143.48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51.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和11.27%,现金净投放7.87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59亿元,比年初增加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8%。其中,累计发放贷款11.52亿元,累计收回贷款4.9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56亿元,比年初增加7.22亿元,增长14.9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4.79亿元,企事业存款增加1.91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7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财产险收入2402万元,寿险收入4928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33万元,分别增长29.2%、3.1%和16.4%。赔付额2595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财产险赔付1344万元,增长26.8%;寿险赔付1175万元,增长35.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76万元,增长30.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8117万元,增长66.6%,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4940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59%。

全年专利申请量44件,比上年增长29.4%,专利授权量11件,增长2.7倍。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比上年增加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40项。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3所,普通高中招生1968人,在校生5734人,毕业生179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招生19人,在校生8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634人。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2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26%和99.6%。有线电视用户4.3万户,比上年增长0.47%,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71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改造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9%。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062张,其中医院病床102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2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8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体育健身工程,全市运动员在省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有5人次获金牌,9人次获银牌,10人次获铜牌。成功承办了一次全市中学生运动会。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1972人,同比增加12人。全民健身迎奥运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秧歌锣鼓队、门球队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性长跑、登山、球类等业余体育活动有声有色。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市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污染减排工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10.2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98.8亿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2.79万吨。

全年发生各类事故59起,死亡21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0.6%,死亡人数下降19.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5人,下降14.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略增态势。全年人口出生率9.83‰,比上年降低1.9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59‰,下降2.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24‰,上升0.1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对5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2元,比上年增长14.8%,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人均消费性支出8151元,增长8.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5.1%。根据对1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比上年增长14.1%,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4元,减少4.3%,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民住房支出减少49.7%;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8.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6.81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3272人、1653人、2630人。在全市范围内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部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市级社会保障支出和帮扶困难群众支出达到1.34亿元。年末全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4万人。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700张,收养630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3581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19975人。

注:

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初步统计数)。

生产总值总量为现价,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4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069万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499715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22422万元,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2310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165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3.6∶59.8∶2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5.7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8.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22%,分别提高2.52个和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区和部分乡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59.49%,提高2.01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6%,涨幅比上年上升2.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5%。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21.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0.88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0.41万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消费、进出口比例不够协调,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更显尖锐。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和保护生态环境,任务相当艰巨;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稳定物价、看病就医、道路交通等方面还有不满意的地方,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等等。RAG-ES2024-09-11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稳定发展。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气候条件略好于2006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01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长3.56%。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7.7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7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2.46千公顷,增长2.07%;蔬菜面积8.33千公顷,下降1.54%。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造林面积2.36千公顷。多数畜产品产量持平,肉类总产量4.7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增长7.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32万吨,禽肉产量0.43万吨;禽蛋总产量2407吨,增长2.7%;牛奶总产量36吨,增长5.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3万吨,增长16.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7.9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1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4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RAG-ES2024-09-11
浏览 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